基础乐理在教学中的定位探讨
2021-11-28李圆圆唐山师范学院
□李圆圆 唐山师范学院
基础乐理一般是指音乐理论中的基础部分,包括相对简单的基础理论——读谱、音程、和弦、节奏、节拍等。开设此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开阔其音乐视野,对其个人素质的提高和今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基础乐理在教学中的定位
(一)基础乐理是教师加强音乐技能训练的辅助课程
基础乐理在音乐中是一种辅助音乐技能训练的课程。乐谱中的音符、节拍等基础乐理知识需要学生长期实践,所以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开展了基础乐理课程,来让学生更好、更快捷地学习音乐知识。专业音乐学习者需要在掌握基础音乐知识的情况下,对音乐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基础乐理中成体系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构架让专业音乐学习者能够了解音乐的本质及乐曲发展的规律,在理论指导下寻找音乐演奏技法之外的异同,让演奏和演唱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如今,不仅专业音乐院校中需要学习乐理知识,许多孩子从幼儿时期,就基于兴趣开始接触音乐实践活动,因此,基础乐理教学是不容忽视的。
(二)基础乐理是激发学习者音乐潜能的重要教学用具
基础乐理是提升人们艺术赏析能力,挖掘人们音乐学习潜能的学科。首先,在音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者要掌握基础的识谱、读谱能力。其次,学习者还要熟练掌握音乐符号的相关知识,通过音乐符号,进一步了解乐理知识,从而将作品细节处理得更丰富。学习者进入音乐学习的中级阶段时,则更需要以基础乐理为知识框架体系支撑,进一步提高音乐感知力,激发内心情感,更有“方向”和音乐“感觉”,以此进行音乐二度创作。例如,在学习音乐节拍时,学习者通过节拍的快慢可以感受到歌曲的基础曲调和基调,基于此,在演奏或者演唱时,学习者则会随着节拍、节奏流露出情感,把作品的“精髓”表达出来[1]。
(三)基础乐理是音乐教师优化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
基础乐理是音乐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对其掌握的程度也是学生专业性的重要体现。在我国很多音乐专业的高校教学中,基础乐理都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基于此,专业院校增设了和声课程、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复调音乐基础课程、配器课程、各国音乐的发展历程教学课程等,这些理论性课程都离不开基础乐理的学习,可以说基础乐理是这些理论课程的前提。基础乐理包含和提供了所有理论学科所要具备的基础要素,为学习者学习音乐指明了方向。因此,音乐学习者要想快速掌握音乐的基础技能,在音乐学习专业领域取得阶段性的进展,就要加深对这些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音乐学习素养。音乐教师既要加强对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又要结合基础乐理的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课程,通过创新课程等方式帮助学习者进一步理解与学习音乐知识。
(四)基础乐理是提升学习者音乐素养的重要路径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音乐表现的形式更加灵活多变,对专业音乐人的需求度也是越来越高,一方面体现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对音乐教师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另一方面体现在人们对多元化音乐形式的追求。基于此,专业音乐人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音乐素养。如何将这些基础乐理知识转化为音乐表现形式就是对音乐学习者专业素养的重要考验。从国内各阶段的教育机构来看,基础乐理教学属于重点教学项目,而其中的单一、枯燥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倍感乏味,同时还让很多学生对音乐学习丧失了兴趣,这严重违背了新课标对德智体美全能型人才培育的教学目标[2]。
基于新时代教学背景下的基础乐理教学,首先从教学内容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创新,通过多种教学用具的搭配使教学氛围相对轻松、活跃,给人以 “立体化”“形象化”“有声化”的学习体验感。其次,通过多媒体教学等,基础乐理教学不再局限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引导,而是增设了实践演奏等实践性教学项目,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相关的知识,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获得音乐学习成就感和满足感,提升专业学习素养。
二、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基础乐理教学
(一)全面考虑学习者的受教阶段及能力
全面考虑学习者的受教阶段及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基础乐理知识教学引导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龄和学习接受能力,适当选择教学教材和教学课程,保证教学效率,即要结合学习者的自身条件和情况,实现教学的“量体裁衣”。首先,教师在青少年音乐教学中要通过直白简洁的话语或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进行展示,一方面要尽量简化教学术语,采取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让青少年在有趣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掌握基础乐理知识;另一方面要加深青少年对基础乐理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知,以音符、谱表、五线谱等基础教学知识为主,并让学生通过演奏等方法,进一步了解不同乐理知识的具体应用等。
其次,针对专业音乐院校的基础乐理教学,教师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音乐节奏教学、音符教学、乐理知识组合教学等内容上,加深学生对音乐结构式调性、和弦组合等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总结能力的培养,通过作品赏析和总结等方式,以实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消除知识盲点,不断突破知识的新高度。
(二)科学构建教学体系
基础乐理的教学体系应包括知识结构、内容编排、知识衔接过渡等一体化的阶梯式教学体系,一方面,教师要坚持以科学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所需;另一方面要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和学习素养。首先,教师要注重对乐理知识的组合教学,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遵循乐理规律,融入自我的音乐情感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情操。其次,教师要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加以教学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和层次,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乐理知识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想象力,对音乐进行创新、创作,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例如,在新知识教学中,教师应放缓教学进度,以学生掌握知识为前提,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而在知识复习和后期阶段,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结合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以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拓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求知方向进行创新,体现知识的时代性,并不断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首先,教师要保证基础乐理教学的时代性特征,结合教学案例和音乐发展史对基础乐理教学进行拓展,如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引入音乐发展史等,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背景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当下的音乐发展特征,融入新的音乐符号等,组织学生进行赏析和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在拓展教学资源和内容基础上将教学方法与时代紧密结合,推出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新式教学模式,尽量满足学习者的求知需求。民族音乐教学是当下教学的主流趋势,对此,教师应在基础乐理教学中引入民族性的乐理知识,通过将其与西洋乐理知识进行对比、结合等,使学生全面掌握乐理知识。
结 语
基础乐理教学的定位与思考实际上是对音乐教学方法的探究,对此,教师需充分认识到,构建乐理知识的构架、创新其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从教学建设与改革进行切入,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