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1-11-28李茂林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艺术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歌唱声乐教师应

□李茂林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步被引入高校声乐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启发式教学法作为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声乐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开发。下文主要围绕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内涵及优势分析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基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认知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采用启迪、指引的方法讲解有关知识,让学生在提高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掌握有关知识的学习方式[2]。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能够大幅提升,同时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调动,进而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能够更全面、深入、正确地消化和吸收知识,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全方位发展。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势体现在:第一,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到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运用启迪、引导的教学方法,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引导其探索、掌握声乐有关知识[3]。第二,促进学生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勤加练习的良好习惯,可以实现对学生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有效培育。第三,能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课堂上以组织者、指导者的身份发挥指引作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气氛,让师生以平等的地位参与课堂互动,让学生因为自己独特的见解被关注和被肯定,以此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自主思考,也让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重视技能、轻视理论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传统教学思想下,高校声乐教学形成了过分侧重技能训练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模式被形象地称为技能型教学,造成了声乐理论的边缘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演唱技能可以获得显著的提升,但是自身的综合能力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影响学生未来在专业领域的成长。

第二,教学中缺乏启发性、探索性的教学环节。目前,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示范教学、案例教学等应用比较多。通常是在教师进行充分的讲解和示范基础上,学生发挥个体主动性进行发声训练、演唱练习等来获得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师侧重针对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但是缺乏富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教学环节。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合理地选择声乐教学内容

在声乐教学中,合理地选择演唱曲目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前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注意:第一,充分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契合学生的演唱能力,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和能力高低,选择合适的曲目。第二,增强教学内容的探索性和启发性。除了选择一些名家的经典曲目,帮助学生巩固基本功外,教师还应给学生安排一些富有挑战性、启发性的曲目,将学生培养成“精于业务,勇于创新”的演唱者。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训练中的合理运用

第一,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咬字吐字训练中的应用。在声乐教学中,咬字吐字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字正腔圆、发音到位。一般而言,演唱人员要想通过演唱活动完美展现音乐曲目的艺术特点,就要格外重视字词的发音。因此,声乐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发音时,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以提升学生对音乐曲目的歌唱表达能力。

以耳熟能详的曲目《乡愁》为例,在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歌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比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中的“票”的读音为piào,第一个音为“p”,而“p”这个音依托唇部进行发音。“票”这个字的字腹部分是元音,也就是字的发声和延长部分。学生先快速发“P”这个音,然后发字腹部分,能够保证发音更为顺畅,艺术性十足。整体而言,学生唯有确保声音与语音全部达到饱满状态,高度协调,才能够让这句歌词的艺术性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教师通过合理挑选不同风格的歌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吐字咬字训练,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到字正腔圆、发音到位。

第二,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艺术表达训练与情感训练中的应用。在声乐教学中,艺术表达训练与情感训练是提升学生声乐素养,扎实学生声乐表演基础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成长阅历不同,每名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特别是在声乐素养、艺术品鉴水平方面有十分突出的差异。鉴于此,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深入理解、准确歌唱歌曲,教师可尝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索和了解作品创作者的生活经历、社会背景、歌词含义。比如,在歌唱《绣红旗》这首歌曲时,大部分学生不了解江姐的心理活动,所以不能准确表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了解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只有对作品产生的社会环境、人物思想观点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准确演唱歌曲。整体而言,在启发式课堂上,学生能够更精准地把握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展示作品。

第三,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气息控制训练中的应用。在声乐教学中,气息训练能够对学生的声乐学习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有效提升气息控制训练的效果,在引导学生学习演唱跳音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深呼吸,让其处于放松状态,再让学生学会跳音的歌唱方式。学生在学习声乐知识的初期不能娴熟掌握长音的歌唱技巧,而造成这种问题的关键因素是发声位置不一致。为有效解决该问题,教师就要确保学生娴熟运用发声方法,而这正是启发式教学法的意义所在。学生在熟悉了多种气息运用技巧后,才能够发出美妙的声音,提升歌唱水准。

(三)注重增强声乐教学中学生的理论底蕴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拓展声乐理论的内涵,增强学生的理论底蕴,以提升学生的声乐修养。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论底蕴,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声乐训练和歌唱练习,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声音的感染力及穿透力。第二,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歌唱风格,深化学生对声乐教学理论的深度认知。学生获得启发的过程,也是学生寻找灵感的过程。艺术源于生活,灵感也离不开生活。而不同的声乐歌唱家的作品风格均展现出各自不同的情感投入。学生通过深入学习、训练和演唱这些多元化的作品,可以更为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声乐,明确自己在艺术层面的追求,也为学生获得更多的灵感打下重要的基础。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启发和针对性的指导,能够实现教与学的相辅相成,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最终推动学生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合理采用一定的教学技巧,引起学生对声乐理论学习的高度重视,增强学生的理论底蕴,并通过不断的声乐训练,实现更好的知行合一。

结 语

总之,启发式教学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引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和学生训练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合理选择曲目,通过有效的咬字吐字训练、艺术表达与情感训练,以及气息控制训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声乐知识及声乐演唱技巧。

猜你喜欢

歌唱声乐教师应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