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煦的微笑:论维热·勒布伦绘画中的微笑来源

2021-11-28马千悦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鲁本斯洛可可肖像画

□马千悦 中国传媒大学

一、维热·勒布伦简介

伊丽莎白·维热·勒布伦(Elisabeth Vigée Lebrun,1755—1842)是法国18 世纪后半叶最成功的一位女画家,著名的艺术史学家琳达·诺克林(Linda Nochlin)在她的作品《女艺术家1550—1950》中评价道:“她以天才为特征”[1]。

她一生共留存下来877 幅作品,肖像画作品多达622 幅。她的人物作品既有新古典主义的典雅,又有着洛可可风格的细腻情感,这种情感的表现尤其体现在她对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女性人物总是面带微笑的。勒布伦并不仅仅是一位洛可可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之间的过渡画家,更是在不断地临摹大师的作品中超越自我,最终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画家,她绘画作品中的微笑便是其特色之一。

二、维热·勒布伦绘画中的微笑来源

(一)路易·维热的影响

路易·维热(Louis Vigée,1715—1767)是一位肖像画画家,曾经担任过蓬皮杜夫人的首席画师。勒布伦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对她早年生活的描述,揭示了她对父亲的一种强烈的依恋。她毫不掩饰地赞扬道:“我的父亲画得很好,他的粉彩,甚至有一些他的肖像画可以与著名的18 世纪最好的法国肖像画家拉图尔(Maurice Quentin de La Tour,1704—1788)相媲美。”[2]尽管路易在作为一个伟大的画家可能缺乏天赋,但他巨大的魅力和智慧弥补了这一点。人们会为了享受与他愉快的谈话,而选择让他成为他们的肖像画家。

路易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虔诚,以及乐观的精神深深影响了他的女儿,也是她绘画道路上的灯塔。她肖像画中人物自信的微笑有很大一部分是源自和父亲的学习。从路易1751 年创作的一幅《男子肖像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画中的人物穿着正式的服装,身份尊贵,背景处理较为简单。在表情的刻画上,眼神坚定,嘴角带有微笑,面部轮廓较为柔和,服装线条处理较为随意,缺少古典主义理想的线条刻画。在色彩方面,颜色较为稳重,但仍选择了蓝白搭配,提亮了整个色调,受到了一定的洛可可风格的颜色影响。但是在服装的纹饰上并没有过分复杂,这又与洛可可风格有所不同。

在勒布伦的作品中,她的人物基本都是保持微笑的,这种微笑的来源一方面可以追溯到其父亲的影响。在她创作的初期,这样的微笑就已经存在了。勒布伦1773 年创作的《艾蒂安的肖像》是她的一个突出例子。年轻的艾蒂安左臂下夹着一个公文包,右手拿着一支笔,他带着活泼、自信而又自持的微笑注视着我们,他似乎是年轻人乐观主义和对未来成就的信念的化身。这张充满活力的年轻作品有着令人愉悦的新鲜感、亲切感,明显地预示着勒布伦的诞生。

(二)格勒兹的影响

让·巴蒂斯特·格勒兹(Jean-Baptiste Greuze, 1725—1806),是18 世纪的法国画家,擅长风俗画和肖像画。格勒兹曾是路易的座上宾,勒布伦绘画风格的成熟期曾受到格勒兹的鼓励和影响。格勒兹关于贵族和普通家庭题材的作品曾经受到公众和评论家的推崇,最著名的要数狄德罗(Diderot)在著作《沙龙》中的评论[3]。

《格兰德夫人》是勒布伦在1783 年沙龙展上展出的一幅作品。画中的夫人慵懒的金色卷发垂在胸前,手中拿着报纸,手的姿势是古典主义绘画中一种智慧的象征,背景较为简单,除了服装,还是清新甜美的洛可可风格外,整体的创作风格已经开始向新古典主义靠拢了。值得注意的是,画中夫人的表情,上翻的眼神,嘴角微微向上翘起,这样的表情与格勒兹1789 年创作的《纪念物》十分类似。

这种眼神的作品可能要追溯到巴洛克时期意大利的宗教画,其中在圭多雷尼(Guido Reni)作品中可以找到端倪。《克利奥帕特拉》是圭多雷尼创作的一幅历史题材的人物画,画中的克里奥帕特拉也是眼神上翻的神态,但她的嘴角并不是微微上扬的,而是向下的一个角度,这就和格勒兹及勒布伦画中的人物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勒布伦的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格勒兹的影响,这种微笑的表情一部分源自格勒兹的绘画。

(三)弗拉芒画派的影响

14—17 世纪在佛兰德斯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一大批极具天赋的艺术家,如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和维米尔等,这些佛兰德斯的画家即早期的弗拉芒画派。勒布伦曾经前往盖布瑞尔·布雷德(Gabriel Briard,1725—1777)卢浮宫里的画室学画,研习一些大师的作品和私人收藏[4]。

勒布伦的母亲也曾经常在周末带她参观各大博物馆里鲁本斯、伦勃朗等画家的作品,她曾经这样描述道:“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我复制了鲁本斯、伦勃朗、凡·代克等一些大师们的人物画像,还有格勒兹所创作的几张女孩的头像。这样的临摹练习使我受到很多的启发。”

可见,弗拉芒画派的大师,特别是鲁本斯、伦勃朗等,对勒布伦绘画中的微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阿尔伯特和尼古拉斯》是鲁本斯于1627 年创作的肖像画。画面中的阿尔伯特的面部洋溢着自信的微笑,这种嘴角微微翘起的弧度,几乎存在于勒布伦所创作的每一个人物的面部[5]。

仔细观察鲁本斯这幅作品,阿尔伯特的面部,对比勒布伦1817 年的作品《小男孩的肖像》,我们可以看出,勒布伦不只是在微笑上对鲁本斯有模仿,对于人物面部五官的刻画、轮廓脸型、用色、明暗划分,和鲁本斯的作品都有一些相似之处。勒布伦在人物肖像的创作上,是吸取了巴洛克大师的精髓的,也因此她的作品有着和同时期洛可可风格的肖像或者新古典主义的肖像与众不同之处。此外,女性画家内心细腻独特的情感所展现的笔触,也为她的作品增色不少。

(四)洛可可风格画家的影响

勒布伦创作的初期,正是洛可可风格由盛转衰的一个时期,洛可可艺术大师对人物创作的风格,也对其造成了影响。她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清楚地记得一次在雕刻艺术家勒·莫安(Le Moine)举办的宴会上,我遇到了拉图尔,拉图尔是当时著名的洛可可风格画家和色粉笔画家,每次和拉图尔先生的接触都使我感到十分地轻松有趣和愉悦。”可见,洛可可风格的画家这种快乐轻松的情感感染了勒布伦,并且融入了她的创作生涯中[6]。

不只是拉图尔,像弗拉戈纳尔、布歇等洛可可艺术大师,他们创作的肖像画中,人物也都保持着这种淡淡的微笑。《Marie-Madeleine Guimard》是弗拉戈纳尔1769 年创作的一幅人物肖像画,画家着重刻画了人物的发饰和领口的服饰,而面部表情正是这种恬静的微笑。对比勒布伦的成名作《戴草帽的自画像》,我们可以看到洛可可风格在勒布伦绘画中的延续,主要体现在服饰领口的部分,以及对头发的刻画上;其人物的面部肖像和手部的姿势则更偏古典主义一些。微笑是勒布伦作品永恒的主题,但相比于洛可可风格的微笑,勒布伦的微笑更带有一种女性特有的自信,不是为了取悦男性视觉体验产生的微笑,而是一种自我的乐观精神的体现,这是在女画家笔下所展现的特有的女性魅力,因此这种微笑的来源虽然受到洛可可风格的影响,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正是因为勒布伦可以找到这种乐观精神之所在,因而她笔下的女性人物总是那么自信。她用她的画笔创造了一个独立自信的女性新世界,这也是她的肖像画能收获成功、引起共鸣的原因之一。

结 语

在伊丽莎白·维热·勒布伦令人愉快的亲切的外表之下,有一颗自己作为艺术家的强烈决心和一种为艺术燃烧自我的奉献精神。作为一名女性画家,她在一个女性不被看好的时代里坚持着艺术创作。在父亲、格勒兹、拉图尔、鲁本斯的影响下,为每一个人物都赋予温柔自信的微笑,创造出不同于洛可可,也不同于新古典主义的,只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猜你喜欢

鲁本斯洛可可肖像画
鲁本斯:第三高价作品拍场落槌
彼得·保罗·鲁本斯:诸画家之王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拍卖|鲁本斯杰作有望创下拍卖新纪录
糟糕的肖像画
小丑的肖像画
18世纪的甜腻与壮丽——从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
独特的肖像画
老佛爷的洛可可迷情
洛可可风格的时装设计研究与应用
——以作品《Recoco》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