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党史观是学习研究宣传党史的根本遵循
2021-11-28刘景泉
文_刘景泉 陆 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这既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也是学习研究宣传党史的根本遵循。因为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历史,党史观至关重要。党的历史上已经发生的事实不会变化,但党史又是人们心中的历史,党史观会因不同人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有所不同,并对党史的认识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用什么样的党史观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关系党心聚散和民心向背,关系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千秋大业。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重要论述是正确党史观的核心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了科学指引。
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深刻理解党史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她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3页)应运而生的。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00年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历史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伟大实践,雄辩地证明了“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
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充分认识党史的教育功能。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辉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围绕党史的教育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同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21年7月22日),党在成立时力量虽然弱小,却在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这个历史进程本身,成为中国人民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最好教科书”(“〈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人民日报》2011年6月17日);“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5—16页)“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兰考两地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集》,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页)“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广大党员要以学习党的历史为重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史的教育功能。概括地说,就是通过“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0年7月22日),“教育引导全党以史为镜、以史明志”,“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
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首先是站稳人民立场,这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根本问题。因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我们党一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只有从这样的立场出发,才能树立正确党史观。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既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自然也是学习研究宣传党史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这既是百年党史发展的一条红线,也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理论指南。
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恩格斯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1页)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是》2019年第1期)这就要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事物矛盾运动、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党史观,推动学习研究宣传党史的不断深入。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正确党史观的哲学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党史学习教育时指出:要用唯物史观认识和把握我们党的历史,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来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为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和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并因此奠定了正确党史观的哲学基础。
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马克思认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产生了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上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1—592页)马克思的这一论述,精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成为我们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依据,同时也是我们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基本理论依据。
正是依据这一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2期)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超越了唯心史观的“精神动力”说,透过历史的表象,发现了社会历史深处的“动力的动力”,即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从根本上决定了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了各种社会矛盾之间的关系及其转变,决定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只有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我们党建党以来的历史正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学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走向辉煌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同上)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社会领域中,除了社会基本矛盾,还有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规定和制约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而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正确判断形势和确立工作重心的客观依据。正是从此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准确界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更好推动人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指明了方向和着力点。
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充分认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也是同唯心史观英雄创造历史的分水岭。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作用,因为这种决定性作用,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愿望的社会力量,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因此,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可以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人民群众都发挥了巨大历史性作用,作出了巨大历史性贡献。所以党章明确规定,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同上)
三、大历史观是正确党史观的历史源泉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的百年历史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有大历史观的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同上)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树立正确党史观,学习研究宣传党史提出了明确方向和要求。
顺应历史大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逆势而行,就必然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党的十八大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214页)“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同上,第225页)他还明确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立足现实,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历史大势,做好当下的事情”(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
顺应历史大势,必须有宏观的视野,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视野中“要有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五百年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一百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1—12页),只有拉长时间的尺度,才能更加充分地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
把握历史规律。天行有常,说的是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人类才能不断发展。党史学是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活动中揭示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过,“人们想要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3页)。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正确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领导全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不断取得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规律和大势,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正是从这样的目的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宽宏的大历史观,顺应历史大势,探究历史规律,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新变化、新要求,科学回答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发展提出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确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
注重历史经验。高度重视并善于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100年来,我们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战胜强敌,在曲折的探索中不断奋起,积累了十分丰富、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他特别强调:“党的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强调“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5—606页)。党的七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概括为“三大作风”,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当新中国即将诞生在东方地平线上的时候,毛泽东分析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深刻地指出:“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上)这些重要论述,今天仍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场合,都从不同角度对党的历史经验作了总结概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清醒和成熟。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剧烈动荡变革造成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使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党的历史经验一再证明,越是在战胜风险挑战的关键时刻,党的自身建设就愈发重要,因为堡垒总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党自成立以来,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背离党的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的支持,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同上)
四、坚持正确党史观的基本原则
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我们党在两个重要历史时期形成的光辉文献。两个决议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在对历史的深刻总结中,起到了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党心民心的关键作用,成为正确对待党的历史问题的典范,至今仍是指导我们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历史的基本依据和逻辑起点。
关于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围绕这个主题和主线展开的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和党的自身建设史,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其中,党的不懈奋斗史是党的历史的主体,党的理论探索史是党的历史的灵魂,党的自身建设史是党的历史的基础。三者有机融合,统一于党领导人民团结奋进的历史进程,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他还特别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0年7月22日),这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核心原则。
关于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就重大事件而言,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中,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都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并且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就重要会议而言,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中,召开过多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譬如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又譬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会议以后,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又譬如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
就重要人物而言,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中,出现过许多引领社会发展的风云人物。在这一方面,对重要历史人物特别是革命领袖的评价尤为重要,也尤为敏感。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对于革命领袖的评价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别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不能因为革命领袖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正确看待探索中出现的曲折和失误,这是正确党史观必须坚持的又一个核心原则。我们党从不否认,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由于多种原因,曾经发生过失误和偏差,但是对于自己的失误和错误,我们党历来都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与此同时,承认失误和错误并不是要否定我们党取得的成就。而且辩证地看,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态度,正是衡量这个党是否成熟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个国家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不断探索中完善的,现在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新中国成立70年、我们党成立90多年来,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的,历经坎坷,也走了些弯路,也出现了像‘十年浩劫’这样的情况。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把握住,像《国际歌》中唱的那样,我们党也不是神仙皇帝,在摸索中前进肯定会有失误,不要因为有这些失误就丧失对党的信念,动摇对我们所秉持的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1年第17期)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从非理性哲学演变而来,是一种否认历史的客观性、必然性、规律性的唯心主义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的历史来作文章,别有用心地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诋毁革命领袖,对中华民族和我党我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蓄意进行贬损。有的还将一些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逸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等等。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企图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根基,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因此,坚持正确党史观,必须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旗帜鲜明的斗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今年也是苏联共产党亡党亡国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和斗争,同时要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以正确党史观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历史,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因此,必须从政治的高度、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党史,在学习研究宣传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坚持唯物史观,把握大历史观,坚定政治立场,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凝聚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