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的人生哲学透视

2021-11-28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淘金者荒野比尔

黄 静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在19世纪末,美国的淘金热盛行一时。许多投机者、冒险家以及失业工人纷纷加入其中,为了生存和理想,展开了一场人与人、人与金钱、人与自然之间的较量,同时也展现了凄惨的悲剧以及为生命殊死搏斗的故事。作者杰克·伦敦曾经也是参与淘金的一员,那时他年仅21岁,只身一人来到遥远的北方。《热爱生命》就是取材于此,故事源于杰克·伦敦参与淘金的坎坷人生经历,这部小说真实还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生活现实。这部小说讲述的是淘金者行走在美国北方的荒野里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来自南部的淘金者,在返途中不慎扭伤了脚,于是他惨遭同伴的抛弃,一个人行走在无人的荒野中[1]。一方面他要强忍剧痛继续行走,另一方面还要忍受饥肠辘辘给身体带来的折磨。而更为不幸的是,在他饥寒交加的时候,他遇上了一只病狼,这只病狼一直尾随他身后舔舐他的血迹。一场人狼大战拉开序幕,不过小说的主人公借助人类的智慧战胜了这只饿狼并获救。也许,人的一生就犹如一场淘金史,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磨难与挫折,如何化险为夷、成就人生,是每个个体值得深思的人生课题。杰克·伦敦通过《热爱生命》映射出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予读者关于人生的启迪。

一、《热爱生命》奏响对生命的赞歌

(一)独自行走在荒野上

故事伊始,两个筋疲力竭的年轻人出现在眼前,杰克·伦敦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来阐述两位年轻人的具体身份、社会地位以及姓名。他们都是南方的淘金者,在荒野路途上消耗了巨大的体力,只剩下求生的本能。然而,一场苦难之旅才刚刚开启,因为主人公不幸脚踝受伤,同伴比尔残忍地抛弃了他,无论他如何痛彻心扉地挽留和呼唤比尔都无济于事[2]。在北方的荒野里,他独自缓慢前行,即便是濒临死亡的一线,他仍抱着一丝希望,幻想比尔在某处等待他。在饥肠辘辘的时刻,面对黑狐狸抢夺食物他却无能为力,只好放下松鸡,用独特的怪叫声赶走狐狸;为了继续生存,他只能将灯芯草和浆果作为食物充饥;看到水坑里的鱼,想要竭尽所能抓住小鱼,却无力实现,他感到悲痛万分。为了生命的持续,他啃着狼啃剩下的驯鹿残骨碎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他遇到了一只棕熊,为了保住生命不得不手持大刀与棕熊对峙,求生的本能让他发出怒吼咆哮吓走了棕熊。然而,这仅仅是苦难的开始,荒野上等待着他的还有更残酷的生死搏斗[3]。

(二)一场人狼大战

《热爱生命》在尾声部分将人类为了生存抗争的苦难上升到极致。故事的高潮是一场人狼大战,当主人公苟延残喘、举步维艰之时,他被一只脚瘸的狼尾随,这只狼靠舔舐主人公滴在路上的鲜血而活。在了无人烟的荒野里,只有他和狼两个奄奄一息的生命体。他在潮湿的苔藓上看到一具遗骸,头骨旁正是比尔手里拿的蛇皮袋,这时悲惨的猜想浮现在脑海里,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同伴比尔已经惨遭不幸。比尔的死激发了他强烈的求生欲,他拖着血淋淋的腿继续向前匍匐而行,当他回头看到这只病狼一直跟随在自己身后,他猛然意识到自己也将命悬一线,如果不与之抗争,那么自己最终只能死于荒野。在经历重重险境后,他不甘于死于饿狼之口,于是在强烈的求生欲支撑下,他与狼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在一次次虚弱和困顿下昏迷,又在一次次生命的呼唤中醒来,他凭借着最后的生理和心理的力量咬断了狼的喉咙,喝掉了狼血,最终存活了下来。生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这一主题贯穿全文,始终能让读者感知到生命意识的强大力量。所谓生命意识就是每个现存的个体对于自己生命的感知,其中包含着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死亡意识。生存是一个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一切前提,只有生存,生命才能延续[4]。在小说中不难发现,主人公的生存意识层层被激发,当他的死亡意识在险境中表现得越强烈,那么生存意识也会被无限地激发和放大。在成熟的生存意识伴随下,生命就仿佛一位战友帮助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难,并最终让他活下去。因此,抗拒死亡,才能保证生命的灯烛不熄。

作者杰克·伦敦使用写实的手法将行走在荒野里的淘金者经历的饥寒、寂寞、艰险等情况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没有刻意地营造小说紧张的情境,但是这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故事让读者为之震撼。故事情节层层递进,作者一步步将主人公经历的各种苦难展现出来,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内心。

二、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的人生哲学

(一)坚定人生信念是成就人生的基础

《热爱生命》的主人公从故事伊始就备受生理和心理的打击,他拖着跛脚,同时还被同伴抛弃,只能独自前行在无人的荒野里。他饥寒交迫,在萧瑟的寒风里举步维艰。即使路途艰辛,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依靠着强烈的意志力和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活下来。他始终坚信比尔在路途的前方等着他,正是这一信念使他经历各种苦难而不轻易放弃。破除万难后,他终于看到大海的风帆,然而一场人狼大战即将打响,随时将置他的生命于死地[5]。于是,濒临死亡的时刻,激起了他强烈的求生欲,即便身体虚弱不堪,他还是决定开始这场较量。最终他凭借着信念支撑,战胜了饿狼,昏倒在了荒野中。当科考员发现他时,他已经失去知觉,双目失明,他仍然在沙滩上缓缓蠕动,以至于科考员无法分辨是否是一个活人。即使失去了知觉,但是他还是拥有强烈的生存欲望,支撑着他坚定地活下去。信念是人获得成功的基石,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韧的意志力都是成功者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帮助他们在面对逆境时坦然接受并应对挑战。换言之,人类选择何种生存方式,信念就会产生何种力量。反之,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在遭受失败后,便产生轻生的念头,不顾旁人的劝解和家人的哀求,从十几层的高楼跳下,虽有幸保住了生命,却落得高位截瘫,后半生将在轮椅上度过。有人遇到困难一蹶不振,而一旦失去了信念,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失去人生旅途中的理想追求和目标,从而失去前行的驱动力。小说的主人公怀揣着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最终克服了身体的不适与外界的险境,保住了生命。故事正是借助主人公的经历透视出人生哲理,即坚定人生信念是成就人生的基础。

(二)守住寂寞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过程

小说的主人公负伤后,将所有的希冀寄予与他相依为命的朋友。这是一个身处困境的人发出的悲悯而绝望的哀求。然而,同伴比尔无情地将他抛弃,他只能默默地看着同伴的背影消失在眼前。巨大的孤寂感油然而生,伴随而来的是一望无际的荒野,没有草丛、没有灌木、没有树木。此刻的他无比的绝望,只能一个人孤独行进。他抱着一丝希望,祈求奇迹的出现,期盼朋友就在不远处,所以他不停地唤着比尔的名字,但却无人回应。他不顾伤疼,在前行的路上,守住孤寂并且不断战胜恐惧,依靠个人的力量,将巨大的野兽、病痛、饥饿和寒冷打败。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都会经历孤单寂寞的过程。青春期的孩子会经历成长之殇;青年人为事业和理想拼搏的过程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忍受他人异样的眼光和孤独寂寞;到了四十不惑的中年,孩子羽翼丰满离家而去,会经历空巢之寂;到了人生垂暮之年,生命的蜡烛微光熄灭,带着对人世间不尽的留念,即将告别过了一生的世界,内心将是彻骨的孤独。孤独围绕着人的一生,没有经历过孤独寂寞的人生是残缺的。西方哲学观点认为,能守住寂寞的人亦是世界上最强的人。守住寂寞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过程,想要与命运对抗就必须要成为战胜孤独的强者。只有能够守住寂寞的人,才会集聚强大的力量,使自己的才能和天赋不被孤独侵蚀,最后因孤独的历练而闪闪发光。美国著名思想家、自然主义者亨利·梭罗独自隐居在平静的瓦尔登湖畔,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他独自生活忍受寂寞,在田园中感知世界、重塑自我,最终完成了享誉世界的《瓦尔登湖》。这部作品意蕴深远,意义重大,字里行间都闪烁着自然哲理的光芒,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素雅、恬静的世外桃源[6]。

《热爱生命》里主人公一个人甘于寂寞,身处恶劣的外部环境,潜藏危险因素之中,并且他没有充饥的食物、体力不支、身体极度脆弱。他曾有过害怕和恐惧的心理活动,但是他从未选择退缩。面对棕熊的攻击,他一副气势汹汹的模样,将猛兽击退。面对尾随其后的饿狼,他顽强机智地与狼展开生死搏斗,最终将狼杀死,获得了人狼大战的胜利。在荒野中经历了万难,他终于获得了生存的通行证。在主人公生还的过程中,除了有赖于他的努力和惊人的意志力,还有不可或缺的孤独和寂寞。因为孤独寂寞教会他独自生存,迫使他坚强,倒逼他战斗。最后在经历了万难,他的结局终于与比尔不同,获得了劫后余生。站在人生的角斗场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与压力,在无人依靠的情况下,只有靠个人的生存智慧和理智,坦然面对并奋勇向前,才能获得“免死金牌”。

(三)有舍有得是人生的智慧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讲述的是一位淘金者在归途中遇到的种种困境,并且一步步攻克难关的故事。一开始,他的手中攥着装淘金的袋子,这里装着他的初心和梦想。因此,尽管他筋疲力尽,他仍然坚持,不肯放弃前行。这袋十五磅重的金子让他的旅途沉重不堪,他反复犹豫、难以抉择,在旅途中,他越来越感到这个累赘的负重后,他决定作出取舍,舍弃了他曾经梦寐以求的金子,而留下了让他活下去的枪支、铁罐以及半条毯子,同时也留下了生还的希望。最后的结局也证明了他选择的正确性,金子的诱惑怎么也比不上生命的重量。当看到比尔的遗骸和比尔攥着的金子时,他毅然决然地走开了。在每次选择面前,人都面临着一次大考,保持头脑清醒并懂得取舍的人,往往能够战胜道德沦丧、贪婪无耻带来的厄运。《热爱生命》中的主人公给予了读者重要的启迪。现实生活中,像比尔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他们穷极一生追求名利等身外之物,陷入欲望的漩涡中无法自拔,被物欲拖垮,甚至丢掉了性命。他们被利益牵绊,因此而变得冷漠无情,丧失了人性的根本,不顾亲情、爱情与友情,自私自利,最后也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7]。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世界里,许多人的私欲膨胀。他们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逐渐丧失了本我。在家庭、感情与道德上错误的选择,挣脱道德的约束,从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在诱惑面前不能把持个人底线,不懂得取舍,最终会让个人一败涂地。在人生的道路上,人总是会面临众多的选择,要学会把握正确的方向,善于取舍。也许一念之差就注定了事情的成败,是顺利抵达目标彼岸,还是掉入欲望深渊,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三、《热爱生命》揭示的深层含义

杰克·伦敦借《热爱生命》,传达着个人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感悟,用短小精悍的文字书写着惊心动魄的淘金故事,让读者为之震撼。小说讲述了一位淘金者在返途中遭受到各种艰辛不易,凭借自身的理想信念以及惊人的意志力,战胜了病痛、寒冷、野兽,获得生存的故事。这看似一部绝地求生的作品,但杰克·伦敦想要传达和揭示更深的意义和价值。他歌颂生命的意义,让人们看到生命的顽强魅力,他认为人的潜力无穷,在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可以被激发到无限大,甚至令人为之惊讶,这就是小说主人公在生命奄奄一息、意识模糊的情况下还能战胜饿狼的深层原因。这部作品还揭示着人的本能是保命,生命大于一切,人应当善待自己的生命,同时生命的延续可以作为一种信念支撑,始终饱含希望。只要不言弃,总有一丝希望,这正是主人公在饥寒交迫、病痛交加之际,选择丢弃袋子中的金子继续前行的理由。面对饿狼的紧扑,他秉持着生的希望,与狼搏斗,最后存活下来,并得到捕鲸船解救。小说的结局令人惊喜,由于主人公的坚持,他的生命得到了延续。人生不会一直一帆风顺,挫折和风险总会相伴。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现实生活中像主人公一样遭遇困境,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淘金者”,并以各种形式接受着命运的考验,这是一个绝妙的隐喻。只有认清了生命的本质,才能够真正做到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除了讲述淘金者为生命抗争的故事之外,还将美国精神、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美国人倡导依靠个人的力量实现个人价值,在整个世界里人类虽然微不足道,但是人能够通过个人的力量改变世界、成就人生。只有自己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小说的主人公一人独行在荒野上,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内在被激发的潜能战胜各种困境,得到生还。此外,在20世纪初,受到“达尔文主义”的自然主体价值观影响,美国将自己摆在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胜利者位置,《热爱生命》中就蕴含着浓重的“适者生存”的价值观[8]。

正是由于此部小说所宣扬的多元正向价值观,使得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在出版后,风靡一时,深深地震撼了时下的美国人,传递给了美国人巨大的正能量,让美国人重拾信心面对世界、社会给他们带来的诸多磨难,这部作品成为了美国人的心灵鸡汤,也使杰克·伦敦成为了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这部小说不仅深入揭示了生命的本质价值,也歌颂了人的坚强意志和拼搏精神,给予更多的美国人向上的动力和勇气,可以说,正是由于小说正向价值的传递,才使之得到社会的热捧,并内化成为美国人内在精神的一部分。

四、结语

《热爱生命》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深度解读这部作品蕴含的哲理与深层次含义有助于了解关于人生的命题。人生像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每个人都是一个掌舵人。在航行中不免经历各种惊涛骇浪、艰难困苦,甚至遭受到疾病、孤独、饥寒的折磨。《热爱生命》的主人公的做法给予了我们良好的范本,告诉读者要坚定自身的初心和信念,保持明确目标,守住孤寂,并且学会取舍,就一定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并成就人生。当面对人生低谷时,不妨翻开《热爱生命》寻找想要的答案。

猜你喜欢

淘金者荒野比尔
比尔·奈谈支持科学论证:疫情本该已经结束
边境往事 霍尔果斯“淘金者”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大数据“淘金者”曙光发布方舟平台
荒野求生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有一种爱叫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