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旗渠工地上的“五同”领导工作法
2021-11-28曹彦鹏
曹彦鹏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党史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0000)
20世纪60年代,红旗渠的成功修建改变了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的历史命运,孕育产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县委要求工地上的领导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在生产中指挥生产,在劳动中锻炼成长。红旗渠工地上的“五同”领导工作法,进一步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大大鼓舞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一、“五同”领导工作法及其由来
1959年6月4日,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等领导同志冒雨到茶店公社调查研究,发现茶店公社党委会运用了“五同”领导工作法,干部与群众同劳动、同记工、同生活、同商量、同学习,使农村工作呈现了蓬勃向上的大好局面。当天晚上县委召开了公社党委书记以上干部电话会议,县委一致认为“五同”领导工作法是一个好经验,是搞好工作的一个法宝,是干部改变作风的有效方法。杨贵同志在会上号召,“全县所有干部要努力学习和推广茶店公社党委会和干部同志创造的“五同”工作经验。”[1]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个有规模的、声势浩大的学习推广“五同”工作活动。
1.干部与群众同劳动。毛泽东同志指出,“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2]每个干部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在群众中,与群众一块上地,一块下地,既是干部,又是劳动者;这是群众甄别干部工作和劳动好坏的标志;干部走出办公室,放下架子,和农民一起动手种种地,是打掉“摇摇摆摆”的官风的最好办法,是领导作风上的革命。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不断坚持与群众一块参加劳动,因而党群关系很好。有些同志忘记了这种优良传统,看不起体力劳动,只希望脱离生产,而脱离生产以后,就不想回到生产中去了,这是非常危险的倾向。关于领导干部参加体力劳动,党中央在1957年就发出了指示。林县县委当年推广的“五同”其中之一就是同群众一起劳动,这是正确执行中央指示的具体措施。干部同群众一起劳动,是走向群众路线的第一步。不能光劳动劳动就够了,而且还要开扩耳目,呼吸新鲜“空气”。脱离生产久了,在办公室呆的时间长了,看不到群众中的新鲜事物,思想上有些“生锈”和“发霉”。干部和群众一起劳动,不但能够体验劳动生活,还可以活跃思想,振奋精神,扫除暮气,教育自己,提高斗志。干部参加劳动之后,认识几个穷亲戚,交上三五个乡亲朋友,朋友见朋友,说话不嫌丑,想不到的问题就会迎面而来,这时候干部就应主动与群众商量商量,解决问题,克服拖泥带水的作风。群众中有很多新人、新事、新经验,就是缺乏识“货”的“顾客”,有些被淹没了,干部下去劳动发现了,经过“鉴定”,学习推广,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
2.干部与群众同记工。在当时人民公社体制下,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集体化道路,工分制管理,只有合理的包工定额才有合理的工分,只有个人合理的工分,才能具体的推进按劳分配。劳动好,工分就多,劳动不好,工分就少。按劳分配的依据就是工分,只有记“工分”得当才能正确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否则,就会影响群众的积极性。实行干部与群众同记工,目的主要是通过记工来发现和解决队内包工定额和评工记分中存在的问题,使男女群众在劳动之后得到合理的报酬,从而促进群众的积极性。另外,通过与群众同记工,干部还能在群众的监督下进行生产劳动。不少干部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积极贯彻执行干部与群众同记工的办法,但也有个别干部放不下架子,不愿和群众一块去记工,感觉丢人,认为自己是干部,比群众高一等,这种想法,本身就是脱离群众的表现。
3.干部与群众同生活。食宿在一起,同甘共苦,成为群众的知心人。搞好生活同搞好生产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群众的生活搞得好,就能促进生产;如果不抓生活,要搞好生产是很困难的。因此,领导干部在抓工作的时候,必须注意全面地抓思想、抓生产、抓生活,必须关心人,纠正那种见物不见人的倾向。群众的干劲越大,越要关心群众生活。党越关心群众生活,群众的干劲就越大。把生产和生活对立起来,认为重视群众生活就会妨碍生产的观点是错误的。在干部与群众同生活中,部分干部有只重视对生产的领导、忽视对生活管理的现象,他们往往认为,搞生产重要,而且任务具体,到时完不成任务无法交代,而生活是件小事情,搞好生产关键在于政治挂帅,生活不是生产的关键,所以他们对于群众生活漠不关心,不愿和群众同吃、同住,甚至还有个别人说,干部与群众同生活掌握不了生产情况,抓不住大问题等等。政治问题固然重要,但是生活搞不好,群众不能吃好、住好、休息好,即使政治挂帅,生产也是不会搞好的。人是铁,饭是钢,饭吃不好,是没有力气劳动的,房子坏了,会影响群众休息,不注意有节奏的修正,生产效率不会提高,群众家务劳动没有个合理安排,也同样会影响生产的发展。只有搞好生活,才能使劳动者吃好饭,睡好觉,带好孩子,群众的精神才会饱满旺盛,才能用更大干劲保证生产。
4.干部与群众同商量。有事同群众商量,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使群众真正当家做主,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干部与群众同决定问题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群众是圣人”都说明办事情只要与群众来商量,良策妙计就会源源而出,“千计万计,群众路线第一计。”决定问题的关键就是在干部认真贯彻群众路线,树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点,有事和群众商量。对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干部做得是很好的,他们能够把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跟群众交代清楚,带动群众自觉执行,因而能顺利完成交给的任务。但是另一方面却有些干部认为群众的觉悟低,有问题同群众商量是“白耽误工夫”,因而遇到问题就主观武断起来,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意见去代替群众意见,有的甚至感到这样干脆利落,解决问题快速。但我们的工作并不是简单地要求快,更重要的是要求把事情做好,如果一件工作做不好,得到的结果只会是“出力不讨好”“劳民伤财”而已。因而我们的工作还是要和群众商量,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那种认为群众觉悟低,遇事不和群众商量的思想是一种不相信群众的表现。我们只有把“架子”放下诚诚恳恳地做群众的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听取群众的意见,按群众的意愿办事,才能把事情办好。总之,在决定问题的时候,大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有事同群众商量,充分发扬群众智慧,鼓励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坚持走群众路线,我们就会不断取得胜利。
5.干部与群众同学习。我们的党是不断学习的政党,共产党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靠学习走向未来。干部和群众同学习,这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好方法,也是带领群众贯彻党的政策、执行党的决定的最好形式。学习什么内容,不能硬性规定,要根据每段中心工作和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事实证明干部群众同学习搞得好,工作就轰轰烈烈,朝气蓬勃,这是干部与群众学好政策的必然结果。因为只有干部与群众认真学习,才能领会政策精神,相信党的政策,解除思想顾虑,产生新的力量,完成各项任务。相反,工作就死气沉沉,平平淡淡,没有起色,工作步步处于被动。有些干部提起学习来总是借口工作忙,没时间,不积极参加学习,甚至有些干部认为学习浪费时间。工作忙是事实,但只要能够科学地支配时间,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就能日积月累,不断进步。当然,专门学习的时间是很少的,我们要从百忙中挤时间学习,大忙少学,小忙多学,只要有决心和毅力,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终究是可以找出时间的,而且能够学习好。还有些同志认为,和群众坐下来学习作用不大。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领导干部只是注意自己的学习,不能带动群众的学习,最终,群众不理解政策,干工作的时候,认识模糊走弯路,导致工作效率低才是真正的浪费。
二、“五同”领导工作法在林县的实践
1.“五同”领导工作法在全县遍地开花。1959年6月6日,林县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发表文章《县委号召全体干部大推五同工作法》并配发社论《向大家介绍一条改进领导作用的好经验》。在“五同”领导工作法的发源地茶店人民公社,干部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县委的通知精神,从上而下,普遍实行了与群众同劳动、同记工、同生活、同决定问题、同学习的五同工作方法,进一步促使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具体解决问题。党员干部将自己睡在办公室的行李,搬到了群众家中,有些干部过去跑腿多,动嘴多,实际劳动少,现在也拿起了工具和群众一块上地生产,一齐下工记分。遇事和大家商量,吃饭同群众谈心。许多群众都眉开眼笑地说:“干部大变样了,和咱一心了。”大峪住队干部常存旺每天和群众同上地,村里的群众高兴地逢人就说:“现在的干部可真不一样了,过去说嘴多,实干少,现在又劳动、脾气还好,见面又说又笑”。由于干部实行“五同”,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很多群众已开始找干部谈自己的心事了,有位老汉还主动向干部提供了自己多年在谷地带种红小豆的增产经验。
“五同”领导工作法一推广,霎时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干部与群众同劳动,给了群众莫大的鼓舞。干部与群众同记工,就抓住了评工记分中的主要问题,贯彻了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的政策,群众的干劲就会冲天。干部与群众同生活,具体研究了改进生活制度,不但节约了粮食,而且生活有了改善,人人高兴满意。干部与群众同研究决定问题,就能充分发扬民主,发挥广大群众的智慧,大量的增产经验被挖掘出来,秋季大丰收有了可靠的保证。干部与群众同学习,不但解决了开会与生产的矛盾,而且使理论与实践、科学技术和具体经验相结合,更促进了互相学习,共同商量的民主气氛。“五同”的结果,劳动出勤率大大提高,劳动效率也提高了30%以上。“五同”就像一根杠杆,推动了整个政治、生产、生活等工作的全面发展。推广和学习“五同”领导工作经验,过去抓不住的抓住了,长期发现不了的问题发现了,以前干部认为没办法解决的问题现在解决了。不少干部高兴地说,实行“五同”是一好二满意,即工作搞好了,群众满意,干部也满意。党员干部一带头,群众工作更加油。城关人民公社刘家街大队的副支书阎雪琴,在学习了茶店公社“五同”领导工作法以后,亲自深入到食堂当炊事员,改进了食堂管理办法。群众满意地说:“支书当了炊事员,群众生活大改善,吃饱又吃好,生产干劲冲破天。”看到党员干部“五同”,群众感到公社来的干部还劳动,自己劳动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说:“干部那样忙还能上地,俺们不劳动过意不去。”有的群众说:“干部一带头,群众更加油,共同搞生产,庄稼大丰产。”
1959年6月25日,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盛振强来林县调查研究,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向他汇报了全县推广“五同”工作方法的情况。26日下午,在杨贵同志的陪同下,盛振强同志还到河顺人民公社实地考察参观了基层干部“五同”领导工作法。盛振强临别时指出:“‘五同’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方法,不仅是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还是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差别的捷径。”他要求林县把这一工作方法大力推广下去,进一步取得干部领导方法上的经验。
2.“五同”领导工作法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升华。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林县县委又把“五同”领导工作法的内容细化为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事同商量、共同学习。“五同”的内容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升华,“五同”成为党员干部的常态,干部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拧成一股绳,整个工地根本分不出谁是干部,谁是民工。一次,河南日报社的一位记者来到红旗渠工地,想采访副县长、红旗渠总指挥部指挥长马有金。记者在渠线上遇见一个脚穿打掌鞋、身穿补丁衣的民工在劳动,就向他打听马县长在哪里,旁边的民工指着正在劳动的民工说:“你问的这个人就是老马。”记者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没有想到,这位脸上淌着汗、披一身尘土、满手老茧的民工就是马县长。马有金性格平易近人,和青年人比赛抡锤打钎,丝毫没有官架子,始终与民工打成一片。县委书记处书记周绍先带领着一个由35名水利技术人员组成的勘测队伍,沿浊漳河西行,对引漳入林工程进行实地勘测。他和大家一起坐在石头上啃干馍,喝山泉水,一起穿破烂衣服窟窿鞋登山爬坡,遇到山高路险总是走在最前边。同行的技术员不同意他走在前边,他却笑着说:“谁让我是领导呢?领导领导,顾名思义,就要领好路,当好向导。领导不走在前边,不就落在群众后边了吗?”1960年2月至1961年6月,周绍先担任首任工地总指挥,他经常和指挥部成员一样,睡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参加跟炮手们商讨解决难题的诸葛亮会议,初步解决了引漳入林的交通问题。他常说:“只有深入下去,才能掌握一手情况;红旗渠这么大工程,进度是大事,安全更是大事。”在红旗渠工地上,林县县委党员干部和群众用石灰水在太行山红岩上写下口号“干部能够流汗水,群众就能流血水;干部能够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红旗渠特等劳模、排险队队长任羊成回忆:“那时领导和我们一样吃糠吃野菜。在干活时,你很难认出他们谁是领导。活,同民工干在一起,话,同民工拉在一起,晴天,是土和汗水,雨天,是汗水和泥。”[3]在鸻鹉崖会战工地上,总指挥部的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生活很艰苦,都穿着很厚很厚的自行车外带钉的“打掌鞋”,布衫都是肩膀上补丁摞补丁,他们起早贪黑,日以继夜地奋战在工地,抡锤打钎,装药放炮。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哪里工程险恶,那里就有干部坚守工地,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们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党员干部战斗在一线,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红旗渠工地上,不但培养了一大批深受群众爱戴的好干部,而且涌现出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集体。
三、“五同”领导工作法的时代意义
红旗渠工地上的“五同”工作领导法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全面诠释了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化,其核心是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1.“五同”领导工作法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人民是社会主义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只有为了人民,才能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4]杨贵同志到林县任职后,第一件事就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去了解群众在盼什么,通过调查研究认识到水是制约林县发展最根本的问题。红旗渠的决策为什么得民心?因为红旗渠的决策过程、修建过程最集中、最生动地体现了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这一深刻道理。1959年,为了充分倾听群众意见,杨贵率领一部分干部在城关公社宋家庄大队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群众一听说县委准备兴建引漳入林工程,马上精神振奋都异口同声地说:“县委的想法,正是俺们的心愿,宁可和石头拼上几年,也不愿再苦熬下去,再也不能受老在的摆布了。县委啥时开工,俺们啥时上山修渠。”广大群众对引漳入林的强烈愿望,更加坚定了县委的决心。认真听取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既可以联系群众,又可以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还可以向人民学习,可谓一举多得。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正是很多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土方法”,真正解决了施工中的实际问题。修建红旗渠的决策代表了广大林县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时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修渠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修渠过程中的共产党员,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幸福和百姓的冷暖放在第一位。冬天,党员干部把房子让给民工住,自己住在工棚或山洞里;缺粮的时候,党员干部把馒头让给民工吃,自己吃糠菜。
2.“五同”领导工作法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化。2012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4](P4)。群众路线怎样才能生根开花结果?作风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息息相关,在红旗渠修建的整个过程中,林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县委领导始终战斗在工程一线,与修渠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县委书记杨贵和县长李贵均长期深入一线,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为了节省口粮,杨贵曾饿晕在工地上,炊事员偷偷给他煮了一碗小米干饭,他知道后生气地说:“群众吃啥我吃啥!”林县县委领导班子始终用“干部的工作量要比群众大,但口粮标准要比群众低”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忘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所有党员领导干部不搞特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勤俭节约,心里只想解决老百姓的吃水问题,而没有别的自私自利的念头,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五同”领导工作法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大创举,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工作方法。“五同”领导工作法好像一条红线一样,抓住它,可以把全盘工作串起来。坚持了“五同”领导工作法,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也就能够迎刃而解。同时,“五同”领导工作法也是克服领导思想上主观主义的最好办法,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化,是干部转变作风,走群众路线的具体化。通过这种领导工作方法,可以把党的各项政策宣传贯彻到群众的心底里,充分发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些党员干部不愿意和不打算长期和群众一起劳动生活,也有一些同志放不下架子,认为和群众一起劳动丢人,会降低自己的威信,这是一种典型的想骑在人民头上做老爷的思想,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通过“五同”,干部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去掉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顾虑。“五同”领导工作法也是一种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天天在一线工作,熟悉了各方面的情况,遇到突发情况或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省去了层层上报和调查研究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五同”领导工作法更是一种监督机制,领导干部时刻和群众在一起,接受群众的监督,根本不用听汇报、看材料,避免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发生。
3.“五同”领导工作法的核心是密切干群关系。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基所在、血脉所在和力量所在。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早在1929年4月,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共产党要成为无产阶级的参谋部,每个共产党员要有争取群众的观念,共产党员要如和尚念‘阿弥陀佛’一样深刻,随时都要叨念‘争取群众’。”[5]他曾把党群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并且告诫全党同志:“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6]林县县委带头与群众实行“五同”,领导干部经常背着钢钎、镢头,到红旗渠工地和民工们一起抡锤打钎,吃一锅饭,啃窝窝头,使广大群众深受感动。年过半百的县长李贵,虽然长期患有心脏病,但在生活上,不讲特殊待遇,数次带病到红旗渠工地检查民工生活。他看到大家粮食标准低,吃不饱,就派人到南方采购木薯干帮助渡过饥荒。总指挥部副指挥长、法院院长郭法梧,每天肩扛大绳上山选下崭地点,别人下崭,他负责看绳,民工们风趣地说:“法院院长变成了除险队长。”在县委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劳动的影响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踊跃到红旗渠第一线去,广大基层干部和厂矿职工也积极参加到红旗渠的施工中来了,他们和民工们一道挥汗苦干,到最艰苦的地方经风雨见世面,接受锻炼。红旗渠修建成功了,林县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岁月流转,世事变迁,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政的群众基础,根本的问题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7]“五同”领导工作法,发端于林县基层公社,林县县委发现这一典型后在全县推广,后来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不断升华发扬光大。参加修渠的党员干部在总结收获时说:“晒黑了脸皮,炼红了思想,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解决了问题,推动了工程,团结了民工,保证了质量。”[8]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握“五同”领导工作法的精髓,以红旗渠精神为镜,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红旗渠精神不断传承和弘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