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果树林下耕作栽培保水增值模式
2021-11-28洪晓强许喜明
洪晓强,许喜明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陕西是我国果树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果树总面积逾200万hm2,其中苹果118.3万hm2,核桃45万hm2,猕猴桃6万hm2。目前,陕西成年果园仅有个别地方为保水种植了矮秆牧草(三叶草),而绝大部分果园中土地空闲,园中果树实际占地仅有总面积的30%左右。渭北旱塬与陕北高原地区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是陕西优质果品适生区,但存在干旱少雨、耕作粗放等弊端。采用适宜的耕作措施,有效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扩种多种抗旱高效经济作物,进行果树林下栽种,是当地抗旱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有关林下套种,不少专家提出过许多卓有见地的观点。全蕾晓从构建现代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全面论述土地综合利用与经济作物栽培的必要性[1];陕西长武王东沟小流域治理中,郭胜利等提出沟坡林果草镶嵌、沟道林果菜建设的发展模式[2]。榆林高西沟人民长期坚持淤地坝建设,抓紧生态建设不放松,农林果畜游全面发展,成为全国生态农业和文明乡村建设的一面旗帜[3]。下面介绍几种林地耕作栽培技术模式。
1 果园覆盖保水增效模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杨凌进行油桃覆膜试验表明,7月份后进行定量补充灌溉后覆膜,能增加油桃分枝数、座果率与优果率,增加产量产值[4]。试验处理土壤蒸发量为403.1~418.1 mm,分别占总蒸散量的37.2%~41.9%,因而采取保水措施减少土壤蒸发实属必要。渭北旱原雨热同季,土壤水分利用率低,采用作物秸杆覆盖果园,可使降水得到就地拦蓄,就地入渗,防止水土流失和干旱,解决苹果因间歇供水造成的裂果、小果、软果问题。陕西省合阳县秸杆覆盖果园商品果率80%,667 m2产值4 500元,比未覆盖的增值1 500元。经过三年麦草覆盖后,土壤有机质由0.93%增至1.03%,土壤容重由1.29 g·cm-3减至1.13 g·cm-3,含水率由13.8%增至14.9%,微生物数量增加20.8%以上[5]。
2 核桃覆膜穴贮肥水模式
采用“四大一膜”综合技术,即大树、大坑、大水、大肥、覆盖地膜,主要针对宝鸡地区核桃树盛果期施肥深度浅、肥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在山坡沙壤地上进行。具体方法:用打坑机打直径30 cm、深度60 cm的穴,穴距离树根20 cm。施肥、灌水后把直径25 cm、长度50 cm的草把放入穴内,然后盖土、覆膜(膜中间划一小口便于雨水流入)。与对照园相比,该技术可提高核桃生长量50%以上,提高核桃产量30%左右,节约管理成本70%。
3 果园夏季浅耕深松保水模式
渭北旱原传统耕作法的贮水量仅占夏闲期降雨量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未被土壤截留而无效蒸发。采用深松机浅耕深松作业,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渗透系数,降水下渗快,蓄水作用强,两米土层比传统耕作法增加贮水20 mm以上[6]。
4 果园套种中药材模式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结合当地政府打造“孙思邈中草药基地”战略构想,在小丘镇进行苹果套种丹参试验、丹参水肥一体化综合试验、丹参遮荫模拟试验以及半夏、柴胡、党参、土荆芥试种,取得了显著成效。宜君县现有核桃面积2.8万hm2,为了改变目前盛行的套种玉米作法,先后引进中药材夏枯草、半夏、柴胡、黄精、丹参等进行试验示范,增值显著。
5 猕猴桃套种药粮模式
猕猴桃树苗生长1~3 a后,可以套种板蓝根等中药材,套种的板蓝根全年只需施肥2次、浇水1次、喷药1次,每667 m2可产板蓝根400~500 kg。当猕猴桃树生长3~5 a后,树体比较高大,此时应种植天麻等耐阴的中药材,平均667 m2产量可达750 kg,纯收入在2 000元以上。猕猴桃园套种粮食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粮食种类。第一年猕猴桃尚未成林时选种春玉米,玉米枝叶可减轻高温灼伤猕猴桃幼苗,玉米667 m2产可达400 kg。马铃薯喜凉冷,秋冬季套种667 m2产一般在1 000 kg,而且种植马铃薯后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这对猕猴桃树的生长十分有利。
6 梨园套种模式
梨园套种应坚持以果为主,适当种植豆类、薯类、花生等矮秆作物,也可种植与梨树共生期短的油菜、大蒜等作物。另外,上述作物间作距离尽可能离梨树远些,一般以在树冠垂直距离50 cm外为宜。
7 陕北黄河沿岸枣园套种西瓜模式
沿黄各县素有栽植大枣的传统,近年形成大量连片的枣林带。在枣园空地套种西瓜,一般西瓜667 m2产值可达1 000元以上。当地枣园土壤砂质,保水保肥性差,灌水应少量多次,施肥应增施有机肥、轻施化肥。西瓜栽苗不宜过多,每667 m2600~800苗即可。
8 果园建棚栽培食用菌模式
果园内空气湿度大,光照强度低,富含氧气,符合食用菌生长。食用菌生长所释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又能使果树加强光合作用,促进果树的生长。食用菌菌渣成为有机肥施进果园,能有效改善果园土壤结构。果园里建棚栽培食用菌,可以抑制果园杂草滋生,做到树上结果,树下结菇,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
9 果园套种苜蓿模式
苜蓿耐旱耐瘠,营养丰富,被誉为“饲草之王”,可在各种低树龄的果园行间种植。苜蓿一年三季均可播种,也可在初冬土壤封冻前播种,寄籽越冬,利用早春土壤解冻时的水分出苗。苜蓿播前碾种,促进发芽,注意增施氮肥,重施磷肥,适施钾肥。在早春返青前或刈割后进行中耕松土,促进苜蓿生长。晒制干草应在10%植株开花时刈割,过早影响产量,过迟则降低饲用价值[7]。
总体而言,果园在蓄水保水基础上进行各类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因作物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具体状况灵活选用。同时,每一模式的具体技术措施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细化,形成完备的技术体系,才能产生实际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