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2021-11-28刘美娇
刘美娇,黄 辛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3)
1986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不孕不育进行了阐述,指出不孕不育是指处在育龄期的男女,性生活规律、未采取避孕措施,同居超过1 年无法怀孕。发病率随着自然环境恶化与社会环境不断变化有上升趋势,2014 年中国国际不孕不育高峰论坛显示,我国的不孕不育发生率较过去20 年上升明显,达12%~15%,其中女性患者约有5 000 万,患病率15%。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是多种辅助生殖技术(ART)之一,将卵子与精子体外结合为胚胎后移植到患者宫腔,是治疗不孕不育的主要方法[1]。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对IVF-ET 的成功率有明显影响,本文旨在探讨IVF-ET 术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实施心理干预后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1.IVF-ET 者的心理状况
受我国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不孕症患者在接受IVF治疗期间常常显得更加紧张和恐惧不安,导致成功率降低,形成因不孕引起负向心理和心理压力,进而使生殖功能降低,最终反过来影响不孕的恶性循环[2]。梁瑞晨等[3]研究发现接受ART 治疗的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风险较高,有焦虑症状占32.2%,抑郁症状占24.4%。陈洁和薄海欣[4]对IVF-ET 治疗女性患者的配偶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后,能显著改善患者情绪,提高IVF-ET 成功率。国外Maroufizadeh 等[5]2018 年用横断面研究1 128 例不孕患者,得出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分别为49.6%和33.0%。由此可见,对于IVF-ET 者来说,存在着不孕症患者本身焦虑、抑郁等常见问题,自尊感较强,内心敏感,且还因为对IVF-ET 术缺乏足够了解以及术前相关大量检查、治疗等多种因素叠加,存在紧张、恐惧等情绪。
2.IVF-ET 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
IVF-ET 者心理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与社会人口学、家庭、社会支持以及治疗过程有都有密切联系。虽然目前IVF-ET 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成功妊娠率但仍无法达到100%,同时较高的治疗费用、治疗时的侵入性操作如药物注射等、反复检查、以及多次治疗失败等都易使女性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症状。IVFET 患者情绪还受配偶的影响,其配偶对IVF-ET 的态度、不孕年限、家庭收入、IVF-ET 的失败次数等都会影响IVF-ET 术者心理,对治疗成功率产生影响。总之,IVFET 术者心理状况是多种因素叠加后形成的,部分患者在能找到心理平衡点并适应良好,家庭亲密度高、夫妻双方能够共同积极承受外界压力,这些都将有利于治疗的成功[6]。
3.对IVF-ET 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及其应用
目前的心理干预主要可以分为2 个方面,一方面向是IVF-ET 术者提供信息,另一方面是提供技能训练。具体包括认知疗法、行为干预或认知行为干预、情感支持、潜意识疗法以及其他新兴的干预方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VF-ET 术者的不良心理精神状况可能导致妊娠结局不理想,通过心理干预能提高妊娠成功率、降低流产率。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IVF-ET 者的干预效果也不同,选择干预方法时应进行深入全面了解,进行综合考虑[7]。
3.1 认知干预的应用
认知干预指对IVF-ET 术者前后给予心理情绪方面的自我疏导,采用文字、图表、视频等直观的资料讲授IVF-ET 术相关知识,尤其注意讲解IVF-ET 治疗效果与认知方面的关系,化解不良情绪及消极思想,一般为2 次/周[8]。徐红和李冰[9]对85 例女性不育患者进行认知干预,3 个月后发现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下降。祝利华和朱福梅[10]对高龄不孕症患者研究时发现,接受ART 治疗时进行认知护理干预能提升妊娠成功率。Gorayeb 等[11]发现对体外受精(IVF)技术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患者,进行集体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3.2 行为疗法与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
行为疗法以改善患者生活态度和增强身体素质为目的,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比如体操、跳舞、瑜伽等,并且要督促其坚持锻炼,最终改善可能引起疾病的心理卫生状况。行为干预常与认知干预同时运用,称为认知行为干预(CBT)。杨广清等[12]发现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IVF-ET 的成功率有积极影响,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孕酮水平。
3.3 情感支持治疗的应用
情感支持治疗的目的是让患者拥有完善情感支持,包括医院、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支持在内的情感支持系统。患者在接受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情感痛苦来自多方面,包括疾病本身以及患者自身、家庭和周围环境等压力带来的痛苦,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患者能得到有效的情感支持。王娟花[13]将80 名不孕症患者分组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女性不孕症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家庭功能均处于较低水平,进行信息和情感支持后,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3.4 潜意识疗法的应用
潜意识疗法是一种通过运用潜意识心理治疗的方式来促使患者能够放松全身肌肉,缓解不良情绪,最终确保患者以最自然的生理心态开始接受后续治疗,一般建议选择在安静、整洁、光线柔和、舒适的房间内进行[14]。目前国内外对潜意识疗法研究应用相对较少,徐慧芳等[15]使用的意象对话疗法与潜意识疗法有着共通之处,发现意象对话疗法可以在短期内改变认知行为,可以干预不孕症妇女的焦虑、抑郁症状,效果优于传统的认知疗法。
3.5 其他心理干预方法
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还可以充分利用目前发达的医疗网络系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医疗心理健康干预咨询平台,网上咨询知识分享问答、微博广告宣传等多种模式,来促使疾病患者能够多渠道获得更多专业心理信息,不仅可以避免医患双方经常面对面的尴尬,也更好地有效保护疾病患者的个人隐私,部分疾病患者甚至可能更愿意袒露自己心声。但这些方法有不足之处,不可能完全取代心理学面对面的咨询。
4.小结
综上所述,不孕不育症已成为困扰年轻男女身心健康的疾患之一,随着近年来IVF-ET 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不孕不育患者开始需要定期接受一些心理上的干预措施。为提高IVF-ET 术的临床成功妊娠率和降低妊娠后流产率,建立系统化和高度规范化的心理治疗干预体系,是未来几年IVF-ET 治疗的一个重点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