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份·叙事·情感
——理解“法医秦明”系列小说的三个维度

2021-11-28刘家玲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系列小说秦明法医学

刘家玲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在中国,提到悬疑推理小说作家,读者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日本的江户川乱步、东野圭吾、宫部美雪、松本清张,就是西方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约翰·狄克森·卡尔、埃勒里·奎因等人,反而对程小青、陆澹安、孙了红这些中国本土的推理小说开创者知之甚少。中国的推理小说可以追溯到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公案小说,即由宋话本公案类演义而成的小说,盛行于明清时期,也曾涌现出《龙图公案》《三侠五义》这样的经典,但由于沿袭套路,逐渐走向下坡路。在20 世纪20~30 年代,国内的程小青、陆澹安、李定夷、胡寄尘等人开始对“侦探小说”这一题材进行尝试,他们的集中创作开启了“中国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侦探小说创作时期”。 可他们没有摆脱西方的侦探小说模式,因此,中国真正的侦探推理大师一直迟迟未登场。

网络悬疑推理小说是在继承传统侦探小说的基础上,立足现代语境进行的再创造。 令人欣慰的是,秦明、雷米、紫金陈、九滴水、蜘蛛、周浩晖等一批优秀网络作家的出现,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代中国悬疑推理小说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而凭借“法医秦明”系列小说走红的秦明无疑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法医秦明”系列小说中,作者与主人公的双重法医身份,揭开了法医群体的神秘面纱,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专业性与真实性, 极大地增加了读者对于法医这一职业的认知和了解。同时,科学高效的法医技术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若抛开科学技术因素, 每个案件背后的真相也常常让人唏嘘感叹。在理性与感性的情感交织中,作者秦明对罪与恶的人性叩问,也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角色化的法医身份

“法医秦明”系列小说中,作者秦明与主人公秦明的双重法医身份直接戳中了读者的阅读兴奋点,给读者带来了另类的阅读爽感。 现代社会是一个角色型的分工社会,老师、医生、警察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职业类型。相比而言,社会大众对于法医这一职业群体大多充满未知。其实,法医这一职业并不是一种新生的现代化职业,在古代,法医也被称为令史、仵作。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可追溯到我国秦代的令史,秦代的《封诊式》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规范,而且秦律对于法医的鉴定检验等也有明确严苛的规定。南宋时期,宋慈编写完成的《洗冤集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本以死亡方式系统编辑的法医学著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法医这一职业在职业化、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路上越走越远。现代法医专指具有专业知识、 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的医学设备、熟悉专业医学技术的法医学素养人才,他们可精确对与案情有关的人或物进行鉴定, 并能做出专业的法医学鉴定意见书提供给特定司法部门[1](27)。对于法医而言,利用医学科学技术,追求法治精神和人权意识才是他们的终极目的。

对“法医秦明”系列小说的作者秦明来说,在成为一名作家以前,他首先是一名法医。1998 年开始,秦明在皖南医学院学习法医学专业知识。 在2005年,秦明考入安徽省公安厅成为一名职业的法医师。受一位女医师用微小说记录工作的启发, 秦明在繁重艰辛的工作之余, 也尝试着把亲身经历的一些案件进行改编创作。2012 年,秦明在网络上推出了“法医秦明”系列的第一部小说《尸语者》,后又陆续推出《无声的证词》《第十一根手指》《清道夫》《幸存者》《偷窥者》等系列作品,受到广大网友的热捧。 在“法医秦明”系列小说中,无论是名字还是职业,主人公与作者皆无二致。不同之处在于,作者秦明是主动选择法医这一专业, 而主人公秦明则是被动地爱上法医这一职业。 法医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们对其敬而远之,主人公秦明亦是如此。最终,在同学被杀一案中,主人公秦明坚定了自己的决心,“那是非同凡响的一天。从那一天起,我立志成为一名好法医”。 因为,他亲身见证了法医学的关键作用,不仅为犯罪嫌疑人洗脱冤情,也能让犯罪分子无路可逃。

精通犯罪心理学和刑侦学的刑法学老师雷米创作了“心理罪”系列小说,痕迹检验师出身的九滴水创作了“尸案调查科”系列小说。 作为专业法医的秦明,则充分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将亲身经历的、通过法医技术指导侦破的案例进行改编,创作了“法医秦明”系列小说。无论作者还是小说主人公,对于“法医秦明”系列小说,法医是其最鲜明的标签。 秦明曾在访谈中说过,职业责任感是他的写作初衷,他希望有更多人关注、了解、理解、尊重法医这个职业。在很多人眼中,法医一直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职业。 “法医秦明”系列小说,不仅满足了读者的猎奇心理,也普及了相关的法医学知识。身为法医,“为生者权,为死者言”是他们一生忠贞不渝的职业信念,他们的天职就是依靠科学的手段、专业的知识,让死人开口说话,做死亡的转述者。 在小说中,作者秦明真实化地再现了法医工作的真实状态, 这不仅是对法医这一职业身份的简单提及, 更展现了法医身上所承担的使命与责任。 主人公秦明在一次又一次的现场勘查和尸体解剖中,抽丝剥茧,追寻案件背后的真相,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日常生活中,法医是一种颇有距离感的职业身份, 而作者秦明以法医身份写法医故事,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职业呈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

二、原生态的主轴叙事

受网络文化的渲染,网络小说快适性、碎片化的特征已成为众多读者的审美趣味。通过梳理“法医秦明”系列小说可以发现,“法医秦明”系列小说的审美表征体现为一种系列化、剧场化的呈现方式。不同于几百万字、几千万字的鸿篇巨制,“法医秦明”系列小说采用的是一种短促、明快的叙事策略,侧重于对案件侦破过程的揭示。 “法医秦明”系列小说一共有六部, 但每部作品仅有十多个案件构成, 一章一个案件。第一部《尸语者》采用的是剧场版的个案描写,每个案件都是独立的单元,案件之间互无联系,每个案件皆以案件的成功告破为完结。 这些案件之间虽是独立的存在,但小说中作为破案关键人物的秦明、林涛等人却是贯穿全部案件的核心人物。 案件虽然形形色色,但他们对于案件的侦破、真相的揭示、职业的坚守构成了整部小说的主轴内容。后来的《无声的证词》《第十一根手指》《清道夫》《幸存者》《偷窥者》也同样采用了个案描写, 每个案件为一章, 案案分明。 同时,为了丰富小说的情节内容,作者在每个独立的案件中留下一些线索, 直至最后将这些线索串联起来形成另一个独立的案件, 以此作为小说压轴案件。 此外,在每一案的开头部分,作者使用了一些与案件相关的引语,或出自书本或出自名家,在形式和内涵上丰富了小说的艺术性与文学性。小说以“系列化+剧场化”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情节紧凑明快,一改长篇累牍的打怪升级类小说的流水账叙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读者的阅读倦怠感,符合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也给读者形成全新的阅读期待。

犯罪场景的原生态描写,法医的硬核专业助攻。当下网络小说虽发展势头强劲, 但小说自身存在的文本含金量低、 内容模式化套路化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进, 一般的升级流小说已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对于读者来说,他们试图通过阅读获取一种心理刺激, 进而从熟悉得近乎一成不变的现实中逃离,获得暂时的陌生化体验[2](47)。 “法医秦明”系列小说中,对于犯罪现场和残破尸体的重口味描摹,极大地满足了读者追求感官刺激的阅读诉求。《第十一根手指》的“油爆奇案”中,作者以一种纯客观的笔触写出了犯罪现场的原生态场景:“这里是这个房屋里最狭小、臭味最浓郁的地方。 灶台上的炒锅里,有大半锅酱油色的液体, 表面漂浮着一层仿佛快要结成痂壳的白色物质,散发着恶臭。我拿起身旁的一个舀勺,伸进锅里搅拌了一下,感受到液体是很黏稠的,底层的颜色清亮一些, 夹杂着一些像是肌肉纤维的物质。 随着我的搅拌,恶臭愈加明显,刺激着我的嗅觉神经。”同时,犯罪现场所发现的两张完整的人皮,不仅反映出犯罪分子的冷血与与凶残, 对读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形成了极大的挑战。 《无声的证词》的“第三个人”一案,作者对于现场尸体形态、现场遗留的血泊、脑浆和粪便等的重口味描写,刻画出一个极度真实的原生态案发现场。

此外,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法医学专业语言。相比于雷米的“心理罪”系列小说、蜘蛛的“十宗罪”系列小说中暴力、血腥的犯罪现场,“法医秦明”系列小说更加注重法医学这一立足点。 在“法医秦明”系列小说中,每一个案子除了现场勘查,秦明等人还要对死者进行相关检验,让尸体开口说话,以追求尸体背后的真相。鉴于法医学的专业性与特殊性,为帮助读者理解情节内容, 作者对案件涉及的相关法医学的专业性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如机体死亡原因包括机械性损伤死亡,机械性窒息死亡,中毒死亡,疾病猝死;尸斑、尸僵是确证死亡的重要指标;挫裂创,指的是钝性暴力作用于人体时,骨骼挤压软组织,导致皮肤软组织撕裂而形成的创口, 一般在头部比较多见;“玫瑰齿”是法医对窒息现象中“牙齿出血”现象的一个浪漫型表述等。 借助于专业性的法医学知识语言, 读者更容易将自身代入小说的语境中和秦明等人一起进行尸检,替死者发声,帮助案件水落石出。当真凶被绳之以法之时,读者亦可获得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的、 依靠法医学知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作者秦明从法医的角度对犯罪现场、尸体检验等进行了一个原生态的刻画,在刺激与新奇的阅读体验中既满足了读者的猎奇心理,也在无形中普及了法医学的相关专业知识。

三、罪与恶的情感交织

“法医秦明”系列小说的每一个案件往往都遵循现场勘查、尸体检验、专案会、成功结案等写作流程,但作者没有停留于机械的形式主义描写, 在案件侦破过程中,作者对罪与恶的思考,充满着人文关怀精神。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 在日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司法体制中,个体的独立、自由与价值要完全地服从于社会的整体利益与群体意志。 以“法医秦明”系列小说为例,《无声的证词》中,五个无辜少女被残忍杀害,七年悬而未决的“云泰案”,在秦明等人的努力下,成功抓获凶手水良。《第十一根手指》中,池子将丈夫水良被捕导致的家庭破碎归咎于秦明, 她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犯下诡异残忍的连环碎尸案并嫁祸给秦明。而秦明借助于犯罪地图学和DNA 鉴定等科学化的专业知识,将池子成功缉拿归案。 《清道夫》一文中,步兵为了实现自己所谓清扫社会垃圾的人生理想,躲在阴暗处狩猎拾荒者与流浪汉们, 并在杀戮现场留下颇有挑衅意味的“清道夫”血字签名,秦明他们最终通过细微的线索将这个幽灵杀手绳之以法。 在众多的案件中, 凶杀案是最为常见的也最吸引读者眼球的,生命的珍贵决定着“命案必破”[3](151)。 案件一旦告破,案件背后的真凶也终将浮出水面。法律的尊严是不容挑衅的, 小说中的每一个案件真凶都因为触犯了法律、违背了法治建设进程,最终成了被绳之以法的犯罪分子。在法治建设的社会环境中,个人意志与行为自由的充分发挥须以社会整体利益和群众意志为绝对的前提条件,否则,一旦触犯了法律就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在传统文化里,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伦理型社会,人们习惯以伦理的视角来普照万物,将“惩恶扬善”的伦理理想揉尽自己的民族血液中, 以维护社会秩序。 因此,在世人的伦理观念中,犯罪分子就是恶的代名词,他们就应该被钉在耻辱柱上永远不得翻身。犯罪行为固然令人生厌, 但作者秦明并没有将犯罪分子作为恶的象征加以谴责或炮轰。相反,在呈现犯罪分子的形象时,反而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同情。在“法医秦明”系列小说中,犯罪分子并没有被完全定义为世俗意义上的恶人、坏人。 如《无声的证词》“婴儿之殇”一案,姜芳芳因为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发作失手杀了儿子, 她的丈夫出于报复又将姜芳芳推上死路;《清道夫》的“夜半枪声”一案,妻子张越为了让丈夫胡奇收敛无恶不作的行为, 情急之下在胡奇腿上打了一枪, 但胡奇严重醉酒的状态致其意外死亡;《幸存者》中“小镇病人”一案,牛建国狂躁症发作,牛大壮防卫过当致其死亡;《偷窥者》“泥炭鞣尸”一案,李靖因牙疼去诊所就诊,却触电意外身亡,诊所老板余光华夫妇抢救无效后埋尸湿地公园等。 虽然姜芳芳等人导致了人命事件的发生,触犯了法律,但若单纯地从善恶的角度对这些人进行定义, 却是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直接伤害致死和间接伤害致死是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两个主要犯罪动机,从善恶角度加以剖析,直接伤害致死可归为一种出于主观意志的行凶作恶,间接伤害致死则是一种无意识状态导致的犯罪事件的发生,而姜芳芳等人恰好属于后一种,并不能将其简单定义为人性之恶。

然而,无论是直接伤害致死还是间接伤害致死,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审判。在法律的话语场域中,有罪与无罪泾渭分明, 可这只是对犯罪分子所造成的犯罪事实进行评估, 并不能就此将一个充满血肉的人从此定性。 “法医秦明”系列小说中的犯罪分子并不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恶人, 世俗眼里的好人也可能会成为犯罪分子。 虽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穷凶极恶的坏人,可他们杀了人触犯了法律,是法律规训下的有罪之人。但坏事不是恶人的专属,一个人的人物属性也无法用简单的“非善即恶”来定义,小说中对犯罪分子形象的塑造实现了对传统善恶观的一种颠覆。 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立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出人性的复杂。 作者秦明从事一线法医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小说中的诸多案件也是取材于现实生活, 投射出当下人们的真实生存和精神图景。小说中,作者的目光透过犯罪行为,聚焦在犯罪分子的心理动机上,从罪与恶两个维度予以审视,剖开了人性的复杂与阴暗。

“法医秦明”系列小说中,作者秦明置身专业法医的第一视角,带领读者与法医秦明一同剖开真相,在侦破和推理中寻找真凶,揭穿人性的真实与复杂。在作者与主人公的双重法医身份之下, 使读者零距离体验法医的日常工作, 也向社会大众打开了一扇了解法医这一职业群体的窗户, 使他们感受到法医们“为生者权,为死者言”职业信念。游走在社会灰色地带的法医们,经历常人难以感受的艰辛,但无论是作者秦明还是小说主人公秦明却依然坚守岗位,直面社会的B 面深渊,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诠释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 小说中来源于社会日常生活的种种案件,或蓄意或无意,投射出对现代人的人性揭露和道德考量。 作为高级社会动物的人无法用善恶直接定义,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善与恶、好与坏,光明和黑暗只有一念之差。 “法医秦明”系列小说在充满刺激与挑战的案件中,窥探迷失的灵魂,给徜徉于欲望社会的饮食男女们诸多警示。

猜你喜欢

系列小说秦明法医学
雪花飘
姞文:南京的文化使者,以系列小说致敬家乡
人性深度与阴柔之美——读陶纯的革命历史题材系列小说
请你吃汉堡
留学教育与近代法医学的建立
法医学:解密那些“不可告人”的细节
关于我国法医学人员培养制度的困境与改革
秦明:做个会说“段子”的好法医
破罐破摔
揭露真相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