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武术资源的融合开发路径

2021-11-28曹永跃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河南武术体育

曹永跃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河南处于中原腹地,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中原功夫文化技冠天下,内容形式丰富,民族特征鲜明。 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是提升民族认同、 文化自信及国家软实力的关键。中原功夫文化让中原出彩,自然也成为学术界研究河南的热点, 汲取已有成果经验,更应该坚持发展,对河南武术文化资源梳理开发是实现健康中国与文化强国战略及“中原出彩”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 更是实现我省经济发展与保持GDP 收入增长的现实需要。

一、武术资源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

文化强国、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方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身体健康是实现个人幸福生活和快乐成长的重要保障,随着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落地实施,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体育朝阳产业力度不断加大[1](33)。 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改革思想;2016 年至2019 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合作协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等相关文件,多项指导性文件与政策,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顺应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在精神,鼓励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深入合作共赢,符合河南省老龄化社会发展需求, 推动了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建设,为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人均GDP 与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关系密切,相关研究数据显示, 健康产业呈爆发式发展态势,GDP 临界点为人民币约33,500 元,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GDP 临界点为为人民币约53,600 元。 2018年我国人均GDP 为64,644 元;《河南经济蓝皮书》显示:2017 年河南全省 GDP 达4.5 万亿元, 全省人均 GDP 约为 46,674 元;2018 年河南全省人均 GDP约为 50,272 元;2019 年河南全省人均 GDP 约为56,388 元;预估未来5 年我省经济发展仍将保持总体向好的趋势。我省多措并举促进人民增收,预计未来体育健康产业将迎来新的增长, 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河南武术文化开发的资源优势

河南历史璀璨厚重,“出彩中原”作为“中原学”的价值取向,更是吸引对此感兴趣的人们来此参观,喜欢武术的人们齐聚于此。 涛涛黄河水孕育璀璨的文化,文化哺育人们灵魂生长,传统武术文化的血脉深沉而持久, 河南武术文化与黄河文化耦合起来就更加有魅力。少林与太极享誉全球,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已成为我省对外交流的亮丽名片。

(一)登封少林功夫及少林寺

中国自古被认为是武术的发源地, 河南便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少林寺作为中国功夫的摇篮,少林拳集众家之长,逐渐形成刚、猛、勇、疾的特色,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通过大量影视剧我们了解少林功夫, 了解中华武术文化灿烂璀璨,少林功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少林拳不光是影视剧中拍摄的那一招一式的动作, 更是一整套打下来的恒心与毅力。少林苦练十年,方能在舞台上展示十几秒钟,这其中练的是招式,练的更是人心。 脱俗不入世,心情沉静,思想顿悟。 历史上因为少林弟子帮助民族英雄戚继光抵抗倭寇建立了辉煌战绩, 因此更加闻名,吸引更多人来此处学习。嵩山少林寺保有明、清建筑多座,塔上大多有石质或砖质塔铭,2010年被列为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

(二)陈家沟太极拳

河南省武术文化资源丰厚, 不光拥有以力量著名的少林武功,更有以柔缓著称的太极拳。在河南清风岭中段,又名常阳村,明代时期,山西人士陈卜举家搬迁到这里, 自此陈氏后代子孙便在此地绵延繁殖。太极拳刚柔并济,美轮美奂,讲究肢体协调,气息归一,打太极者,修身养性,锻炼身心。 河南2019 年3 月成立河南太极拳学院,促进了“一带一路”战略下太极文化国际交流与传播。 中原崛起及河南振兴是一个跨学科的问题,温县陈氏太极拳以“弱胜强,柔胜刚”的技击思想,丰富“中原学”相关研究内容,挖掘武术资源其潜在价值功能, 并将这种潜在价值功能跨界融入多种产业发展,推进“中原学”新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河南武术在国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武术产业化有助于促进其繁荣与发展。

(三)苌家拳等传统拳种

河南较有名气的拳种有20 多个, 其中有少林、太极、 苌家拳等6 个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苌家拳由清朝乾隆年间原郑州汜水县的武术实战家、理论家苌乃周所创。发源于河南的拳种还有查拳、沈氏摔跤、杨家枪等13 个拳种,虽未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都在中原大地发展壮大。

(四)校馆武术文化

母亲河黄河流过中原大地,孕育璀璨文化,文化哺育人们灵魂生长。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在河南省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2016 年至2019 年评审通过的101 所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 另有省内注册的700 多所武馆, 习武人数多达20 多万人,名列全国之首。 如塔沟武术学校, 不光为国家选拔摔跤、 拳击参赛队员, 更是大型武术表演的重要承办者,多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及2019 年10 月大阅兵等大型活动上都有塔沟武校精彩的武术表演节目。

正所谓武术文化催生经济发展, 武术文化吸引人们而来,推动旅游发展。若是能够将武术和地方文化特色有机结合起来, 必定是刺激市场发展的有效途径,推动地域经济发展。 武术文化灿烂而多样,具有勃勃生机,它是一泓活水,生生不息,不断奔腾,必定能将河南的旅游市场带入新的高峰。 我们要从多方位去选取武术文化原型,融入互联网等科技因素,如禅宗音乐大典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多元化的设计中把地域文化理念进行贯穿, 营造一个充满生机的和谐新境界。

地域文化符号彰显的是一座城市、 一个地区的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共同心声,得到广泛的认知才能把美的内涵上升到新的高度。 地域武术文化符号作为一种审美的认知,已经超出了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局限美的认知, 在未来的选取和设计上只有做到广泛性的共同认知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完美。 地域文化的传承需要形象代言,地域文化符号必须拥有一个良好形象, 只有拥有一个良好形象才能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拥有立足之地,才能拥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三、当前河南武术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有待创新

武术资源开发过程中行业或单位间存有明显的保护壁垒,在资金、人才与资源共享方面存有突出问题。挖掘地域文化、提升体育产业等方面科研项目并不多见,在信息设备、人才资源、体育场馆等资源共享方面提升空间较大,未能形成创新一张网、产业一盘棋,协同共享人才、设备、资金等要素,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往往单打独斗。在资金与营运管理方面过度依赖政府,未能完全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在协调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投融资回报范式方面存有明显短板。 体育服务和体育制造为体育产业两大块,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健康生活与体育消费理念不断转变, 原有体育空间已不能满足体育消费升级与美好生活追求需要,打造体育新平台,提升体育服务与活动承载能力势在必行。 武术资源开发过程融合文化、教育、健康等产业理念不清晰,只注重单独地办武校和开发旅游, 未能综合开发出武术资源的应有价值。

(二)管理有待规范

近几年,随着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及新型城镇化的国家战略推进,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数量、规模及资金流入不断飙升, 但我省武术资源开发由于地域经济、建设经验、开发模式等原因导致同质化、弱运营、特色产业链缺失等现象频现, 消弱了自身竞争力与消费盈利潜力,开发过程中在管理规划、资本运作、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与技术明显不足, 武术资源开发过程中发现存有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内容与质量建设现象。如登封少林寺武僧团和塔沟武校,有名山、名拳相伴,还参与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但也存有管理不善的情况,让少数不良分子钻空子,打着少林寺武僧团和塔沟武校招生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政府对登封市武术学校进行“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整合一批、取缔一批”,全面加强对武校管理的党建引领,研究制定武校教练从业标准、健全教练教师准入制度,以全面提升武术学校管理水平。

(三)规模有待提升

武术资源开发过程中规划没有与地域特色及社会群体实际需求充分融合, 未形成独具特色健康产业建设主题,产业薄弱、产业联动单一、政策依靠性强、产业链态缺失等问题突出,缺少特色产业项目,相关产业管理与运营层面创新驱动能力不强, 产业特色不够突出,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河南省武术资源丰富,除号称世界武术之都的登封外,包括焦作陈家沟在内武术产业并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太极拳已成为中国符号标签, 有150 多个国家的3 亿多人习练,但陈家沟的武术产业仍然没有能成规模效益。

(四)地域文化特色不够鲜明

河南作为文化大省,文化与历史积淀深厚,武术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忽略小镇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开发规划缺乏融入符合当地特色的本源民族文化符号和地方特色文化。 地方文化彰显着各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 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认同与自信,为武术资源开发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许多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往往都遗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发掘和保护地域文化费时费力,经济收效微乎其微,就导致社会与企业不愿参与开发,这也是导致地方文化融入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四、中原武术资源的融合开发路径

“中原学”是以河南地域所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解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原崛起及河南振兴问题的一个跨学科新型学科。 河南省武术文化资源丰富,如温县陈氏太极拳以“弱胜强,柔胜刚”的技击思想,奠定了国内其他太极拳流派理论基础。挖掘武术资源及其潜在价值功能, 并将这种潜在价值功能跨界融入多种产业发展,可以丰富“中原学”相关研究内容,推进“中原学”新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河南武术在国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武术产业化有助于促进其繁荣与发展,正如《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强调:“要积极引导规范武术市场,按照市场规律有效配置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品牌。 ”

(一)强化协调发展理念,实现社会资源共享

伴随着我国人均收入不断增加, 体育强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体育服务供给需要转型升级。如何能够在竞争中异军突起、独占鳌头,关键在于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共享发展理念, 深入研究社会资本营运基本规律,尊重市场融投资回报范式,学习长江三角洲创新一张网、产业一盘棋,协同共享人才、设备、资金等要素,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从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的做法[2]。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可操作性较强的PPP、参股、信托等合作模式,既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又优化了管理营运效益,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前在相关政策推动下,政府和市场双方都有很高的积极性,关键在于把握与贯彻协调共享发展理念, 创新投融资渠道和回报范式,统筹协调好相关方利益诉求,形成社会投资新高潮,实现多元融合发展新局面。

(二)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

通过武术元素与健康、旅游、养老、文化、高科技等现代产业多元融合发展来激发体育与健康产业内在动能,改善医疗、教育、文化、健身等保障条件,提高人居环境。近几年体育与健康产业政策红利释放,人们运动休闲需求不断增强, 体育与健康产业型实用人才需要大增,形成了人才资源供给不足的局面。高职教育经过30 多年的发展,为我国输送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已成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活跃力量,是体育与健康产业实用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另外,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 处于金字塔底层的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也需实时把握市场动向,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新体系。

(三)健康产业发展动能创新

体育服务和体育制造为体育产业两大块,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人们健康生活与体育消费理念不断转变, 原有体育空间已不能满足体育消费升级与美好生活追求需要,打造体育新平台,提升体育服务与活动承载能力势在必行[3](88),要求以体育服务与武术比赛活动内容创新来宣传和提升河南影响力,促进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把武术承载的内容与价值融入发展中去,创新体育服务和体育制造项目产值,提高体育产业跨界延伸产业链营利率, 实现中原武术文化发展内在动能逐步提升, 推动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建设,为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体育产业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主体产业打造出来后要靠跨界延伸产业实现盈利。 随着人们体育消费与美好生活追求升级, 体育起到很好的项目带动作用,体育产业虽然自身盈利增长较慢,但延伸产业链利润丰厚,盈利大头都在旅游、养老、休闲服务等延伸产业,也就是说体育本体盈利很慢,发展需要靠“体育+”模式发展起来的延伸产业链。体育服务业可以促进人民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升级, 通过扩大主流客群,吸引延伸客群,也可推动社区、房地产升级,推进协会、俱乐部、赛事等延伸产业链发展;体育制造业通过转型升级,推动健康、旅游、养老、文化等下游高科技产业链发展,改善医疗、教育、文化等保障条件。体育产业通过“体育+”多元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构建“平台+内容+延伸+服务”产业体系,形成河南省武术资源开发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四)武术文化元素融入体育健康产业品牌构建

文化觉醒与繁荣始终相辅相成, 文化强国战略是着眼于国家文化与经济实力提升、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等情况提出的[4](106)。 武术文化对于提升民族文化认同与自信具有现实意义, 构建武术文化的社会责任与历史担当, 回归与振兴武术更是一种时代要求。中原学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中原历史文化挖掘、传承及保护,梳理中原更加出彩等问题[5](47)。 2019 年 3月,河南太极学院(国家首个太极拳武术类全日制本科)在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民族武术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 找出不可复制的地域体育文化特色,如河南的禅武文化、太极文化、杂技文化等都可以融入体育产业发展之中, 形成地域文化品牌,有效规避同质化现象。寻找文脉的过程其实就是推动文化发展的过程, 通过体育特色产业文化品牌构建可以起到对传统文化固本培元的作用,继承了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打造河南独特的文化标签,要尊重文化与市场规律,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不断丰富民族文化特点,进而树立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品牌。

猜你喜欢

河南武术体育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