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2021-11-28贾维
贾 维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00)
1 引言
爱国主义教育有着神圣的使命,肩负着党和国家对年轻人的期待。而为了让爱国主义教育的种子在新时代遍地开花,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要立足于传统,充分利用我国各地丰富的红色资源。本文以吉林红色资源为例进行了相关探讨,以期提供参考。
2 吉林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及特点
吉林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吉林地区以人民群众为纽带,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所铸成的崇高革命精神,该精神的载体十分丰富,包括历史文物、革命纪念场馆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石。因此结合吉林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1 分布面广、形式多样
吉林红色资源数量多、分布广、质量优,既有物质形态的遗迹遗址,也有不同时期对应产生的精神形态及其物质载体,比如在特殊时期鼓舞全国人民坚持斗争的东北抗联精神,以及几十年来伴随共和国的发展形成的东北老航校精神,闻名遐迩的吉林一汽、长春电影制片厂、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的“红色元素”,还有吉林省涌现出的唐敖庆、王大珩、朱光亚、蒋筑英、谭竹青、黄大年、郑德荣等一批影响重大的“红色名人”。这些都是吉林特有的红色资源[1]。
2.2 直观生动,感染力强
红色资源蕴含着传奇的抗日斗争和革命先辈感人的个人经历。红色课堂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种更现实、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教育方式。让大学生放下书本,来到无数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参观虽饱经岁月沧桑但仍深深镌刻着先辈们伟大的革命热情和爱国情怀的历史证物,倾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这个过程中让红色教育真正与大学生融为一体,将红色基因深深植入当代年轻人的血脉之中。历史不能只存在于课本上,充分重视并利用红色资源,能够让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3 历史底蕴,地域特色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中国,不少地区都还保留着自己独特的历史烙印,这是旧有的记忆与现代社会的奇妙融合。作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斗争阵地,吉林省的红色资源丰富且独特。为了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业、刺激地区经济发展,吉林省联动多家具有历史底蕴和地区特色的红色景区,先后推出来了一系列以“东北抗联精神”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为全国游客准备了一场兼具观赏价值和教育意义的红色之旅。同时,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吉林省还特别筹划了各类以红色教育为目的的专场活动,真正做到寓教于乐。通过打出一套漂亮的红色教育组合拳,吉林省在传承红色精神的道路上大步向前[2]。
3 吉林红色资源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3.1 红色资源为大学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物质载体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深度挖掘红色资源中的爱国故事题材,引导学生学习革命英雄事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革命先烈们英勇无畏、为祖国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大义;通过各类表演赛、朗诵红色诗歌等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自发诠释爱国之情[3]。
3.2 红色资源为大学爱国主义教育指明政治方向
红色资源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承载着光辉的党史国史文化,深挖红色文化资源的生动事例。以历史为借鉴、以现实为例证,一方面要充分回顾党带领中国走过的奋斗之路,另一方面也要详细阐述当下正在发生的大变局,在俯仰古今中让学生全面了解党和国家带领人民实现富强的成功秘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重任和期待,从而砥砺前行,扛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担。
3.3 红色资源为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实际效果
传统的高校思政课以论述为主,虽然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但形式相对单一,学生主动了解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很难起到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理想效果。如果能够以结果为导向,灵活采取课本理论教学为主、使用红色文化资源为辅的方式,不仅能够借助现有资源快速弥补传统思政课程的不足、合理优化爱国教育体系,同时也能够有效调动大学生主动学习、探讨、分享思政课程的积极性,让爱国主义教育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中生根发芽。
3.4 红色资源为大学爱国主义教育拓宽教育资源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红色文化周围的物质,开发具有红色文化实用价值的课程资源,可以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起到教书育人、科研育人、提高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作用。
4 吉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高校作为育人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红色资源是一本凝结着无数前辈和革命志士奉献和热血的珍贵教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首先,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上是对新时期传统资源如何创新开发问题的现实回答。在这一点上,两者与目标非常一致。其次,高校将红色资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上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最后,从宏观上讲,这一举动也能够实现历史资源的价值与现实发展的价值的有机统一[4]。
4.1 抓住教学主渠道,提升教师红色文化素养
如果说教育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那么教师就是运筹帷幄的工程师,为整个工程质量保驾护航。因此,大力培养素质过硬、能力出色的思政教师队伍,并赋予这个承载着无限期许的队伍更多的可能性和主动权,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开展红色文化专项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在对红色文化进行专门培训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对当地红色文化的培育,同时也要注意当代社会的需要。将两者有机结合,可以更直接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目的。
4.2 开启互联网沟通渠道,占领学生思想教育阵地
当代大学生是更加活跃、开放的群体,他们与中国互联网浪潮的风起云涌相伴成长,每个人都与网络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想要更高效地与当代大学生沟通,就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互联网成为针对这一年轻群体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战场。吉林省充分利用新型网络技术,大力建设互联网虚拟展馆,将省内9个地市主要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搬到了线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线上看展,红色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2020年,吉林省各高校依托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接力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力行”系列活动。吉林省高校师生以“抗联精神”为主题,讲述了抗联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故事,也进一步推动了思政课教学的成熟和发展。目前活动已举办14期,30余所高校师生通过录制云思政课、微视频、微电影、大学讲思政课、重走抗联路等多种作品形式,在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平台进行展示,累计观看学习人数1万余人,掀起了学习“四史”教育的热潮[6]。
4.3 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开展实践教学
吉林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移动课堂”教学,将思政教育课堂从教室搬到红色文化遗址或厂矿车间,以参观中国一汽集团红旗文化展馆为例,通过生动鲜活的情景模拟、情感体验、现实体会、深情对话等模式,让大学生深刻感悟,一汽红旗文化中所包含的品牌理念、世界一流、创新升级等文化元素。
4.4 善于结合运用社会热点,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
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包含革命遗址、纪念场所等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也包含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制度文化资源。2020年2月,吉林省高校积极参加全国高校“思政课战‘疫’小课堂”专项活动,在众多优秀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产出了一批内容紧跟时代、品质一流的样板课程内容。正式开学后,省内高校审时度势,立足于当下特殊时期的国内外环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深入宣传下去,从抗疫角度为思政课增添了时代的音符。
5 结语
社会在快速发展,我们针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拘泥于形式,要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这一过程中,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就是我们的重要法宝。新时期下,面对红色文化的不断融入,高校如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把握新的时代要求,以与时俱进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需要不断创新思考。而立足于传统、根植于历史和中华民族血脉的红色文化,将凭借其强大的持续性和穿透力,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定海神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活力,为当代青年照亮前进的道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