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首回毛本和嘉靖本史料取舍刍议
2021-11-28韩留永
韩留永
(南通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省南通 226006)
嘉靖本《三国演义》,是目前已经发现《三国演义》最早版本,是明弘治甲寅(公元1494年)序、嘉靖壬午(公元1522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明代后来出现的其他刊本的主要内容,与嘉靖本几乎完全相同,所以今天的三国学者们大多数认为嘉靖本《三国演义》是最接近罗贯中创作的原本。
《三国演义》在明代中期之后,出现了众多的评点本,先后有余象斗双峰堂刊本、李卓吾评本、钟惺评本和毛本和李渔批阅本等几种评点。其中毛本,是清初毛纶和毛宗岗父子共同完成的评改本,沈伯峻先生《三国演义评点.序》中认为:“他们评改的《三国演义》却战胜了以往的一切旧本,成为三百年来唯一流行的版本,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声誉。”
灵帝即位与辅佐大臣的差异
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在评价《三国演义》的时候,认为“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关于《三国演义》的本事来源,史料应该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和南北朝刘宋时期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同时还参考了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元代胡三省注中有关东汉末年到天下大乱至西晋统一中的相关史料。
嘉靖本和毛本三国首回开篇,其中就有明显的叙事差异,笔者拟从二者文本的不同出发,探讨一下出现了哪些差异,两种版本的取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孰优孰劣。
嘉靖本的开篇为:“后汉桓帝崩,灵帝即位,时年十二岁。朝廷有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司徒胡广共相辅佐。至秋九月,中涓曹节、王甫弄权,窦武、陈蕃预谋诛之,机谋不密,反被曹节、王甫所害,中涓自此得权。”
毛本的开篇与之相对应的内容是:“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首先,从叙事的真实性方面来说,嘉靖本内容比毛本更完备,可以说差不多是以往史书的节选和概述。这一段史实,最早来源应该出刘宋时期范晔《后汉书》之《孝灵帝纪》:“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己亥,帝到夏门亭,使窦武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入殿中。庚子,即皇帝位,年十二。改元建宁。以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窦武及司徒胡广参录尚书事。”“九月辛亥,中常侍曹节矫诏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尚书令尹勋、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皆夷其族。皇太后迁于南宫。司徒胡广为太傅,隶尚书事。司空刘宠为司徒,大鸿胪许栩为司空。”此外,在北宋司马光等所著《资治通鉴》中,也有相近似的内容。从记载的灵帝辅佐大臣人数来说,毛本中缺少辅佐大臣“司徒胡广”,这样以来,辅佐大臣变成了二人;嘉靖本中则为三人,与《后汉书》中记载完全一致。从文本记载的时间线索来看,嘉靖本有“后汉桓帝崩,灵帝死”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点明皇权的新旧交替;后面承担“至秋九月”,辅佐大臣与宦官之间的争斗和最后的结局。时间线索清晰,前因后果交代清楚。而毛本则遗漏了“秋九月”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虽然对于文本的理解不会造成一定的障碍,但是叙事清晰和准度程度比嘉靖本,还是要稍逊一筹。
其次,从叙事的逻辑方面来看,嘉靖本与毛本各有所长,各有不足。汉桓帝死后,汉灵帝即位,《后汉书》中特别点出他“年十二”,在嘉靖本《三国演义》中照抄不误,而毛本中却缺少了这一重要信息。虽然是根据史书来点明汉灵帝刘宏“年十二”,但是这一信息非常重要,因为皇帝年少继位,所以需要大臣的辅佐,来处理国家政务。围绕着皇权,皇帝身边辅佐大臣与皇宫内近臣宦官之间的权力之争自然后上演。所以说,汉灵帝“年十二”这一关键信息,在《三国演义》中无论所历史叙述的史实来说,还是从叙事的逻辑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毛本为追求简洁而做的删除,在此处应该是嘉靖本更胜一筹。
但是辅佐大臣之中嘉靖本比毛本多“司徒胡广”一人,但是没有交行他在辅佐大臣与宦官斗争中的结局,而毛本仅仅点出辅佐大臣窦武和陈蕃,也交待了二人与宦官斗争中被杀,前后连贯,有始有终。而嘉靖本虽然交待了“司徒胡广”的出场,但是没有交待后续如何,缺少逻辑上的照应关系。所以从叙事的逻辑方面来说,胡广虽然符合历史实事,理应作来辅佐大臣出现,但是没有交待结局,那就是技术性的缺失。在叙事中不添加“司徒胡广”,从前后照应来看,毛本《三国演义》的叙事是更合理。
蔡邕上书言事内容大不相同
建宁二年、建宁四年和光和元年,天下灾异屡次出现,尤其是到了光和元年秋七月,种种不祥,非止一端,让汉灵帝刘宏非常担忧恐惧,于是下诏书询问群臣天灾异象的原由。
嘉靖本先是录入了光禄大夫杨赐的的上奏,然后是议郎蔡邕的上书。原文如下:“议郎蔡邕亦对,其略曰:‘议郎蔡邕亦对,其略曰:臣伏思诸异,皆亡国之怪也。天于大汉,殷勤不已,故屡出妖变,以当谴责,欲令人君感悟,改危即安。蜺坠鸡化,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前者乳母赵娆音饶,贵重天下;永乐门史霍玉,又为奸邪。察其赵、霍,将为国患。张颢、伟璋、伟姓,璋名。赵玹、盖升盖,音合,姓也。并叨时幸,宜念小人在位之咎。伏见郭禧、桥玄、刘宠皆忠实老成,宜为谋主。夫宰相大臣,君之四体,不宜听纳小吏,雕琢大臣也。且选举请托,众莫敢言,臣愿陛下忍而绝之。左右近臣,亦宜从化。人自抑损,以塞咎戒,则天道亏满,鬼神福谦矣。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祸。愿寝臣表,无使尽忠之吏,受怨奸仇。谨奏。’”
嘉靖本对于蔡邕的上书,作“其略曰”,是符合历史的事实的,本段内容不是罗贯中自创,是他选取范晔《后汉书.蔡邕传下》的内容,原文比较长,是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所以称为“其略曰”。到了毛本中,光禄大夫杨赐的上奏一字未提,而蔡邕的上疏浓缩为“以为蜺堕鸡化,乃妇人干政之所致”,最后对上疏的内容作出了基中肯的评价“言颇切直”。二个版本内容的取舍,可以看得出来,嘉靖本更贴近于历史,可以算得上《后汉书》的节选本,或者说是简化版。而毛本则是大刀阔斧的删减,光禄大夫杨赐与他的上书都没有出现,笔者推测,其一是杨赐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其二是他上书的内容与灵帝“崇信宦官”关系不大,所以直接删除,片言不留。而蔡邕的名气和才华,都远远的超越杨赐,《后汉书》中有专门的列传加以记载;此外,蔡邕在后世的戏曲中,也有很高的知名,比如南戏《赵贞娘》、元杂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 郑光祖创作的《醉思乡王粲登楼》。此外,在《三国演义》中,后面蔡邕还有出场,毛本第四回,他被董卓逼迫重新出仕;第九回,他因伏尸哭董卓而被司徒王允下监狱缢死。
蔡邕上书言事,嘉靖本与毛本所记叙事情的结局,也有明显的差别。嘉靖本的文本是:“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事遂泄漏,邕等被罪。中涓吕强怜其才,奏请免罪。”毛本的文本是:“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入归田里。”
两个版本叙事大同小异,蔡邕被认为有罪的原因:上书中抨击了宦官专权,等曹节看到上书内容并且散布到其他人;蔡邕被定罪之后,又有所曲折,嘉靖本中插入有宦官吕强的爱惜他的才华而奏请免除他的罪过,但是没有下文,叙事缺少逻辑。毛本交代了蔡邕的最终判决结果是“入归田里”,可以算得上宽大处理,但是这仅仅是作者的厢情愿的虚构,是违反基本的历史事实的。总之,嘉靖本在蔡邕定罪之后,没有交代最终的判决,可以算是有始无终;毛本交代了回归家乡,可算是有始有终,但是缺少中间曲折的过程,蔡邕为什么会犯罪而受“入归乡里”的处罚,让人看了一头雾水,缺少明晰的过程。
蔡邕上书言事之后的真实过程和最终的结局,应该依据范晔《后汉书蔡邕传》:“于是下邕、质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帝亦更思其章,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不得以赦令除。阳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居五原安阳县。”梳理上文所引内容,可知蔡邕先被判决弃市的死罪,因中常侍吕强的求情,减死罪发配到朔方,因躲避仇家的追杀最后落脚到五原安阳县。
首回回目文字的差异和优劣
嘉靖本和毛本《三国演义》在回目和正文内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先从回目上来加以分析其中的差别。嘉靖本第一回回目为“祭天地桃园结义”,毛本的回目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二者的取舍还是有明显的不同,前者应该侧重于“祭天地”,后者则偏向于“豪杰三结义”。如果从具体的文来来看,在嘉靖本中,(张)飞曰:“我庄后有一桃园,花开茂盛,明日可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俺兄弟三人结生死之交,如何?”三人大喜。次日,于桃园中列下金纸银钱,宰杀乌牛白马,列于地上。另外下还有“祭罢天地,同拜玄德老母”。从以上引文,我们可以明确看出,“祭天地”共计出现了三次,可以说与回目中的“祭天地桃园结义”完全相符,回目对于刘备、关羽和张飞兄弟三人的结义过程,概括的非常准确,同时背后还蕴含着很深的文化意义。据苏日娜《简析“白马乌牛”盟的刑牲意义》一文:“它包含了古人对天地、白马乌牛、血液等的崇拜。‘白马乌牛’盟的目的和意义是利用人们对天地的敬畏使两个政权的伙伴、同盟关系更加的稳固。”刘关张三人在桃园,也是先实施“白马乌牛”的祭祀,然后才发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重誓。
而毛本中的内容与嘉靖本差异比较大,毛本中(张)飞:“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接下来的结义三兄弟的活动是“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桃园三结义”的关键词“祭天地”也是出现了两次,当然都是来源于嘉靖本,但是“祭天地”缺少明确的对象,不能解释以什么来“祭天地”,并且后面的“乌牛白马”祭品直接出现,显得也比较突兀,如果读者不参照嘉奖本中的“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根本不知道如何“祭天地”,缺少明确的对应关系。此外,刘关张三人结义时的誓言:“皇天后土,实鉴此心”中的“皇天后土”,也缺少相对应的关系。毛本有时候不能深刻理解罗贯中文字的背后的深刻文化内涵,对文辞进行加工润色,不但没有获得艺术上的提升,反而是画虎不成而类犬。
综上所述,嘉靖本中的回目“祭天地桃园结义”,紧扣文本的内容,“祭天地”渲染结义的的程式,“桃园”点明结义的地点,“结义”点明三个异性结交重情义事件。所以说,就首回回目来说,嘉靖本应该是优于毛本“宴桃园三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