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11-28张颖

品牌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创设大学生

文/张颖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原则,是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集体主义教育旨在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向受教育者传播集体主义观念、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引领集体主义实践,从而使受教育者能够正确理清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大学生是能够引领新时代的主力军,因此在高校中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是选择活动载体开展集体主义教育,但在运用活动载体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为完善以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这些问题必须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管理理念落后,导致集体主义教育未能“击中靶心”

部分学校管理者仍然坚持“社会本位”“统一管理”的落后理念。首先,有些学校开设集体主义教育活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任务,故而不曾仔细挖掘活动中蕴含的集体主义教育价值,也不曾细致考虑活动开展是否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否契合大学生的专业特色和实际需要。其次,部分学校管理者采取强制性的活动管理方式,对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富有创新性的活动元素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长此以往,活动管理理念的落后导致活动前期的目标定向不准、需求分析不足,进一步导致活动主体的大量流失,集体主义教育效果堪忧。

(二)活动数目多质量低,导致集体主义教育未能“深入人心”

部分高校一心为体现校园文化而不顾及学生所需,举办了过多的活动,但缺乏一定的深度,缺乏教育意义。一方面,学生因活动数目过多,负担过重,对参加集体活动心有抵触,不愿意参加活动,更不愿意去深究活动背后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活动的典型性不够,不能够突出集体主义观;活动的时效性不强,难以凸显社会性意义;活动的理论性太强,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在类似讲座、报告会这样理论性强又单调的集体主义教育活动中,大学生很难凭借自身的自制力做到沉潜下来领悟其中的集体主义精神;有的文艺活动或竞赛活动凭借新颖的形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参与性,但少有活动能做到将集体主义教育很好地融入其中。

(三)活动监督机制欠缺,导致集体主义教育未能“十拿九稳”

高校中有一部分活动是由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承办,这种宽松的管理模式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性的同时也导致活动环节多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一是活动前、中、后期缺乏专业人员的科学指导,活动开展中多有坎坷,活动效果未见分明,集体主义教育的活动目标未曾达到;二是缺乏教育者的监督与调节,集体中的成员会因小事如分工不当等问题致使团队成员之间不睦,集体主义观念不增反减;三是缺乏专业思政工作者的实时导向,未能及时纠正部分大学生形成的与集体主义观念相违背的错误思想。活动监督机制亦是保障机制,保障不到位,集体主义教育也不能扎实进行。

二、充分发挥活动载体优势增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笔者在分析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后,试图以活动开展的流程为框架,以现存问题解决为抓手,将集体主义教育融入活动开展的各环节中,增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一)活动前:创设最佳氛围,将集体主义教育寓教于境

一场成功的集体主义教育活动首先应当具备优秀的宣传方案,通过前期宣传吸引尽可能多的活动参与者,接着才能对其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活动宣传最关键的在于创设氛围。所谓“创设最佳氛围”,就是在宣传集体主义教育活动时,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措施来渲染一种或幽默、或新奇、或暖心、或澎湃的氛围,能够在某一点或某些方面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愿意去了解相应的集体主义教育活动(至少不抵触),甚至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是顺利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若现实允许,可将集体主义精神渗透在活动的前期准备中,使活动氛围达到情中有理,情理相融的局面。为此,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创设最佳活动氛围。第一,利用特殊节日或习俗创设氛围。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人总是热衷于过节,情感充沛且十分感性的他们容易被节日氛围感染。集体主义教育活动可以选择在特殊的或富含深远意义的节日里举办,例如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学校在校园内充分弘扬雷锋精神的同时,可以借此契机引导大学生从“为人民服务”中体会到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性。第二,评析社会热点事件创设氛围。如今网络高度发达,手机的智能使得很多人几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热点新闻。大学生的社会意识较为强烈,他们大多有在手机上获得社会资讯、关注社会热点的习惯。若将社会热点事件作为集体主义教育活动的引子,可以快速吸引大学生的兴趣,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其参与到活动中;若能从社会热点事件中挖掘集体主义价值,会让大学生更加有认同感和信服感。第三,优化线上宣传方式创设氛围。运用多媒体进行线上宣传已成为高校集体主义教育活动的一种常态,但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却很悬殊,其原因在于选用的素材有所不同。运用新奇的、紧跟时代潮流的素材宣传活动,会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大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反之,则反之。

(二)活动中:创新最佳形式,将集体主义教育寓教于行

高校中已有的集体主义教育活动大多是以讲座、报告会的形式召开,但多数情况下,大学生对此类活动并不感兴趣。因而,创新集体主义教育活动的形式,让大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并且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显得至关重要。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活动的形式应遵循以下要求:第一,活动形式要符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集体主义教育的活动设计、开展、实施和收尾要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需要,做到有层次,有步骤,循序渐进。大学生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辩证思维能力,适合接受深层次的教育,但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激情,喜欢潮流、简短、直观的表达形式,对冗长的、晦涩难懂的、古板的表达形式嗤之以鼻,所以活动形式要尽可能的新颖,活动内容或活动主题要尽可能的深刻。第二,活动形式要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集体主义教育的活动形式不仅要贴近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点,还要细致地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有不同的专业特色。根据不同系列、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特点,创设不同的、带有各自专业品牌效应的集体主义教育活动,集体主义教育会更加成功。第三,活动形式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集体主义教育活动,归根结底是要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活动形式的选择也是为了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大学生直接感受到集体主义价值的方式就在于在活动中树立典型,具体来说就是选择大学生身边的或者社会知名的楷模和榜样进行示范,让大学生充分了解榜样的事迹,心生敬意之情,认可并接受集体主义观念。

(三)活动后:创建最佳舆论,将集体主义教育寓教于思

一场活动的意义并非在活动方宣布“活动到此结束”的那一刻就终止,真正精彩的活动会让活动对象长久地记住其活动理念。对于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的活动来说,更是如此。实体的活动结束了,但集体主义教育不应就此结束。活动主办方应在活动后期创建最佳舆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集体主义观念,回味集体主义精神,并在生活中践行集体主义。从行为主体个数方面来分,创建最佳舆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活动主办方单方面的积极作为。活动主办方在活动结束后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作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巩固宣传,为大学生创设强烈的集体主义感的氛围,使其能够在活动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处于此种情境中,不自觉地进行自我回顾,从而延伸集体主义教育的活动效果。第二,活动主办方和大学生双向作为。活动主办方在活动结束后向大学生布置活动任务,要求大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深刻反思。大学生认真回顾自己在集体中的现实表现并作出客观的自我评价。其中,重点回顾活动中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冲突时,自己当时的心路历程和最后抉择。具体来说,大学生对活动中自我表现的回顾包括重温和反思两个环节。重温,可以重温自己与集体成员之间的过往,内心涌起对彼此的真挚感情,也才能更好地培养对整个集体的依赖和信任;反思,可以从已有的活动经历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便于大学生日后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可以促进大学生挖掘活动中潜藏的集体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观。第三,活动主办方可以通过考评,对照活动的初始目标,对本场活动结果予以考察,总结经验和不足,留档,以备后用。

归根结底,活动只是一种载体,一种手段,一种媒介。优化活动的设计、开展和收尾,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感受到、领悟到活动中蕴含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的集体凝聚力。但需明确的是,以活动为载体的集体主义教育并非在某一场活动或某几场活动中,也并非一时就能做到位。只有“反复抓,抓反复”,通力合作,才能将集体主义抓得持久和深入。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创设大学生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创设未来
“你家苹果打药,邻家小麦生病”——西农博士谈农业生产环节的“集体主义”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集体主义教育: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