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2021-11-28林洁

品牌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品牌形象创新能力艺术

文/林洁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知识经济时代下,传统的艺术培训工作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早在2010年,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出色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从思想和习惯上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塑造,在突出学科特征的前提下关注教学改革模式。

一、现代设计教育现状

(一)艺术教育

世界范围内有关教育改革的工作一直稳步展开,这也使得传统的教育框架受到冲击。现代社会的教育更加关注未来社会的服务需求,尤其是科技现代化背景之下,基础教育改革呈现出共同的发展趋势,旨在调整教学培养目标并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课程内容更加关注学生的经验和社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全面而多样化的发展,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艺术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核心课程,例如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也明确提到真正的教育不可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教育,诸如此类的思想,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以改变传统文化为根本目标,朝着多元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传统美术教育还是现代艺术教育,这些内容互相搭配形成了新的组合,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被人们所接纳。新的教育理念之下强调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展开教学改革充分突出创新能力和主题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重塑学习态度。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高水平特色院校参与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方式,因而在课程内容中引入艺术教育的项目可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和艺术传播的方式。

(二)设计教育

现代设计教育和设计之间有着密切关联,现代设计教育影响着人们问题解决的方式和对待事物的态度。而从本质上看,品牌形象设计课程强调以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具有严谨性和学术性的特征,始终以人才培养为主线目标形成完整的教育系统。因此,此类教育将成为人格教育,超越专业局限在教育层次上体现出深远价值。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设计理念和设计文化的学习培养人的审美素养和积极人格特质,从多角度开展多元化的意识培养。近年来的教育课程变革中,也可以看到设计教育的地位正在进一步突出。如日本在美术课程方面设计了绘画、设计和雕塑三大学习领域。虽然品牌形象设计课程和美术课程有着一定的区别,但从设计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来看,这些成功的基础教育经验仍然具有参考和借鉴的价值,我们可以从这些案例当中不断汲取先进的元素大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教育。人类文明的进步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上升到质量层次和创新意识层次,创新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以教学改革将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在传递物质精神文化成果的同时,关注艺术理念和审美情趣的培育,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和教学改革的现代价值

(一)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时代,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也是未来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在现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当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创意构思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发展,围绕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展开针对性的人才培育工作[1]。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所包含的内容能够有效应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不仅能够通过材料表达情感特征,同时还可以从文化角度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所以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让设计者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完成创造过程。

(二)生活态度的养成

创新能力培养,从本质上看是基于生活方式和态度的教育,而品牌形象设计课程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设计元素,无论是物质材料的设计,还是精神创意的设计,都能够起到活跃思维、提升创新能力的作用。而在创新能力的培养阶段,可以让学生从具体概念过渡到抽象意识,实现知识技能和关联的协同发展,以此为基础达到根本的教育目标。

(三)技巧能力的形成

设计教育本身具有特殊性,师生需要在共同的空间内部开展教学,辅助设计某些主题类的实践活动需要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在相互配合和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发挥教育的潜在目标价值。实际上设计类教学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简单的材料到深层次的创意构思,整个阶段具有可操作的灵活性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设计的环节当中逐渐形成观察意识,反思设计工艺流程,最后在学习的结尾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艺术领域和而不同,各具特色,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也应该具有时代艺术气息,关注学生的技巧能力。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

(一)多层次的教学框架支持

以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教学为例,课程的实施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项目点评等,一方面对于某些成功设计的案例进行赏析,让学生理解企业品牌设计的概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设计欣赏意识,从市场调研的结果当中评估那些具有价值的设计元素,为后期的作品设计提供充足的保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在讨论当中发现问题,对设计中可以修改的部分进行调整和完善。无论是前期的设计图形绘制还是后期的电脑创作,不同作品的输出形式可以给学生提供意识层面的引导和辅助,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2]。

在网络品牌形象设计方面,很多网站的品牌名称或logo等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了企业的文化形象,同时也突出了社会的文化趋向,学生从这些设计内容中可以充分了解到现代品牌形象设计的核心元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尝试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强化学生对于品牌的情感认同,尤其是对于现代品牌形象在创意层面的深度思考,关注这些品牌的受众群体。新生代的品牌形象之所以能够代表社会主流文化,正说明这些设计具有创新价值。

(二)校企合作支持下的实践推进

深度落实校企合作关注课程交叉性,能够体现出实践课程的连续性和系统化要求,并且在相关专业人员的启发下完成设计过程。

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参考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学院增设了传统艺术考察和文化资产调研等实践课程,让学生进入博物馆或传统民居内部进行实地参考,形成纵向的课程体系之后,通过积极筹建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的方式和课堂教学相互联系。因此,学院给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专业的环境条件,利用教学实验室和专业的企业技术支持让学生得到实践培养的同时,安排企业专业人员带领学生展开设计课题和工作学习的研究,逐步形成创新人才所组成的核心团队[3]。在设计交流中采取主题研讨和展览的形式,将某一段时期内的设计成果以公开的方式进行评比,鼓励学生将设计实践成果展现在大众面前,积极探索多层次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探究多样化设计方法的深度价值。

因此对于其他院校的教学改革方案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可以将设计理念引入课堂,真正通过比赛或其他实践方式与市场接轨。

如第9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当中就首次出现了VI设计项目,学生从选题中了解企业的理念和诉求之后,通过完成项目的方式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与传统模式相比,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明显更高,设计和实践方案通过同步进行也能取得更加稳定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群模块建构

课程群模块建构本身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从品牌形象设计课程的具体要求来看,能够让高校课程建设不再拘泥于单独课程的要求,而是针对职业能力规划作出更科学的管理工作。无论是包装设计还是VI设计等,都可以通过课程体育改革建设形式手段适应知识经济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课程体系完善需要,实现信息和项目内容的整体衔接推进。课程群模块建构的实践价值体现在跨课程的深度学习,洞察不同课程与框架知识之间的关联程度,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制定明确的人才培育目标。与此同时,能够优化与整合不同的教育内容,使得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方法等在系统内部加强联系,减少重复性。

在课程群平台建设方面,品牌形象设计课程群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平台,并通过课题项目的任务分析,强化对课程建构的基本追求,无论是VI设计还是包装设计都围绕着能力发展要求所展开,相比于传统的单向知识体系更加强调多层次能力的循环往复培养。

所以,基于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计划为支撑的专业架构,可以确保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以工作为导向的学习模块,在每一个学期安排不同模块和不同阶段的学习,让学生利用多课程知识体系逐步克服传统课程的缺陷所在[4]。

我们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流程之后,就可以确定课程标准设计流程,将品牌形象设计岗位能力进行分解,划分为形态把握处理能力、创造性思维策划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多个方向,根据不同的项目管理要求设计好任务模块,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共性统一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点可以相互穿插、螺旋推进,每个单元教学的过程等同于相应的工作流程,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能够实现与工作岗位之间的无缝对接。每一个模块都会采取互动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主动意识,且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也会深度挖掘品牌形象和品牌创意的精髓所在,以实际的广告设计和包装设计内容作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需要和专业素质发展。

四、结语

基于创新能力的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改革工作在新时期具有新的要求,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深度发展,还关注学生的素养培育工作。在未来的教学实践环节,学校需要充分意识到课程设置的基本方法,强调学生的跨学科协作能力和交叉学科知识掌控能力培育,以多元组织的方式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创新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整个设计学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起到正向的积极导向作用。

猜你喜欢

品牌形象创新能力艺术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插画在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以“吴韵丝语”为例
城市品牌形象视阈下地铁空间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基于区域视觉划分的品牌形象辨识度评估系统设计
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国内外品牌形象研究综述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