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方法研究

2021-11-28樊孝凯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深度

樊孝凯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广东 中山 528436

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机制得到了稳步推进,能够为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及增强学生素质作出卓越贡献。但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效率,难以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价值

(一)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然而由于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学生难以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和掌握专业技能的应用理念。但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却难以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构建良好的实践平台。而将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进行深度地融合,可以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的实践平台资源,使培养目标、内容、环境与社会产业保持一致。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社会实践机会,帮助学生从企业或行业需求的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

(二)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为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助力。然而在理论研究层面上,职业教育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推动作用,必须以产业发展为引领,这样才能切实地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而将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进行深度融合,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产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指导功能,形成人才培养合力,使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相匹配,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通过产教融合的共同发展,也将促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现代化、智能化、多元化。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进行深度融合,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推动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而经济收益是以人才和技术为支撑,以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为前提的。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能够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需求及技术研发目标,培养出契合企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企业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提供人才支持。而在经济新形态下,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得技术发展,提升核心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也是企业提高收入、降低成本的重中之重。只有企业充分地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实现两者深度融合,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帮助企业获得丰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

二、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的基本内容及方向,能够切实地满足经济建设的整体需求,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与效益,帮助企业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融合形式

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是学校、行业、政府共同构建的,能够结合我国教育领域和行业领域的发展需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组织模式。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形式主要有:企业为主、学校为主、校企合作、企校合作等类型。首先是以学校为主。“学校为主”是指由高等职业院校承担所有教育责任的职业教育,企业和学校没有过多的接触。因此人才培养的课程方案与培养目标完全由院校制定,整个教育过程缺乏行业或企业的参与。其次是以企业为主。企业为主主要指企业内部的职业培训,不需要对外开放,能够根据企业生产、行业发展,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再次是校企结合。校企结合主要指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对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其中职业院校负责制定课程方案与培养目标,企业则根据课程方案与培养目标进行反馈,并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最后是企校合作。企校合作主要指以学校、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其中企业发挥主导功能,学校配合。然而这种模式需要院校、企业、行业及政府的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二)融合情况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实践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能够使学生拥有特定岗位的核心竞争力、具备适应行业发展的精神与意识。现如今,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并且受到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但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产教融合还只是职业教育与教育部门的主动行为,企业、行业、产业在产教融合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产教融合缺乏法律保障,难以从法律保障上,帮助企业或行业获得“优惠政策”。然而在我国教育部门的推动下,各高等职业院校也根据职教园区、教育集团及行业委员会,构建了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渠道,并通过构建工学衔接、厂校衔接、师资衔接、课程互联、管理互联的方式,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效率。

(三)融合层次

我国各省市在产教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合作模式有校企联合、校企双向、企业配合等融合模式。但在融合深度上却依旧停留在“浅层次合作”层面上。即职业院校根据企业的需求,构建课程方案,并以企业的实习基地为抓手,聘请企业专家为专业教师。然而在深层次合作上,学校难以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动态化的人才培养内容及目标。而企业也难以结合教学实际及行业发展情况,为院校提供有关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一手资料,进而难以实现企业、行业与学校的积极联动。此外,在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上,高等职业院校缺乏对企业文化的重视,难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与工作环境,进而使校企合作的深度停留在表层,这严重影响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

三、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方法

深度融合主要指高等职业院校与产业的相互协作与相互影响,促进院校根据企业、行业的经济发展实现互动,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积极地影响企业与行业的发展。而企业、行业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为职业院校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切实发挥产教融合的时代价值。

(一)营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虽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及高等院校注重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却难以形成切实有效的发展机制,究其原因在于政府部门没有制定“拥有支撑作用”的法律及政策,无法形成切实有效的发展机制。对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构建能够激励、保护企业利益的措施,从而使校企合作获得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及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首先在政策法规上。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以减免企业税收的方式,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保学生、企业及学校的基本权益。其次,在保障机制上。要完善相应的合作机制,通过制定指导手册或合作准则的方式,明确学校与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最后,在资源共享上。需要以政策制定或法规建设的方式,激发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为产教融合提供保障的主动性,以此激发合作企业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地为院校提供、设备、技术、场地及案例等资源。

(二)制定科学的产业融合形式

由于我国职业院校,较为常见的人才培养形式是“校企结合”和“学校为主”的培养形式,因此,职业院校难以实现自身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所以,学校和企业应构建出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的双元制合作模式。虽然该模式需要学校、企业、行业及政府的密切合作,但能够充分地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首先,构建成熟的校企合作机制,使现行制度与运行机制得到协同统一。对此,注重产业融合对学校、企业、行业的互动影响,确保产教融合能够发挥经济推动与行业发展的功能。其次,构建双元合作机制。学校为企业生产提供劳动力、部分设备、生产场地等要素,而企业则需要将生产中心、研发中心转移到校园内。企业为高等职业院校提供资金支持,将职业教育作为企业盈利的主要形式,进而在改善教学条件与实训条件的背景下,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其三,构建战略关系。在构建企校合作模式或双元制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应形成战略合作联盟,使专业人才培养成为企业的管理人才与劳动力的基本来源,使人才的智力资源与体力资源成为提升企业经济收益的抓手。最后,构建保障机制。第一,控制招生方向与规模,根据企业需求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第二,提升师资力量与办学条件,使企业在产业深度融合中获得“收益”。第三,遵循教育规律,根据课堂教学、课程建设及校企合作的思想内涵,提升院校的经济服务能力。

(三)发挥行业委员会的指导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委员会的“指导”与“参与”作用,引领企业积极地参与到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提升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研究发现,职业委员能够在分析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经济建设及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提出具体的人才培养需求,能够为高等职业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能够充分地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使企业或产业能够充分认识到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将行业委员会的建议与意见融入到战略联盟制定的环节中,以相关的人才培养意见为抓手,调整企校合作的内容、模式及方法。其次,行业委员会(行业指导委员会)要在分析宏观经济局势及行业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相关政府部门在产业融合中的作用,而相关政府部门(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需要根据行业委员会的建议,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相应的政策性支持。最后,制定评价机制。评价产业融合质量,分析对企业经济建设与学校人才培养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四、结语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能够切实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院校的办学水平,帮助高等职业院校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积极性不高、合作模式滞后及融合层次较浅成为阻碍产业与院校深度融合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职业院校、行业及企业应从法律法规、合作形式及行业委员会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全新的深度融合渠道,提升产教融合的质量与效率。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深度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