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边疆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及经验探究
——以普洱市按板镇为例

2021-11-28王淼何乔平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全镇基础设施贫困户

王淼,何乔平

普洱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央办公厅详细规划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的落地,从此之后“精准扶贫”成为了我国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指导思想。

普洱市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按板镇属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地处镇沅县西南,是镇沅县三个贫困乡镇之一。按板镇为镇沅县老县城所在地,距新县城约60公里,全镇国土面积47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万亩,林地面积51.5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 180米,全镇最高海拔2 591.9米,最低海拔1 060米,全年平均气温23℃,年降水量1 280毫米。全镇共辖12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其中联盟村、文牍村、那布村和罗家村为贫困村,共有166个村(居)民小组7 355户2.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1万。截至2016年,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 582户4 402人。

一、研究方法

1.通过文献调查分析法,研究并吃透扶贫政策,做好调研的前期准备。

2.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法,了解其生产生活及思想动态。找出问题并对其典型性问题进行统计研究,深层次发掘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系统总结典型问题,从典型到普遍寻找基本规律。

3.通过数据比对分析法,总结出边疆农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二、按板镇贫困原因分析

(一)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脱贫的前提,据研究表明,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贫困率的影响因素中,基础设施建设排名第三,仅次于教育和农业科研。按板镇的基础设施相对要落后,自从县城搬迁后,按板镇人气骤降,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也大不如前。(1)交通方面。据2016年数据显示,村镇道路有的还没有硬化,村组道路基本都是砂石路和泥路,贫困户入户道路92%都是普通泥土路,砂石路和水泥路分别只占了2%和6%。(2)水利方面。据2016年数据显示,超过60%的贫困户存在饮水困难或无安全饮水情况。(3)电力方面。农闲的时候相对要好,到了农忙的时候用电就显得非常紧张,一到烤烟的时候基本上每个烤房旁都要准备几台发电机迎接随时发生的停电状况。(4)通讯方面。手机信号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大部分村组仍然还停留在“2G时代”。(5)医疗卫生方面。除集镇外各个村基本只有一个小型的卫生室,配备的医护人员也并非专职人员,看病难问题时有发生。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农村居民也更多的享受了这些社会保障,但是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仍然明显。据统计,在考虑到城市居民各种福利补贴和农村居民生活生产支出后,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可能已经达到1:6。这么一个悬殊的比例就说明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性。同时在农村的社会保障也存在着监管不严的现象,“走关系”“吃空饷”等现象屡禁不止。

(三)产业结构单一

2015年,按板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41亿元,其中烤烟收入6 094万元,占总收入的25.3%,林下产业产值6 306万元,占总收入的26.1%。这两项的收入就占了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一半以上(51.4%),这说明了按板镇产业发展的单一性。由于产业结构的单一造成了农民收入来源的单一,按板镇贫困户生产经营性收入达到86%,烤烟和林下产业占了其中大部分;转移性收入绝大部分也来自于低保金和养老金,这部分人基本属于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外出务工人员很少,务工收入只占总收入的4%,财产性收入更是基本趋于零,这就充分说明了按板镇贫困户产业结构的单一。产业的单一会对农民的收入产生能大的不确定性,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是按板镇脱贫的一条必经之路。

(四)文化程度低,生产生活落后,脱贫意识差

按板镇普遍存在着贫困人口文化程度较低的现象,据2016年数据显示,全镇4 402个贫困人口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分别只占了全镇贫困总人口的3%和2%。小学学历占了全镇贫困人口的72%,这样的学历结构是极其不均衡的,对脱贫致富和社会发展都有很大的抑制。

生产生活方式的进步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在按板镇仍有约99%的贫困户使用柴草作为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燃料,这不仅会降低生产效率,还可能因大量使用柴草而导致森林植被的破坏,柴草的不完全燃烧也会造成环境的破坏。

数字脱贫易,意识脱贫难,一个人如果自身根本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贫困,那还谈何脱贫。现在的农村这样的情况大有人在,偏安一隅,有吃即安。他们几乎与外界隔绝,思想陈旧,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意识,就算靠着国家的好政策暂时脱贫了,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返贫,甚至比以前更贫。

(五)党员先锋带头作用不明显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党,党员同志在贫困地区更应该发挥带头先锋模范作用。按板镇的4 402个贫困户中仅有60位党员,占比不到1.4%,远远低于全国水平。发展优秀同志作为党的新鲜血液可以使党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在潜移默化中感染贫困户,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进展。

三、解决边疆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及经验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水利、供电、通讯等,它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基础。普洱市农村的脱贫应该高效利用扶贫政策和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继续实施“整乡推进”“整村推进”项目工程。加强对贫困地区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人畜饮水、生产生活用电、网络通讯、农村危房改造、公共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贫困地区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对外交流、加大产品流通效率。同时也要加强村民对基础设施的使用和管理意识,只有将“建”和“管”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基础设施的功能,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释放剩余劳动人口,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要与城市相统一,不能区别对待,特殊情况还要向农村倾斜,保证农村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同时要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管理,杜绝数据造假、办人情事、办事门槛高等破坏制度公平性的现象出现,让确实需要扶持的农村贫困人口切实享受到国家的各种惠民政策。

(三)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坚持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造血式”扶贫的关键,通过对贫困村民的产业扶持,让他们有长期稳定的收入,能有效避免短期返贫的现象。而产业扶贫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引入企业,发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把分散的农村资源整合起来,推动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当地特色产业品牌。引入企业首先要确定企业的真实身份,对扶持的产业也要具有一定的当地特色,避免有的不正规企业滥竽充数,打着扶贫的幌子掠夺资源。其次要为企业创造优越的市场条件,政府要以认真的态度进行招商引资,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同时也要在政策、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第三也要对企业进行适当约束,坚决杜绝企业过度开发、污染环境、压榨劳工等现象。最后要协调好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在保证农户利益的前提下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努力达到农户企业双赢的结果。

(四)提高文化扶贫意识

扶贫需要物质,更需要精神,从文化精神层面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自身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偏低、生产技能偏差、脱贫意识薄弱等现象普遍存在,文化扶贫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普洱市应该继续加大“雨露计划”的实施力度,扎实开展文化知识下乡活动,加大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投入,加强挂钩扶贫单位与扶贫点的交流互动,定期到村开展农业技能培训、惠农政策讲解、道德观念宣传、法律知识普及等活动,推动贫困地区文化素质提升。文化扶贫可以转变农村产业发展方向,还可以为农村产业增加附加值,在更大的范围内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

(五)推进易地搬迁,改善生存条件

恶劣的生存环境、稀缺的自然资源、落后的基础设施是这些贫困地区的现状,在这些地区投入再多的资金效果都不明显,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易地搬迁。政府方面对于集中安置的易地搬迁户该完善周边的基础设施,为搬迁户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优先为搬迁户办理相关手续。易地搬迁既可以为政府省去那些毫无效果的资金投入,而把资金整合到更需要的地方,又可以为农民改善生存条件、降低生活成本,还能为当地企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基础,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下派年富力强、基层经验丰富的党员同志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狠抓贫困村组织建设,积极发展优秀同志作为党的新鲜血液,将肯干事、干实事的同志任用到重要岗位。同时,要严肃查处存在懒政怠政、拉帮结伙、作风不良等问题的党员干部,将不合格党员剔除党员退伍,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四、结语

总之,脱贫致富奔小康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工作,特别在边疆农村地区,要消除贫困,必须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做到扶贫政策不变、帮扶力度不减、人员思想不懈。

猜你喜欢

全镇基础设施贫困户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漯河市后谢镇计生协助推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