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 融合 创新

2021-11-27赵浩钧

当代体育 2021年38期
关键词:街舞热身动作

赵浩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的自由度、开放性明显提升,一些新的元素也成功被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街舞元素与健美操运动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在起源和发展、项群共性以及作用等方面相似度较高,使得街舞元素与体育健美操教学的融合性更好。本文从小学体育健美操的实践现状出发,提出两者融合的可行性,将街舞元素融入到小学体育健美操的热身、教学和放松等环节,为小学体育健美操的创新发展服务。

1 引言

在小学体育的课堂框架中健美操是其中一项,为了充分展现出体育健美操的独特魅力,体育教师在不断探索创新之路。目前,小学体育健美操的实践现状还存在趣味性缺失、生硬内容展示的问题,街舞元素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局限性,为小学体育健美操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2 小学体育健美操的实践现状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体育学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目前,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展,健美操运动的融入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健美操整合了音乐、舞蹈等元素,是力与美的融合呈现。相比于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健美操的运动特点鲜明,深受学生的喜爱。

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初期阶段的学习中小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参与积极性也明显提升,但一旦时间久了则会出现兴趣下降的情况,学习方向也发生转移,学习专注度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小学体育健美操的实践教学质量会受到冲击和影响。

从小学体育教师的角度出发,作为小学生的领路人,自身对于健美操运动的认知度以及采取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从实践过程看,大部分教师缺乏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实践内容偏少,围绕体育舞蹈的自主创编内容十分有限。依旧沿用传统的示范、讲解为主,学生学习过程缺少互动性。久而久之,体育舞蹈的独特魅力无法有效展现,丧失了体育舞蹈的自身功能。

3 街舞元素与小学体育健美操融合的可行性

从小学体育健美操的教学现状出发,初期阶段学生表现出较高热情,但随着教学的持续推进,教学枯燥、模式单一的情况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融入更多新的元素和内容,街舞元素的融入凭借其自身的时尚性、活力性,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爱与欢迎,将其融入到健美操的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两者的本质相似度较高,这是融合的前提条件。

3.1 两者的起源和发展同步

健美操和街舞都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产生,当时的经济、政治等社会层面的变化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同一时期受到相同的熏陶,让两种运动形式的特点鲜明。健美操和街舞在传入中国之后,受到广泛推崇和喜爱,吸引了大批参与者主动参与其中。街舞和健美操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各类赛事的出现也推动了健美操和街舞逐渐走向成熟。

3.2 项群共性

从项群共性的视角出发,健美操和街舞两种运动都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音乐动感,节奏性强。通过健美操和街舞运动的学习,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运动项群。这两种运动作为同一项群,在进行运动技术的评定过程中属于主观评价的模式,善于运用身体的表现来呈现美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健美操和体操的发展方向和标准仍是以“更难、更美、更新、更稳”的方向发展。在追求更高难度的动作技巧的同时,加强对技术动作的创新是主要方向。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两种运动只有保持持续的创新,才能够吸引小学生参与其中,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和感受。

3.3 作用一致

健美操和街舞都屬于有氧运动,在健身和娱乐身心方面都存在相同性。从健身的角度出发,健美操的构成是由一些基本的体操动作组成,在后期的发展中还融入了武术、舞蹈等元素,不仅使得动作本身更新颖、独特,也能够更好地锻炼练习者的肌群发展,矫正练习者的身体姿势,美化练习者的身体形态。街舞的动作主要是由走、跑和跳等日常动作演变而来,通过振动、扭转、波浪等动作组合,使得舞蹈动作表现更充分,具备较强的锻炼和塑形效果。两者从作用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到其自身特点鲜明,为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4 街舞元素融入小学体育健美操的实践策略

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本身是开放的、发展的、个性化的,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侧重点是以学生的成长为主,围绕学生的成长塑造全新的成长空间。小学体育健美操的教学实践,将侧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成长上,通过优化健美操的教学环境,在根本上凸显出健美操运动对学生成长产生的积极影响。

4.1 街舞元素融入到小学体育健美操热身环节

在小学体育健美操的教学实践中,热身环节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实践的初期阶段,热身阶段的效果如何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传统的小学健美操的热身环节,热身方式主要是以枯燥的热身活动为主,以关节热身来达成热身目标。但由于小学生的个体特征鲜明,关节热身很难吸引学生主动地融入其中,从而导致问题的出现。充分的热身,能够有效改善小学生的机体状态,调动神经系统和运动器官的兴奋程度,降低肌肉的黏滞性,强化心脏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为接下来的运动锻炼做好充分的预热准备。热身活动的开展不仅仅要保证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还需要确保热身效果的最大化。为此,尝试将街舞元素运用到小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的热身环节当中。例如,利用街舞的基本律动、舞步跟随音乐伴奏,代替传统的热身慢跑的过程。在小学生的拉伸韧带方面,跟随音乐的节奏开展关节活动,并融入街舞舞蹈元素的动作内容,整个环节在音乐和街舞舞蹈动作的配合之下,不但达到暖身的效果,也让小学生对街舞动作更加熟悉。将街舞元素的热身方式融入到小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的热身环节,打破传统的热身模式,从学生反馈回来的结果也可以看到这种热身方式的热身效果十分显著。

4.2 街舞元素融入到小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环节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该时期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小学体育健美操的教学实践,让传统的课堂内容得到革新,凭借健美操的自身特点使得学生积极参与,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但在长期的健美操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无法与学生的个性需求保持同步,导致健美操的效果受到冲击和影响,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尝试将街舞元素融入到健美操的教学实践中。

在小学体育健美操的教学内容安排上,相较于传统的小学健美操的教学形式,街舞元素的融入势必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街舞元素的律动感较好,且相较于健美操而言街舞音乐的特征更鲜明。如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街舞元素融入到小学健美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课前精选街舞作品,包括音乐以及街舞动作等,尝试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素材,以小组为单位,以素材为创编核心,让学生根据街舞素材进行小学体育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创编,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的参与和实践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在学生完成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创编之后,将创编后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呈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创编情况做出科学评价。

又如在教学方法上,相比于传统课堂框架下的演示教学模式,街舞元素的融入要注重在方法上进行革新和优化。可以尝试将现代的教学方法运用其中,以此来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多媒体教学为例,作为一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助力教学发展的新模式,多媒体教学在小学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必要。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的开放性,精选一些街舞元素,让学生根据街舞内容来创编健美操。或者在课堂之上,教师充分利用录制工具对学生的全过程表现进行录制,让学生可以全面的了解自身情况,对健美操运动有一个更深刻、更系统的认知。

街舞元素融入到小学健美操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挖掘街舞元素对健美操教学的推动作用与效果,使得小学生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深深吸引,主动参与其中,让健美操教学的价值得以凸显出来,提高小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

4.3 街舞元素融入到小学体育健美操放松环节

街舞元素融入到小学体育健美操的放松环节,对小学生的学习体验强化有积极意义。在完成单次课堂教学内容之后,势必对学生的肌肉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放松整理活动能够发挥作用。街舞元素在小学体育健美操教学放松环节的应用,是借助街舞律动与其相匹配的音乐进行放松练习,以此来满足健美操教学后的放松过程。街舞律动速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放松环节的街舞律动速度要保持慢速,让放松过程更随意,师生互动的场景得到优化。除了完成课堂之上的放松训练之后,还需要做好对教学全过程的总结。包括街舞元素融入健美操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感受、体验等等,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了解实际教学情况,从而做出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调整,确保小学体育健美操的教学环境得到更新,持续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综上所述,从小学体育健美操的教学实践现状出发,发现健美操教学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体育教师作为小学体育课堂的引领者,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融入更多全新的教学元素,为小学体育健美操教学提供新思路。街舞元素与健美操運动本身有着较高的一致性,两者的融合将发挥出“1+1>2”的效果,为小学体育健美操教学提供新思路,为广大小学生的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单位:齐鲁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街舞热身动作
下一个动作
大学生将传统“五禽戏”改编成街舞
这就是街舞
画动作
警惕热身时易犯的错误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when与while档案馆
运动之前要热身
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