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真历史”学科课程群的构建与实施

2021-11-27徐峥

关键词:校本课程

徐峥

摘要:结合国家课程在不同年段和学期的重点内容,拓展开发“博雅历史社”以及“历史实验室”两门课程,构建“本真历史”学科课程群。对接国家课程,“博雅历史社”课程的实施以历史溯源为主要目标,“历史实验室”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动手体验为主要原则。“本真历史”学科课程群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关键词:“本真历史”学科课程群;国家课程;校本课程

历史素养是指一个人接受历史教育后获得知识、能力与态度,能积极回应个人或社会生活需求的本真状态。李大钊说:“凡学都所以求真,而历史尤为然。”以此观照,历史課程也要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历史学科课程群,落实适性扬才的教育,培育具有终身学习力、历史关怀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本真历史”学科课程群由此诞生。

“本真历史”学科课程群具有三点特征:一是承续历史课程的学科知识与能力,但内涵更丰富,除了重视知识、技能、态度之外,更强调历史关怀;二是为了因应社会复杂生活情境之需求,须将知识、技能、态度与生活情境紧密结合;三是“本真历史”的学习并非静态的、单向的接收,而是力行实践的学以致用,换言之,它是“做中学”的灵活运用。

一、“本真历史”学科课程群的构建

“本真历史”学科课程群与传统的历史课程有着显著的差异。我们结合国家课程在不同年段和学期的重点内容,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对接,拓展开发“博雅历史社”以及“历史实验室”两门课程,构建“本真历史”学科课程群(框架如下页表1所示)。

其中,“博雅历史社”课程以历史溯源为主要目标,“历史实验室”课程则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要原则。如七年级上学期结合国家课程中上古史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寻访常州的上古遗迹。“博雅历史社”课程以寻访淹城遗址、圩墩遗址,述说常州人文始祖、春秋第一贤人季子为主要内容;“历史实验室”课程带领学生动手做彩陶(黑陶),制作“龙城三宝(梳篦、青竹刻、乱针绣)”。“本真历史”学科课程群以新视角融合历史学习与生活,增加学生研习历史的兴趣。

二、“本真历史”学科课程群的实施

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面向七到九年级学生开设的“博雅历史社”和“历史实验室”课程,其授课团队除学校历史教研组7名教师外,还跨学科邀请多名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师,并外聘课程专家7名。课程处3位主任承担课程监测、听评课指导任务,协助解决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一)对接国家课程,以“博雅历史社”课程实现文化溯源

学生要了解和认识历史,方法之一就是进入历史的情境。我们根据国家课程的内容设置,从中找到融合实施“博雅历史社”课程的切入点。例如,七年级上册的国家课程以隋朝以前的中国古代史为主要内容,七年级上学期的“博雅历史社”课程便以同时期的常州历史为主要内容。“博雅历史社”课程共6大主题,意在带领学生研习常州历史文化,进而了解常州、读懂常州、热爱常州。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七年级上学期的“寻访上古遗址”:带领学生寻访淹城遗址、圩墩遗址和常州人文始祖——季子的遗迹。学生利用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对事件发生的人文环境进行分类和提取,厘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序。

七年级下学期的“寻访古巷历史”:组织学生走访青果巷、化龙巷、篦箕巷,了解封建时代城市发展和士农工商地位的变迁。学生利用表格、建筑图、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对历史资料进行分类、比较、演绎。

八年级上学期的“寻访近代名人”:带领学生走进“常州三杰(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纪念馆,理解历史人物在近代历史中的重要性,感受名人的思想和信念。

八年级下学期的“常州人的衣食住行”:引导学生了解中山装、列宁装、解放装、布票、粮票和筒子楼等的前世今生。学生尝试鉴别历史材料,从决策者的家国情怀出发,评价每一种决策的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

九年级上学期的“中外历史文化溯源”:引领学生以中国历史为主线,整合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文化。中外对比,让学生全面而具体地认识历史图谱。

九年级下学期的“老城厢复兴发展”:组织学生为“常州老城厢”的复兴出谋划策。学生通过区分历史属性、价值的根本因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该课程安排在单周周一下午第4节课,每学期6课时,每课时40分钟,以学生走班选修形式开展。另外,我们依据课程特点,把课外的寻访和实践类活动计入课时,七、八年级每学期各3课时。

(二)基于国家课程,以“历史实验室”课程落实动手体验

如何让历史课程生动、有趣、立体?我们借助“智慧黑板”“数字化历史教学云平台”“数字化历史博物馆”等软硬件设施,实施“历史实验室”课程,寓教于乐、寓教于做。“历史实验室”课程的实施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结合“博雅历史社”的课程内容,同样分为6大主题,分别如下:

七年级上学期的“重拾历史手艺”:引导学生动手做彩陶,制作“龙城三宝”,了解汉画砖刻屏、根雕、金坛刻纸、周氏剪纸的制作。学生通过感受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陶冶艺术情操,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七年级下学期的“传承历史文脉”:引领学生用漫画呈现常州地名的故事,了解延陵、毗陵、晋陵、兰陵、武进、常州等地名文化,挖掘历史底蕴。学生利用多种探究方式,把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找出来、串起来、用起来”,形成感知常州城市历史文脉的体验轴。

八年级上学期的“点亮名人场馆”:组织学生设计近代名人纪念馆,模拟建造名人场馆。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

八年级下学期的“推广民间小吃”: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和自制民间小吃。学校与常州餐饮商会合作,带领学生了解或制作蟹黄小笼包、大麻糕、虾饼、芝麻糖、萝卜干、糟扣肉、梨膏糖、百叶等传统小吃,训练学生的动手技能。

九年级上学期的“吟唱传统戏剧”:组织学生学唱戏剧,传承非遗。学校与常州锡剧团合作,教学锡剧、常州滑稽戏、上阮花鼓戏和常州吟诵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年级下学期的“学说常州方言”:引导学生通过学说常州话、绘制吴方言区域图,了解常州方言,保护常州语言资源。

该课程安排在双周周一下午第4节课,每学期6课时,每课时40分钟,以学生走班选修形式开展。同样地,依据课程特点,我们把制作类拓展活动也计入课时,七、八年级每学期各3课时。

三、“本真历史”学科课程群的评价

根据课程内容多样化的特点,“本真历史”学科课程群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

为客观评定课程实施的效果,我们首先采取终结性评价的方式,通过学期末的测评对国家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通过撰写学期总结对“博雅历史社”和“历史实验室”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选出优秀学员,颁发优秀学员证书。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对有关史学知识的了解,以及学习历史的技能与方法的运用。

此外,结合“博雅历史社”和“历史实验室”课程实施方式,我们还采取过程性評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系列历史文献、照片、艺术品,而且还需要参观许多名胜古迹、公立或私立博物馆。因此,我们更为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将学生选择子议题、寻找参考文献、分析原始数据、构建自主探究路径、观察发现并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都纳入考查范围,尤其注重对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对于学生参与寻访的具体情况,包括寻访主题、持续时间、所承担的角色、任务分工及完成情况等,教师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如活动现场照片、作品、研究报告等。活动记录、事实材料务求真实、有据可查,为评价提供依据。

历史课程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特别注重家国情怀的培养。对“博雅历史社”和“历史实验室”课程,我们还会根据课程目标以及活动效果撰写教学日志,详细记录学生在动手、动口环节的表现,收集学生的研究成果,对每位学生做定性评价,力求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

参考文献:

[1]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科课程群的建构与实施研究”(编号:D/2020/02/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