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研究

2021-11-27李守宏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29期
关键词:注意实践微课

李守宏

摘要:对于中国的小学课堂教学而言,微课是一个舶来品。本文基于在当前小学课堂中实践微课教学的必要性,就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开展微课教学的策略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享。

关键词:微课;小学课堂教学;实践;策略;注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9-0023-02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strategy of micro class in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LI Shouhong  (Rudong Youhao primary school,Huining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For China's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micro class is an imported product.Based on the necessity of practicing micro class teaching in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this paper shares the strategies and corresponding precautions of how to carry out micro class teaching in the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Keywords】Micro class;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Practice;Strategy;Be careful

毫不夸张的说,互联网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打通了不同国家或民族之间的联系,使得国家之间硬生生的国界線不再成为直接影响国际交流和互动的不可逾越的障碍。以我们的教育教学领域为例,互联网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成果的传播和借鉴提供了最好的机遇和平台。在此过程中,互联网就充当了非常关键性的桥梁和中间平台的作用。微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传入我国的,并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从1960年微课的诞生到2006年风靡全球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引入到我国的技术教育领域到今天不过10年时间,其发展速度之快,简直是令人咂舌。当然在这过程中,互联网的飞速发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在所有的相关性因素中,微课自身的优势恐怕是占了决定性作用。

1. 在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实践微课教学的必要性

基于我们对于微课理论和实践的认知,秉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初衷出发,我们认为在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实践微课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微课可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智能需求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类的认识和思维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他因此也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智力是一组数据,而非一个。他将人类的智力内容从8个方面加以阐述,分别是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这意味着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同一个知识内容时,当有多种选择时,大家往往会殊途同归。如,在学习同一个知识点时,有些同学使用语言智能达到理解状态的效率最高,而有些同学则通过音乐韵律智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微课它有着非常完整的教学设计,更为重要的是,微课以视频呈现,短小精悍,信息呈现方式多样化,可以满足学生对于多元智能选择的需求,各取所需,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第二,微课能够实现学习者对于学习目标的精准定位

众所周知,微课之所以微,一方面是时间短,另一方面则是容量小。而作为一个课的存在,微课具备完整的教学设计,既要考虑自身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设计上。这也是符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的。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教育总目标、学科目标、具体教学目标三个层次。而微课的教学就属于具体教学目标的范畴,因此微课特点是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其具体的教学内容往往是课程中的一个知识点,一种题型,或者某一个教学环节。这样的设计也是符合人类注意力保持时间在10分钟左右这个规律。

第三,微课对于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是非常有好处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内化和认同的办法主动对于所学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由于微课的设计都是基于学生学情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它非常注重学生的旧有经验和旧有认知结构,针对性非常强。

2. 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的策略

鉴于以上三方面的理由,我们认为在当前小学课堂中实践微课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效的,因此也有实践的必要性。现从小学教师角度,就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开展微课教学的策略分享如下。

(1)更新教师的教学观

第一,更新自身的学科教学观。芬兰的基础教育被称为世界基础教育领域的高地,在芬兰的基础教育阶段,就非常强调培养全科型教师。具体到当前我国的小学课堂教学领域,我们也可以认为,学科有边界,知识无边界。况且学科分类本身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术业有专攻。因此对于当前我国的小学教师而言,我们要自觉以自身的学科为中心向周边学科进行拓展式学习。不但要学习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及观察世界的视角。

第二,建构基于未来的学习观。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诺尔斯指出,成人教育的核心实际上就是自我指导。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最佳表现。当一个人成熟以后,他的自我概念将从依赖他人的人变成自我指导的人。而对于成年人来说,最好的学习往往是基于问题意识的学习。当前对于相当部分小学教师而言,他们微课的认知更多仅限于熟知它的名字,除此之外,从整体上感知的甚少。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对于微课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全面学习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对微课进行制作和录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都予以尝试。

第三,教学相长是目标。从微课的设计到视频的录制完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基于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以后,进行多次修正的微课,才算是高质量的微课。从这个角度来说,制作完成一个微课视频才是我们学习的开始。通过观察学生对于微课视频的反应,就微课内容涉及到素材的选择等各层面的问题都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在此过程中,教师对于微课的认知在不断加深,学生对微课内部呈现知识点的认知也在不断拓宽,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相长,师生之间最终也能达到双赢的状态。

第四,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想要最高效率的实现教学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顺着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让他们在非常自然的状态下接受新知識。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观便是因材施教的保障。

(2)高质量微课的开发

第一,微课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基于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首先,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作为小学科任教师,我们在具体的微课设计和制作中,一定要把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其次,小学生旧有经验往往是以自身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假如教师采用生活化思路开展教学设计时,就需要尽量从与小学生生活现实相关的一些案例中寻找典型元素,从而降低学生对于知识认知的难度。再次,教师还当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有一定的认识。我们在这里所谓的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既包括本学科知识结构,也包括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构。简而言之,即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哪些知识。

第二,借助集体的力量,共享微课。显然,由于不同教师对于微课的认知及制作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制作出来的微课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微课的制作作为当前小学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之一,是需要经过精准化的训练方能达成。而在训练的过程中,先制作少量优微课,当各类教师试用,再通过打磨形成优质微课,这样的微课往往质量更高。某一学科组或某一个学校的高质量微课达到一定量以后,学校就可以出面组织优质微课资源库,实现优质微课资源的共享。这一点对于那些微课制作技能较为低下,尤其是年纪偏大的教师而言是非常便利的。

第三,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要求。

首先,教师需要通过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学习中。最好的自我教育往往是基于问题意识出发的,这样的自我教育往往更具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加明显。

其次,对于微课的内容,教师要重视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微课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效率更高的让他们更快接受知识的一个平台。而对于广大小学教师而言,他们中的大部分由于非计算机专业出身,因此想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很困难。但也可以从内容的具体处理入手,提高微课质量。

再次,养成反思和复盘的习惯。微课质量的好坏而是由微课的直接受益者和体验者学生定论。因此在具体的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对微课的反应,并通过访谈、调研等形式全面掌握微课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具体的使用微课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无法全面的认识自己的微课,因此在看待位置问题上相对片面。相反,无论授课质量如何,一旦下课铃声打响,教师的教学也就告一段落。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复盘的方法,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对于自己的微课进行反思。这对教师微课制作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3. 注意事项

第一,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定位。微课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它的原理是充分调动学生各种器官对于学生学习这件事能起到作用的可能性,引导学生以最轻松的状态获取知识。因此微课的制作一定要坚持学生为本的原则。

第二,微课本身就是一种跨学科教学方式的呈现。因此对于小学学科教师而言,只要能够以最高的效率帮助学生明了知识,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和跨学科的方法,都是可以被引入的。

第三,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实验证明,微课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此当教师自身无法制作微课视频时,却又无法身体力行的制作微课视频时,可以借鉴他人的微课视频,但一定要严加筛选,否则我们一旦授以不合时宜的微课视频,将学生成功带跑以后,当微课视频结束以后,我们再想将学生拉回课堂或者拉回到教学内容本身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大。

参考文献

[1]苗培周.数字化境遇中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12).

[2]郝琦蕾、刘阳阳、华文青.小学教师TPACK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小学为例.基础教育,2016(5).

[3]苏菊.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5).

[4]张玲、杨世兰.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2).

[5]高伟.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8(27).

[6]孔赛凤.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J].才智,2019(4).

[7]张云云.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延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猜你喜欢

注意实践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基于心理学视角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
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