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下的生活化的教学

2021-11-27温小庆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理念

温小庆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无论是理念引导,还是核心素养的培养,生活化都是当前教育目标下的一种必要选择。下面结合具体的生活化教学案例,就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生活化教学进行探讨。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应用,应该是基于两个角度的考虑。第一,小学生的社会经验比较少,对思想品德、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道德与法治》这个课程又是一个社会实践性的学科,要想学得好,就必须有一定的社会体验作为支撑;第二,核心素养是一种内在的、具有发展性的品质,它的有效培养是不能通过简单传授的方法实现的,它需要一个体验性经验性的思考和感知过程,才能内化并体现为学生的一种能力素养。因而,以实际生活为教学内容、形式来组织教学,能够较好地弥补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问题,并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生成素养的体验性平台。

下面,围绕《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这个目标,就生活化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一、活用教材资源

其实,生活化教学理念,已经在新编教材中得到了体现。无论是教材中的插图,还是引导学生思想的案例,都是尽可能接近生活真实的。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现实的生活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区域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其生活的情态并不完全一致,教材中的生活,可并不是我们学生熟悉的。所以,在利用教材资源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时候,最好是以教材为参考,灵活运用,尽可能使生活贴近自己的学生。例如在“学习伴我成长”一课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而且要知道所有的人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教材中有个调查单元,“大人也需要学习吗?”我就发现,数材中所举的例子——“奶奶在学习绘画”“爸爸妈妈参加家长学校”这些学习情态其实在我的学生生活中比例并不高,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老师在学习”这个生活场景,又是学生们所接触不到的。所以,我在课前做了两个准备。一是和学生们聊天,对他们父母的工作和学习进行调研,获得了最贴近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二是拍摄了同事们教研、备课和自修时的场景,制作成了课件。当我在课堂上用这些内容作为生活化教学素材时,就很好地引起了学生内心的认同——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理念因而就有效生成了。

二、注重参与体验

思想理念、法治观念等素养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掌握,在认知和学习的规律上是不一样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通过讲授训练的方法来落实的,而精神理念素养是个内在的东西,单纯地理论灌输就完不成这项教育工作,就如前面提到的,引导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并使之能够主动实到自己的行为实践上,我们在课堂上说“你们应该主动学习,应该努力学习”——这对小学生来说,基本是没有作用的,我们必须要给他们一个亲自体验自主思考的过程,才能让这种理念内化为他的素养。

例如:在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时,我没有给学生讲大道理——“你们应该主动自觉学习不要总是等老师和家长催促才学习”“你们要学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发展自己的特长”——这些理念直接讲给三年级的学生听,根本就触动不了他们的内心。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什么样的学习我们是学习的仆人;什么样的学习我们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提炼学习活动的具体情境,经过与同学探究和自己的思考之后,这些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主体学习形态才会在学生心中由无意识发展到有意识。

三、组织生活实践

我们在课上向学生传授什么理念、培养什么素养,其实最终的目的不是让他们在考试中得高分,而是希望他们能把这些理念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比如,我们给学生讲了交通法规,那么学生在生活中确实去遵守了,这才是我们所说的素养。因而,我们可以这样说,核心素养建设最好的途径是生活实践,最佳的课堂是生活实践。

例如:在教“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时,我先是让学生们进行自由交流,让大家说一说,“要想让我们的學校更美好,我们应该去做哪些事?等师生一起进行了充分交流之后,我就按师生“商定”的内容组织学生实践——把学生带到室外去,大家一起把楼道里的碎纸屑拣起来、把宣传窗上的雨点擦干净、把花池中伏倒的小花扶起来……经过这样真实的实践活动,直接把理念化为行为。这样的核心素养培养,才是真正高效、有质的。

总之,结合具体生活化教学案例,就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讨——总的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个社会实践学科,我们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最佳的途径和方法就是把生活引入课堂,把学生带入生活。让学生通过生活的感知获得对理念的认同,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将理念落实到行为上,让学生通过深度地参与使素养得到有效自我建构。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法治理念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用心处事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