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程资源本地化的挖掘和开发

2021-11-27杨晓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意识资源

杨晓玲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也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袁振国教授认为,所谓课程意识,最简单的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样教的意识,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这是由于长期以来从课程种类、课程内容到课程时数全都是统一制订和统一要求的,而没有课程意识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是不可能的,因为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自然就不同。我们现在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并没有为研究性教学提供现成的条件。我们到底交给学生什么知识,怎样组织这些知识,用什么方法评价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新问题,需要结合学科知识体系,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综合思考。今天的教师,再也不仅是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内容的教师,而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师,是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的教师,审视当前,所有参加新课改的教师都在积极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着,尤其是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资源的意识。生活中柄不缺少学习的资源,关键在于如何去挖掘学习资源,利用学习资源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从而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呢?

一、紧密联系教材,发掘语文资源,合理二次开发

语文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语文老师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生活体验,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例,把文章教“活”教“新”七年级教材(人教版)的课文文字优美,内容生动,融知识性、哲理性、趣味性、生活性于一体。灵活处理教材,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讲《春》,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画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吟诵赞春的诗歌,激发学生对春的热爱之情;并仿照课文最后三段内容写一组比喻句,以锻炼写作能力。讲《老山界》后让学生收集红军长征途中的小故事;教《植树的牧羊人》后发动学生为家乡环保做件事。

教材每一个单元还安排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次语文实践活动,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中。如“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奥秘”、“搜集家乡彝族的歌曲谚语”、开展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虽然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水平较发达地区的学生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不能因此停步,要勇于探索与实践,因噎废食,将使差距更大。 新教材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基础,其“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着它必须会向其它学科渗透。

二、课程资源开发,师生都是主体

语文教师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广大教师,教师应当成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没有一流的语文教师就没有一流的语文教育,所以,我们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者与学习者,成为超前于课程与学生的发展者。

在新课程中,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教学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與学习显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了,学生本身成为了特殊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都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三、充分挖掘校内资源

学校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并利用学校里的课程资源,与教材中涉及生活的因素有机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体现语文学习内容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用教材中的理论来教育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影响学生,从而达到思想素质和能力水平双促进,双提升的效果。

四、合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的课程资源。我的家乡楚雄,地处滇中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是昆明通往滇西北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和腾冲黄金旅游线的重要连接点。楚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千里彝山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彝族文化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神奇绚丽的民族民间艺术,使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散发出迷人的光芒。教师在教学九年级(人教版)综合性学习中的民俗文化实践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先查阅《楚雄地方志》《楚雄文史资料》等,参观彝文研究所、楚雄州博物馆,游览彝人古镇、太阳历公园等,师生共同收集资料,然后在地方史课上,大家进行交流、展示,并让来自农村的彝族同学向大家介绍当地的彝族民风民俗,美食服饰、说彝语、写彝文,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和民族,在民族民间文化中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我们民族地区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也可以成为学生课外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探究“火把节为什么要点火把”“为何要唱敬酒歌”“婚丧嫁娶”“老虎笙”……这些平时生活中的小事都成了同学的研究对象,大家在研究中感受到了淳朴的乡情。

在撰写活动报告中深化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家乡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气息。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发现、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民族地区的中学课程资源虽然不足,但是乡土课程资源却很丰富,这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

总之,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我们不能死守书本,固步自封。特别是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的教师,要密切关注生活,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只要具有课程资源的意识,不唯教材,就能把语文教“活”学生教“富”。惟有如此,才能逐步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意识资源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