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水污染事故处理技术总结

2021-11-27柳银花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水体污染物应急

柳银花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

前言

从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来看,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过去十年间,仅生态环境部门直接处置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就已经达到了600 多起,对人们的用水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环保理念不断提升,对于健康与生态环境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1]。相较于常规污染情况来说,在出现突发水污染事故以后,其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城市生态环境以及饮用供水系统产生十分严重的破坏,甚至会造成城市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在处置不当的情况下,还会产生一些深远的后遗症。在现代社会管理当中,必须要针对突发水污染事件进行高效管理,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提升水环境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对突发水污染事故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最大程度上降低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公众提供安全的水环境。所以说,在现阶段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处理过程中,通过总结各种处理技术,能够制定更为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实现应急处置效率的提升。

一、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分类与特点

(一)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分类

对于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来说,在不同污染物性质的作用下,可以将其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为有毒有机物污染事故,污染源主要为硝基苯、苯酚以及农药泄露,或者在工厂偷排以及运输事故下产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2]。第二种为重金属污染事故,主要包括As、Cr 以及As 等重金属企业废水,在排放过程中出现违法超标的情况。第三种为溢油事故,主要受到油船事故、输油管爆炸以及油罐车泄露等因素造成。第四种为生物性污染物污染情况,例如饮用水微生物浓度超标以及湖泊蓝藻爆发等情况。通过明确突发水污染事故类型,可以为后续事故处理方案的制定奠定坚实基础。

(二)突发水污染事故特点

从现阶段所出现的突发水污染事故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1.不确定性。突发水污染事故的不确定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水域、时间、污染对象、污染源以及程度等。2.扩散性。在出现突发水污染事故以后,受到水体流动的影响,会出现污染物扩散的情况,进而对污染流域内的其他环境因素产生影响[3]。3.影响长期性。在突发水污染事故的作用下,污染区域中的自然生态环境会受到十分严重的损害,甚至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4.应急主体复杂性。对于许多突发水污染事故来说,很难被人们直接感知,同时对于污染物来说,在水流的作用下,出现了输移与脱离,这就造成污染现场的情况日益复杂,甚至会产生多个污染区域。

二、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技术

在当前针对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处理过程中,针对不同污染物类型,已经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应急处理技术,通过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方案,可以最大限度上降低突发水污染事故所产生的危害。

(一)有机有毒污染物的应急处理方法

在现阶段针对突发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氧化分解以及吸附法等物理化学手段。对于吸附法而言,主要是借助活性炭等吸附材料,将水中所存在的酚类、苯系物以及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去除。在目前的有机污染物应急处理昂中,活性炭的应用十分广泛,能够针对60 多种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活性炭主要包括粒状活性炭以及粉末活性炭两种类型,在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当中,采用的就是粉末活性炭的处理方式,将水源中的水硝基苯进行处理[4]。尽管吸附法能够快速地将水体当中存在的有毒有机污染物进行清除,但是这种方法的应用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不易回收等,同时污染物无法彻底地去除。因此,在采用这种处理方式时,通常会在编织网袋中进行吸附材料的固定,但是这就造成其与水体接触的面积减少,使得去污效能受到了一定影响。氧化分解法指的是借助臭氧或者高锰酸钾等氧化剂,去除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从而起到解决污染的效果。但是在氧化分解法当中,需要将化学药剂投入到水体当中,容易出现水体的二次污染,对于残留的化学药剂,需要开展后续处理,同时这种处理方式的工艺比较复杂,整个的操作比较繁琐,应急处理能力不足。

(二)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理

对于重金属污染事故来说,通常采用吸附法与化学沉淀的方式进行处理。化学混凝沉淀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水厂混凝处理中的pH 值进行调整,使得其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能够形成碳酸盐或者金属氢氧化物等沉淀物,然后借助铁盐或者铝盐来去除沉淀。针对水处理厂中出现的重金属污染,化学混凝沉淀法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针对自然水体来说,pH 值调整的难度大,同时在酸碱添加过程中,也会造成水体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这就需要在采用这种处理方式的时候,必须要隔离污染水域,整个的处理流程比较复杂,很难在流动水体中开展。吸附法的方式相对简单,同时能够取得稳定的效果,在一些大流量、低污染物含量去除的过程中,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为重金属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处理提供可靠保障[5]。在国内多起突发重金属污染事故当中,吸附法都发挥出了关键作用,但是在自然水体当中,吸附法同样面临着回收困难以及去污效能较低的问题,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源。

(三)油类污染应急处理

在针对油类污染的应急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化学方法以及物理回收法两种类型。化学法通常采用分散剂,将水污染中存在的油污进行分散,形成极微小的油滴,从而扩大其与微生物接触的表面积,实现油污黏性的控制,避免出现黏附沉积物或者水生生物的情况。在目前分散剂的使用当中,其对于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没有明确的认知,因此在使用方面有着严格的限制。物理回收法的应用中,可以采用围栏法的方式,对油污的扩散进行组织,为油的回收提供便利条件,吸油法则可以借助亲油性的吸油材料,实现油类的回收,成了油污染解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面对汽、煤等轻质油的时候,受到其黏度小、密度小等因素的影响,物理法的效果十分有限。

(四)生物污染应急处理

在针对生物性污染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消毒技术以及化学氧化的手段进行处理。针对水体突发蓝藻爆发的情况,采用的方式包括化学、物理以及生物等,物理防治的手段主要包括吸附、过滤、机械除藻以及曝气等,但是这些方法的成本相对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化学防治的手段主要是采用化学药剂法以及电化学法降解法等,在投放化学药剂的过程中,容易使得水体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因此应用相对较少。物理化学防治通过提供混凝剂,实现藻类的沉淀,或者是借助流动循环等方式,将水中的藻类以及其他固体杂质去除。针对水源水产生较高微生物风险的时候,可以采用消毒剂投放量增加,或者是延长消毒时间的方式,实现消毒效果的改善。

(五)突发水污染事故中水利工程技术的关键作用

在水利工程技术的作用下,可以在时间与空间等方面开展水资源的调度运用,从而最大限度上降低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危害,主要采取的方式包括排水、拦水、截污、引水等手段。通过实践证明,在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处理过程中,水利工程技术的应用有着良好的效果,比如黄浦江出现的溢油污染事故,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大力协调下,通过加大下泄流量,为城市供水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在目前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处理过程中,水利工程技术的作用至关重要,必须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水利工程技术,提升处理效率,最大限度上降低突发水污染事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突发水污染事故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突发水污染事故处理当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体现在管理体系不健全、应急监测能力不强以及人才储备不足等方面,对突发水污染事故处理技术水平的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事故已经成为水污染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社会形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水污染的形式与成因也更加多样。但是在现阶段进行水污染应急预案制定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从以往的经验出发,进行解决方案的制定,造成其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对于现阶段所出现的突发水污染事故来说,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影响无法进行准确预估,这就造成应急预案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在目前种类多样的水污染环境下,并没有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许多地方部门所制定的应急方案过于简单,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此同时,管理部门并没有进行紧急预案演练系统的制定,这就造成原有预案的可操作性存在一定不足,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比较生疏,无法实现突发水污染事故处理效率的提升。

(二)应急监测能力不足

在目前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突发水污染事件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特别是在影响因素不同的情况下,水污染的类型也存在许多的差异,在污染源方面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与多样性。在出现突发水污染事故以后,相关部门必须要借助各种技术,针对污染物进行监测与分析,同时及时地进行相关结果的反馈。但是在现阶段开展的水质检测当中,更多地采用氨气、氮气以及耗氧量等指标,在进行突发水污染事故监测的过程中,缺乏先进的检测设备,同时设备的使用也存在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足够的应急监测能力,造成其在处理突发水污染事故的时候,处理速度与方式受到了严重制约。

(三)人才储备不足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出现了多次比较大的突发水污染事故,比如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太湖水污染事件,这些事故的出现,对我国水资源应急预案的制定提出了严格要求,如何开展相关处理工作,成了相关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应急处理技术发展来看,由于缺乏足够的人才储备,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存在的不足,造成整体的处理技术更新换代较慢,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在出现突发水污染事故以后,不管是爆发前的预防还是在爆发后的危机处理,都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尽管我国目前在应急处置技术方面的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依旧处于一种相对薄弱的状态,在进行突发水污染事故处理当中,难度相对较大。

四、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对措施

在开展突发水污染事故处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目前处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在专门应急处理机构的协调下,实现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技术水平的提升。

(一)强化应急处置技术研究

在针对突发水污染事故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对应急处置技术的研究,将各个科研院所的研究优势发挥出来,针对我国现阶段在应急处置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地研究工作。国家与相关地方部门在开展工作中,必须要提升重视程度,在支持理论研究的同时,强化实际应用工作的分析,从而结合不同地区的水资源质量标准,制定合理的规划,为后续应急处理措施的执行提供便利条件[6]。在开展应急处置技术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目前复杂的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源,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研发与之相适应的处理技术,提升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上降低突发水污染事故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成立专门应急处理机构

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来说,水污染的问题相对比较严重,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应急处理机构,保障在出现突发水污染事故以后,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在常规的应急处理系统当中,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实现紧密的配合,其所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同时各个部门在磨合期当中,影响了实际的执行效果。这就需要建立专门的应急处理机构,发挥出紧急指挥系统的优势,实现事故处理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需要构建系统共享的处置技术系统,对现有的应急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构建科学的决策机制。在目前突发水污染事故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所涉及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加,只有成立专门的应急处理机构以后,才能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水资源监测

从目前爆发的突发水污染事故来说,往往受到了突然外力因素的影响,或者是在某种因素长时间积累以后,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爆发。不管对于任何一种因素来说,都需要开展完善的水环境监测工作,为后续事故的处理工作开展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实现事故处理效率的提升。在进行监测技术优化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地融入RS 与GIS 技术,构建更为完善的联用技术体系,将这些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实现水资源监测效果的优化。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水污染所产生的影响,必须要针对水资源监测工作进行优化,通过掌握水污染事故产生以后的水质变化情况,为后续处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便利条件。

(四)引进专家人才

在我国现阶段的应急处理系统中,专家人才存在比较短缺的情况,通过积极的引进技术人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应急处置技术水平的提升。相关部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的专家系统,让每一位专家人才都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制定科学预案,保证在出现事故以后,可以及时地开展应对。在专家系统构建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应急处置技术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水平的提升,保障突发水污染事故的高效处理。除此之外,应该加快高校教学体制改革,培养更多优质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处理人才,发挥出高校的理论教学优势,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优质的专业人才。

结束语: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水资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安定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提升对突发水污染事故处理的重视程度,明确水资源的重要性,对水污染产生的危害形成正确的认知,积极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完善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实现各项工作水平的提升,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用水环境。

猜你喜欢

水体污染物应急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