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研究

2021-11-27乔学建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水文工程设计理念

乔学建

(辽宁省第六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大连 116200)

引言:在我国生态工程设计中,需要探索一种先进且符合现代工程技术、可持续发展理念等的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以降低生态工程设计期间可能存在的,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的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协调生态工程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互利互惠关系。积极响应国家环境保护战略规划,重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地融入到生态工程设计中,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持续深入人心,并且渗透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应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中的应用,优化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

一、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的发展现状

在环境保护战略及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水文环境地质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关键问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在目前的应用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从水资源的总体分布来看,有两大水系和中型水系以及许多小型水系、淡水湖泊等,即水资源量比较丰富。环境地质工作是指充分研究地质地貌,从而解决生产活动中的问题。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黄河洪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由于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往往携带大量泥沙,并会出现河床的位置,导致河沙过高甚至过多。目前,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减少,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是在这种发展形势下提出的。中国人口基数大,受工业发展影响,人均用水量逐年下降,以确保开采和利用用水需求。推广开采地下水系统有一定经验,但部分城市过度开发更为严重,进而造成地质灾害,使得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和伤害。

二、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

当前,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到目前为止,在生态保护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也沉淀了许多丰富而宝贵的生态保护经验和对策。在水文环境地质工作建设的全过程中,探索到了许多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工程设计方法和结论。这既可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为后代人提供了足够的发展动力。在我国水文环境地质工作的过程中,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无疑将为其注入助力,通过采用先进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手段,创新旧工艺,完善验收标准和规范等一系列改革,逐步消除水文、环境地质工作对生态环境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促进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当代人的发展对后代人的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不仅损害了当前的利益,而且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是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为指导旗帜,逐步引导人们以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面对未来的发展,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单位要不断管理和优化水文、环境地质工作,确保我国水文、环境地质工作向环境友好型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开展水文、环境地质工作,既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子孙后代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三、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中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制约因素

(一)缺乏水文和环境地质统一标准和规范

为了有效地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的工程设计之中,有必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与生态型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为工程建设方案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方向性指导。目前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的问题主要在于水文和环境地质标准的不统一,而且不少的工程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存在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生态环境对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要求的问题。

(二)缺乏科学有效的工程建设监管体系

在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建设中往往缺乏科学有效的工程建设监管体系。一方面,容易使得某些建设单位为了较多地完成工程项目图纸的设计以攫取更多的利润,会加快图纸的设计速度,从而导致生态工程监管力度、质量问题频发等现象,而且容易出现忽视与环境工程设计之间关系的问题。另一方面,从当前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现状来看,导致有部分设计人员不重视甚至是不清楚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与环境工程设计之间的协调关系,在工程设计时一般不会考虑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缺乏详实的水文及地质资料

缺少当地周围生态环境、水文气象、地下水温度等水文资料,以及当地岩石性质、矿物成分、岩层和岩体等地质资料的调查。因为获取当地的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是十分关键的,这样有利于后续建设项目的设计及施工工作按部就班地开展,大大降低工程风险和减少安全隐患。在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的前期调研期间,不少设计单位存在地理资料缺乏,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欠缺等问题,所以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的设计质量和环境友好性均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

四、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避免资源浪费,做到循环再利用

在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水文和环境地质相关工程设计时,首先要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避免后期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以确保后期施工工作的有效实施。其次,所有设计师应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确保工程设计方案的可持续发展性和科学性。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尽可能选择可重复再利用的清洁能源,并使一些废物、废料也能发挥其剩余价值。其次,应重视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优化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并使其得到广泛的认可。一些材料的选择,如果我们不注意可持续发展环保,将直接影响现场环境质量。最后,做好监督管理,避免偷工减料现象,提高能源利用率。

(二)加强水利工程及防洪防汛建设

首先要大力建设水利工程,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保护水资源,可通过修建水库、建立农业灌溉渠道和海水淡化来实现。其次,不短建立、完善南水北调工程,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改善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再次,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呼吁居民节约用水。最后,对于污染严重的化工厂,督促其提高水质净化能力,处理后排放污水。如发现未经处理的,将依法予以处罚。

旧时的防洪工作主要在阻断和阻止河流蔓延时,仅仅可以起到缓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作用。一旦降水继续增加,可能会发生大规模的洪涝灾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大流域治理和防洪工作中,要从降低洪水破坏力的角度,标本兼治。首先,对流域周边的土地进行加固,避免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其次,对河道进行改造,采用弯道矫直等的方式,加快河道流速,带走淤积的泥沙。最后,修建大坝,加固蓄滞洪区。为了提高大坝的质量和高度,可以适当增加水位,重视防洪管理,让大坝和建筑工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相关工程建设的监管及前期准备工作

水文及环境地质相关工程项目通常兼具建设规模大、技术综合性强、耗时耗力及投资规模大等特点,其建设过程也会或多或少地对原有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在其建设过程中必须落实好实时监测与反馈工作。然而,就目前的监管工作而言,不论是其流程方案制定,还是其专业设备、管理人员的配置,都存在着明显不足的问题,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工程全流程监管工作中详细信息获取的效率及准确性。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提高水文和环境地质相关工程建设的监管的业务水平,懂得如何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与处理的技术方法。另外,在开展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时,设计人员前期必须对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和地质信息做初步的调查研究,前期工程图纸设计工作,需要根据实际项目、施工条件和现场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现场地理信息,整合相关水文及地质地貌等数据,制定相应的设计及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对现场的生态环境开展不定期的调研及检查工作,为工程图纸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提供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四)大力建设生态型水文和环境地质人才队伍

首先,大力建设生态型水文和环境地质人才队伍,完善相应的培训方案和学习计划,对员工进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及重要性的知识普及,让员工摒弃传统的旧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普及新技术和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真正地让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的全流程。尤其应重点讲解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与环境工程设计之间的协调关系,强调在工程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员工对施工现场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结合定性与定量的考核方法,定期对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考核和学习成绩量化,从而更好地帮助员工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提升其业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与此同时,相关单位部门和政府机构都应加大对水文和环境地质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提供充足资金,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激励政策,改善相关专业人才的工作条件,切实推动生态型水文和环境地质人才队伍建设。

结束语

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型工程建设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随之而来,本文开篇先后分析了当前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地发展现状,其工作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以及其工作中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制约因素,并且重点从多角度、全方面针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展开较为详细的论述。充分表明在当前的水文和环境地质的研究工作之中,必须要重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效结合,同时为了有效推动水文和环境地质相关工程建设的现代化发展,不仅需要依靠专业技术人才的力量,而且也需要相关部门管理者的重视与规划。

猜你喜欢

水文工程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邻近重要建构筑物条件下的基坑工程设计
BIM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发展水文经济 增强水文活力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浅谈水文档案的价值和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