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021-11-27周洪祥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科技产业重庆金融

周洪祥

(重庆市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24)

一、引言

金融科技产业作为21 世纪的朝阳产业,将成为21 世纪增长最为迅速的经济领域,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许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把金融科技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发展,加速抢占“金融经济”制高点。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内陆开放高地及西部金融中心,同时又是全国金融科技和金融标准化双试点城市,拥有先行先试政策,应当充分依靠国家战略优势,紧跟金融科技发展的趋势,率先研究自己金融科技发展模式,促进金融科技的发展。

二、重庆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环境

(一)较好的国际国内金融科技发展趋势

近年来,全球金融科技产业规模迅速增长,已经成为推进各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传统金融中心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积极拥抱金融科技的发展,挖掘前沿技术中蕴藏的经济增长红利,金融科技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区块链五大领域的专利数量已超过美国,并大幅度领先英国等其他国家;人民银行牵头印发了共同编制的《”十三五”现代金融体系规划》《关于在重庆市、浙江省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的批复》,要求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在金融服务中的研究与应用,建立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并先后批准同意重庆市成为全国首批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扩大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在此发展趋势下,重庆金融科技发展面临较好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

(二)较好的区位发展优势

重庆的战略机遇汇集,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重庆处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联结点,获批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并正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西部金融中心。重庆依托丰富的直辖市资源优势,理应成为新技术、新金融转型探索的“排头兵”,成为金融科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重庆拥有非常成熟和完善的工业制造体系,并正致力于向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方向转型,重庆金融科技的发展可充分利用这一产业优势,争取发展成为中国“金融科技+”的领头羊。

三、重庆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模式

(一)构建金融科技产业生态

1.聚焦监管科技、供应链金融两大领域,树立发展标杆。监管科技方面,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全面推动新技术在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机构合规中的应用;重点支持在金融监管与风控、普惠金融、贸易金融、征信、众筹等方面的金融创新应用;促进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金融机构及新技术企业健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监控重点区域、特定客户群等风险变化趋势,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支持各类机构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构建合规系统,优化合规管理机制,降低合规成本。供应链金融方面,重点支持在供应链金融、支付、信用体系建设、动产融资等金融领域应用,鼓励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通过促进监管科技和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树立具有全国特色的地方监管科技和供应链金融科技发展标杆。

2.设立高端研究机构,搭建标准化和基础技术平台。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金融机构、国有企业、互联网领军企业等各方优势,共同设立金融科技类研究机构、实验室或博士后工作站,开展金融科技底层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应用型新技术的研发。借助国家部委批复重庆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的机遇,积极开展金融科技领域金融标准的跟踪研究,在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方面,加强与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沟通,在分支机构层面有序开展技术性规范建设,推动标准化服务中心、金融科技认证中心的发展壮大。

3.挖掘一批产业应用,促进传统金融发展。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金融科技丰富信贷审批手段、完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支持证券业机构运用金融科技建设智能化线上客户服务终端,发展智能投顾业务。支持保险业机构运用金融科技发展线上保险产品销售,创新基于特定场景的保险产品,提高保险产品定价水平。支持基金业机构运用金融科技开发量化投资模型,发展精细化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服务。支持信托、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开发面向特定客户的个性化金融产品。

4.整合行业专家资源,组建产业联盟智库。优化整合金融科技行业企业、监管单位、研究机构,联合一批国内外高水平金融科技专家,组建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搭建金融机构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及资源共享平台。组建金融科技智库,定期召开智库论坛,加强智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搭建金融科技服务体系

1.引入社会资源,完善市场化配套服务体系。推动建立涵盖技术研发、项目评估、知识产权、企业孵化、投融资、产业培育、市场应用和财务、法律、审计、人力资源等全链条的金融科技专业服务体系。积极鼓励金融科技领域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孵化器等机构发展,大力培育金融科技领域独角兽企业和上市挂牌公司。鼓励金融科技领军企业通过建立孵化器方式进行能力输出,营造金融科技产业生态。

2.优化政务服务,提升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加强工商、税务等部门对接联动,进一步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提高登记效率,压缩企业开办用时。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明确事项管理、流程管理、服务和受理场所建设及管理、检查评价等规范,推行标准化、高效率的审批流程管理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明确市场监管规则、流程和标准,健全市场综合监管体系,推进协调监管、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和智能监管,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打造中新金融和金融监管两大示范基地

1.打造中新金融科技示范基地。借助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平台优势,围绕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争取布局一批金融服务中新合作项目。支持中新双方符合条件的主体共同在渝发起设立消费金融、金融租赁等非银金融机构,鼓励新方企业发起设立互联网金融机构,积极引入新加坡再保险机构设立分支机构,促进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国内外再保险业务、机构、技术等汇集,打造中新金融科技示范基地。

2.打造金融监管示范基地。推动监管科技的体系化、机制化、应用化发展,全面服务于监管部门、市场主体、终端用户的多重需求。支持金融科技企业运用自身技术优势,加强与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建设监管科技的创新与实验机制。大力引进培育一批监管科技领域企业落户,促进企业集聚,形成金融监管科技产业集群,打造金融监管示范基地。

(四)发展“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1.促进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借助重庆完备的工业体系和致力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机遇,围绕汽车、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整合本地制造业市场需求资源,建立市场对接机制,吸引金融科技底层共性技术应用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

2.发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数字普惠金融。引导金融科技企业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驱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满足实体经济多层次投融资及不同场景的特定需求,建立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重点围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科技类服务产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3.升级传统要素市场。支持金融科技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参与要素市场平台建设,促进一批在全国或区域市场有影响力的综合性要素市场平台快速发展。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对接重庆区域特色的要素交易服务机构,挖掘相关交易系统、运营平台的建设,通过现代技术增强市场交易信息整合功能,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交易转化率。

(五)加强金融科技对外合作

1.加强国际合作。新加坡和欧洲作为“一带一路”上拥有金融科技先进成果的两个不同方向的重要节点,可以成为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性支点。重点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医疗器械、新能源、工业服务、物流贸易等产业,推进金融科技在产业上的应用,通过招纳培养人才、引进科技技术,吸引欧洲尤其英国、德国一大批优秀与制造业紧密联系的金融科技企业聚集,促进商务投资,分享商机、共谋发展。

2.加强渝港合作。借助与香港交易所、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已达成的两个市级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双方在资本市场、企业往来之间的联系合作。

四、结论

重庆发展金融科技具有天然的优势,对助推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重庆通过构建金融科技产业生态、搭建金融科技服务体系、打造中新金融和金融监管两大示范基地、发展“金融科技+”的发展模式,形成金融科技产业聚集示范效应,提升重庆西部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产业重庆金融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科技产业经济学的系统创新
新媒体时代下体育科技产业发展研究
视觉重庆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在这里看重庆
广东省加快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