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选派“第一书记”视角下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021-11-27刘爽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镇村第一书记毕业生

刘爽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0)

一、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党建工作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农村党员管理工作则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关键。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成为农村党员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历水平较高、专业能力较强,通过创业就业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近年来,辽宁省选派了一大批主要由教师党员组成的“第一书记”进驻到各乡镇,以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而返乡大学毕业生成为重要的管理对象。但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需求与发展状况等各不相同,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中进度、发展水平、组织生活开展的质量等各不相同。因此对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强化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管理,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推向新高度,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二、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管理现状

(一)当前镇村基层党组织党建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镇村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方面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取得了巨大成果,从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来看,镇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缺乏年轻党员;党员性别结构失衡,女性党员人数偏少;党员文化素质要高于普通农民。镇村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还存在明显问题。一是基层组织堡垒作用发挥不好。部分村党支部引领示范能力不强,个别“两委”干部安于现状,在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建引领谋划项目办法不多,实际效果不明显,带头发挥作用方面还有待提高。二是部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党性意识淡薄,作风建设滞后、薄弱,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未完全落实。辽宁省高校通过选派大批“第一书记”进入各乡镇负责党建工作,使得镇村基层党建工作逐渐规范化,在党员教育及队伍管理方面成效显著,但目前仍然存在党组织软弱的存在,因此镇村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任重道远。

(二)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蓬勃发展,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其中,大学生党员作为他们中的佼佼者,每年返回自己家乡农村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他们参与县乡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录用考试、参与镇(村)“两委”换届、甚至自己创业。但在这里面,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大学生党员在回乡后的教育、管理等工作上都出现空档,各村党组织对返乡大学生党员管理大多不细致不到位,具体表现在组织管理也越来越表面化,教育活动的开展也相对困难,管理方式也相对落后,沟通能力不足等,导致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盲区”,影响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镇村基层党组织对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育管理方面工作的严重缺位

部分镇村党组织对于返乡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的思想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其管理的重点仍然是以农村原有党员为主。有些镇村的党组织认为,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仅占农村党员数量的很小部分,个别干部在管理过程中存有畏难情绪,认为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就业较分散、情况复杂,管理很难,因此与党组织的关系也就疏远了。由于镇村党组织对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力度不够,造成对这些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有效的思路、举措和方法,也因此导致了大部分的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无人问、无人管的困局,其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很大

由于高校毕业生党员的就业渠道多、就业机会范围广等因素,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党员分散广,尤其是农村大学毕业生党员大都不在本地工作,而返乡的时间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对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活动难以有效开展。而且高校毕业生党员由于环境、工作岗位要求,以及个人发展需要等原因,在各个单位间的频频变动,也导致了返乡高校毕业生党员流动快,这就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从时间上、人员组织上,都无法落到实处。同时,镇村党组织没有积极有效的采取办法解决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而有些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没有如期缴纳党费也是导致教育管理工作难度较大的重要原因。

(三)管理和培养模式落后

大部分农村地区对党员的管理方式还较为传统,在管理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对合格党员与不合格党员缺乏必要的奖惩制度,大多数党员都是“优秀”的,小部分“不合格”党员也没有受到惩罚,因此党员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习惯了集体授课、统一培训、一起过组织生活等学习模式,而这些模式早已无法满足于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这一群体。特别是他们中有相当数量仍处于预备考察期,回乡后所在党组织对于他们的表现了解不全面,考核、培训工作无法落实、转正时无法按正规的组织程序进行。因此这些在高校都是重点培养的优秀学生,返乡后由于管理不到位,这就对于基层党组织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四)返乡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难的问题

乡村振兴的工作不仅需要资金与政策支持,更需要政治坚定、专业过硬的优秀人才。一届又一届的毕业大学生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建设中,而大学生党员是他们中的佼佼者、领军人,高校毕业生党员返回家乡农村工作使得人才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返乡后不能及时接受管理和培养,这些高校毕业生党员很难马上进入基层组织发挥自身的优势,特别是很难进入到村“两委”班子中发挥作用,进而导致很多大学生党员毕业后带着满腔热情回到家乡,但现实情况却让他们的才能无处施展,这无疑对乡村发展限制了人才优势。

(五)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基层党建是重点,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对镇村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而由于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在就业等方面选择空间的不断加大,其流动性相对较大,因此管理的复杂性较高、难度较大,对管理人员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在镇村负责党组织及党员管理工作的人员大都由现有党员兼任,其在专业能力、学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难以实现对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的有效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镇村基层党建效果。

四、高校选派“第一书记”对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党员管理新机制

高校选派“第一书记”在对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管理过程中,要首先简化工作程序,在严格执行党内制度的前提下,使得镇村党组织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党组织关系的相互接转,实现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的动态化管理。还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通讯网络,构建统一的党组织关系接转网站,解决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身份难辨别的问题,比如实现身份证与党员证互用机制。同时,构建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管理服务中心,设立镇一级的党员服务站,负责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为“第一书记”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性。

(二)强化高校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和衔接

为有效解决镇村党组织对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管理存在的“盲区”,“第一书记”应该要主动强化高校与镇村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与衔接。首先,返乡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前,“第一书记”要提醒高校就要对其信息进行摸底,及时更新联系方式,便于掌握情况。同时,流入地的镇村要主动与返乡大学毕业生取得联系,“第一书记”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其党员身份,做好相关手续办理的提醒及服务工作,促使其及时参加组织生活并履行权利义务,并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双方党组织的联系,可以及时掌握相关情况,便于“第一书记”牵头对返乡大学毕业生的进行管理和培养。

(三)加强对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的离校再教育

高校是对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源头、关键和重点。因此,“第一书记”要与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所在高校取得联系,强化对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首先,在离校前,高校党组织要对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进行组织观念、党性观念、党员意识、党员权利义务等方面的教育,以确保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能够在镇村党组织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第一书记”要与高校党组织一起对离校的返乡大学毕业生进行专题教育,并将内容编印成册向返乡大学毕业生进行发放,使其充分提升认识,了解自身的权利义务和组织关系接转程序,并做好相关手续的办理。

(四)加强对在校学生党员的及早教育

各镇村在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因素都来自于毕业党员自身,因此要对其进行及早教育,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解决诸多问题。因此,“第一书记”在对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管理过程中,要做到重心前移,及时对其进行教育。比如要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升其思想认识和重视度。同时,在预备党员期间,要对其进行预备党员转正方面的各项规定及程序和党组织关系接转方面的教育培训,强化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使其明确自身的权利义务,增强主体意识,时刻注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日后的教育管理奠定基础。

(五)提升“第一书记”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辽宁省近年来开展了数轮选派干部工作,上万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扎实的年轻化专业化干部已全部到岗到职,这其中有相当数量省内各高校派出的教师党员进驻到全省各重点乡村,在乡振兴、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党建工作中将发挥作用。与镇村党员干部相比,“第一书记”即高校教师的职业优势十分明显,在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水平较高,因此可以将更多的权力放给高校选派的“第一书记”,使其在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这些“第一书记”与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之间也是某种程度的师生关系,通过“第一书记”能够实现对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更好地管理。

五、总结

高校选派“第一书记”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代言人,他们具有高学历、高知识、高水平,在教书育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专业性较强,对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和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在返乡大学毕业生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限制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纵深开展,不利于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在高校选派“第一书记”视角下可以通过完善党员管理新机制、强化党组织对接、完善再教育及提升“第一书记”综合素质等方面出发强化对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的管理,为农村党建工作及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保障。

猜你喜欢

镇村第一书记毕业生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镇村两级扶贫资金管理与核算问题及相关措施
108个村子显露全新景象——石泉县“镇村工作一体化”产生多重效应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