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和《贵族之家》中的杰玛和丽莎形象对比分析
2021-11-27李文博
李文博
(河南 洛阳 471000)
一、《春潮》中的杰玛形象
(一)杰玛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
萨宁在帮助杰玛弟弟之后本想离开,就此告别,做一个不留姓名的好心人,但是杰玛执意感谢他,将他留下来喝茶,热情招待他:让他喝了两杯巧克力吃了许多饼干,当他还没吃完一块杰玛立马给他拿了一块,直到萨宁实在吃不下为止,让萨宁感到仿佛在家中一样温暖。在萨宁帮助杰玛维护了她的名声之后杰玛更是将自己的玫瑰花送给了萨宁,这不仅代表了杰玛对萨宁的爱情,也是对萨宁帮助的感激之情的代表。
(二)杰玛非常看重自己纯洁的名声
警卫团的军官用言语挑逗了杰玛并拿走了他的花之后,杰玛的脸涨得通红并且心中充满愤怒。此时萨宁勇敢地出面帮杰玛体面地解决了危机,夺回了属于杰玛的花,随后萨宁更是为了维护杰玛的名声冒着生命危险和别人进行了决斗,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杰玛的懦弱未婚夫的无动于衷。这一事件是杰玛最终选择了萨宁的决定性事件,从此之后杰玛对萨宁的态度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杰玛在心底中认定了萨宁。因此可以说在杰玛的心中,女性的纯洁的名声是重于一切的。
(三)杰玛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萨宁为杰玛出面决斗之后,杰玛没有一没有在意世俗的眼光,没有在意母亲声嘶力竭的反对、没有害怕别人对自己放弃婚约的侧目二没有贪图未婚夫的钱财(他是当地最大的一家绒绸缎店的经理,非常富有)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和未婚夫的婚约,决定和萨宁在一起。在她纯洁的内心中,最重要的就是纯真的爱情。
二、《贵族之家》中的丽莎形象
(一)丽莎的宗教观
丽莎是一个对宗教有着虔诚信仰的人,丽莎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五岁之后就由阿佳菲娅带大,阿佳菲娅是一个忠实的教徒,她教会了丽莎做祷告,有时候清晨就叫醒丽莎匆匆忙忙给她穿好衣服偷偷带着她去做晨祷,这样的环境在丽莎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宗教的种子,从小的形成的宗教观伴随了她的一生。
在丽莎的宗教观中,相信宗教不是为了认识上天,而是因为人都是有一死,死亡是她常常思考的问题,思考死亡并没有让她丧失自己的快乐,反而她依旧是一个快乐轻松的人。在她与拉夫列茨基初次相遇的时候,拉夫列茨基只是随口一说,让她帮自己祷告,这句话却被丽莎记在心里,她每天都为拉夫列茨基祷告,当拉夫列茨基把宗教作为他们谈话的一个开头,认为是对宗教的蔑视,她告诉拉夫列茨基不要随便谈论宗教。
宽恕的意识在丽莎的宗教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丽莎得知拉夫列茨基夫人死亡的这一消息之后,她说,这是可怕的,这也许也不是真的,丽莎认为在拉夫列茨基的夫人可能已经不在世上时,拉夫列茨基依旧在埋怨她,这是对拉夫列茨基的惩罚,拉夫列茨基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宽恕,需要宽恕,宽恕自己的妻子。
宗教的道德意识始终伴随着丽莎。在丽莎得知拉夫列茨基的妻子没有去世之后,她被吓得冰凉,她认为自己成了插手别人婚姻的人决心躲避她,她把与拉夫列茨基妻子的见面称为对自己罪恶希望的惩罚,在短短的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她的脸就更瘦了,丽莎对拉夫列茨基说,他们很快就受到了惩罚,这种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爱情当作对他们的惩罚,她让拉夫列茨基哪怕是为了她自己、为了自己的女儿与自己的妻子和解,她把这些当作拉夫列茨基应当做到的义务。
在与拉夫列茨基的爱情失败之后,她对拉夫列茨基重复了自己当初的话:幸福不取决于我们,幸福取决于上帝。在他们分别的时候拉夫列茨基抓住了未掉下手绢,但是没能他们之间的爱情。当丽莎从教堂回到家之后,她把自己的小修道室好好打扫了一遍,双膝跪倒在地上,对着十字架默默地流泪。
在丽莎的心中一直有一个赎罪的意识,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因此在最后,她决心离开家去修道院,她说,我祈祷、我请教了上帝。一切都结束了,这次的教训不是平白无故的,我不止一次去想这件事情,幸福没有降临到我的头上,就是在我对幸福抱有希望的时候,我的心情也很沉重。不管是自己的罪过还是别人的罪过,爸爸是怎么发了财我全都知道。为了这一切要不停地祷告来赎罪。我舍不得您,舍不得妈妈,但是没有法子,我感到这不是我居住的地方,我已经和这一切道过别了,对家里的一切最后鞠躬致敬,有什么东西在召唤我,我心里难受,想与世隔绝。
(二)丽莎真诚率真的品质
丽莎直率真诚,以最真诚的态度对待别人,在和拉夫列茨基第一次交谈的时候,她就问了一个别人都不敢问的问题。她问道拉夫列茨基,他为什么要和自己的妻子分开,并且以她纯洁的宗教观告诉拉夫列茨基要学会宽恕自己的妻子,并且当拉夫列茨基说出心底那些对妻子的怨恨时,丽莎和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干嘛侮辱她?
丽莎真诚也体现在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在拉夫列茨基将自己从报纸上的讯息告诉丽莎之后,并且让她不要告诉别人之后,丽莎没有告诉任何人,
丽莎不仅真诚面对他人也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真实地想法。在面对潘申的求婚时,她表示要顺从面对这段爱情,她明白自己的内心对于潘申的喜爱之情并没有达到爱情的地步,但是她在意的并不是这个,而是母亲喜欢这个人,她就没什么好反对的,在她的心目中幸福往往由不得我们,她也承认,这是她软弱的地方。丽莎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在潘申向她求婚之后,她也反应了过来,如果潘申真的爱她,她就不会写那封信,因为他也应该知道,丽莎暂时还不能答复她。在她意识到自己已经深深爱上拉夫列茨基之后她就直接拒绝了申潘,她对自己的姑姥姥承认了自己爱上了拉夫列茨基,在经历过花园的约会之后,她就知道自己爱上了拉夫列茨基,她对拉夫列茨基的爱非常真诚、严肃倾心,爱一辈子,不怕威胁。
三、《春潮》和《贵族之家》中杰玛和丽莎形象对比
(一)她们都具有纯洁的道德感
丽莎和杰玛都抱着一颗纯洁的心:丽莎在得知拉夫列茨基的妻子并没有去世之后心中充满自责与懊悔,她主动离开了拉夫列茨基并且让他宽恕自己的妻子,原谅她的过错,最后她因为这无心之失的自责去了修道院去完成自我的宽恕。杰玛则将自己的纯洁名声看得非常之重,在旁人眼中也许并不算什么的话语在她看来已经是对自己的侮辱,而能够捍卫自己名声的人也才能够成为自己的丈夫。
(二)她们都真诚地且忠贞地面对自己的感情
丽莎和杰玛都敢于面对自己内心的选择且下定决心忠贞不二。丽莎在感知到自己内心复杂而深厚的情感之后她把这当作一生的爱情去守护,如果不是因为瓦尔瓦拉·巴普洛芙娜的突然出现,丽莎绝不会放弃自己的选择。杰玛更是放弃了当地最富有、最有教养、人人夸赞的未婚夫,不顾母亲的反对和萨宁走到了一起,成了他的未婚妻,选择与他共度一生。
结语:屠格涅夫既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美好爱情的歌颂者。他的笔下,涌现了一群被人们称为“屠格涅夫家的姑娘们”的女性形象。屠格涅夫通过使用对比的手法以及细腻而简单明了的心理描写塑造了杰玛和丽莎的形象,在作者的行文之中可以很明显感受到作者对这两位女性角色的态度,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屠格涅夫心目中丽莎和杰玛是纯洁而美好的女性形象的化身,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形象的代表,他们真诚、善良、纯洁、忠贞、富有同情心且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无论什么时候都坚持自己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其次,结合屠格涅夫一生的爱情经历可以看出,屠格涅夫一生坚持对纯真美好爱情的追求,和丽莎和杰玛一样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一生未娶但也收获了理想中的美好爱情。
总之,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构成了俄罗斯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对她们的解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俄罗斯的文化、探索爱情的本质以及屠格涅夫本人的思想和爱情观以进而更好地了解俄罗斯,了解俄罗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