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2021-11-27隆安智
文/隆安智
近些年随着电子设备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大力普及,颈性眩晕患病率有明显升高,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身体健康,关于疾病的治疗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话题[1]。目前对于颈性眩晕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临床治疗方法多样,为了提高颈性眩晕治疗效果,笔者对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综述如下。
1 西医治疗
1.1 手术治疗
颈性眩晕不仅受椎动脉直接受压单一影响,其还与交感神经刺激、椎间盘退变等多种因素有关,故可根据CT扫描、核磁共振检查等影像学技术来明确所受压迫骨性部位,并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案,来解除交感神经刺激和软组织受损,恢复椎动脉血液供应,增强脊柱稳定性,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1.2 药物治疗
可依据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治疗药物,使用前庭神经镇静药如异丙嗪、地西泮、利多卡因等来抗晕动症,同时结合阿托品、山莨菪碱来减轻患者呕吐症状。在招国仪[3]等学者的研究中,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采用天麻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异丙嗪,观察组眩晕、前庭功能受损、自主神经症状、耳蜗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天麻素联合异丙嗪对颈性眩晕治疗的有效性。
2 中医治疗
2.1 辨证施治
中医将颈性眩晕归属于“眩晕”范畴,认为其主要与体质虚弱、痰瘀内阻、肝肾不足、气虚血亏等因素有关,患者气血运行不畅、脑失所养,故而有脑转耳鸣、眩晕之症。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强调治疗的整体观,应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治疗原则,来提高治疗有效性[4]。
2.1.1 气血亏虚型
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脑失所养则致眩晕,表现为头晕头昏、胸闷气短、全身无力,在活动后症状加剧,临床治疗应以益气养血、滋阴定昏为主。在戴丽莉[5]等学者研究中,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针刺配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药方组成为:葛根30克、黄芪18克、白术12克、炒党参12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片姜黄10克、柴胡9克、甘草6克、升麻6克。每天一剂,用水煎治两次,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工作能力明显提高,究其原因为补中益气汤中诸多药物共同发挥作用实现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同针刺联合应用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实现有效治疗眩晕的目的。
2.1.2 痰湿阻滞型
痰瘀阻滞经络,疏泄失调,浊阴上蒙清窍,脑失所养而眩晕,患者嗜睡倦怠、食少纳呆、腰膝酸软沉重、呈旋转感,可通过化湿运脾、祛浊定晕来予以治疗。从宇[6]等学者分析了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天麻具有祛风通络、平抑肝阳、息风止痉之功效,白术能够燥湿健脾,半夏为治疗风痰眩头痛之要药,同时联合茯苓、陈皮、苍术、薏苡仁、泽泻、葛根、黄芪、桂、生姜、大枣、甘草等药材可实现健脾和胃、化痰祛湿的效果。
2.1.3 肝阳上亢型
肝阳风火,上扰轻窍致使头晕头胀、面目耳赤、食欲不振、头重脚轻,可通过清风熄火、平肝潜阳予以医治,选方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川牛膝、杜仲、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藤[7]。
2.1.4 肾精不足
肾精不足不能上营于清窍,表现为头脑空晕、腰膝酸软、月经不调等,治疗以滋养肝肾、益精填髓为主。选方六味地黄汤:熟地、山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8]。
2.2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其被广泛应用于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其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见效快、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为患者所亲睐认可。临床治疗颈性眩晕主要有温针灸、电针、小针刀、浮针等针灸类型,医生可酌情采用阴阳平衡针、输透法、头皮针等施针手法,通常选择督脉、手少阳三焦经、颈夹脊穴、阿是穴、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等穴位,对患者百会穴、大椎穴、天柱穴、风池穴等进行针刺刺激,来缓解软组织痉挛,调节全身气血运行,减轻软组织炎症,改善软组织水肿,降低各种因素对交感神经的刺激,疏通经络强筋健骨,改善脑部供血,消除眩晕症状[9-10]。方金[11]等学者选取66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以益气聪明汤医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灸疗法,将双侧风池穴及夹脊穴作为主穴,双侧(足三里穴、血海穴、三阴交)、百会穴、神庭穴、关元穴、气海穴作为次穴,每天对患者进行针灸,连续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眩晕发作频率和每次持续时间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Vm和左椎动脉V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灸可以改善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的椎动脉血流状态,提升血流速度,降低眩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2.3 推拿治疗
颈性眩晕患者可通过推拿手法来对颈部肌肉予以放松,解除肌颈痉挛,恢复颈部变性软组织功能,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增强椎动脉血流,与此同时配合正脊手法,可以纠正椎动脉骨性通道,降低对颈动脉的刺激作用,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12]。龙喜[13]等学者对林氏正骨推拿在青少年颈性眩晕中的治疗效果展开探究,林氏正骨推拿的治疗效果、眩晕指数评分和风池穴压痛点VAS评分改善效果以及影像学表现(棘突位移、生理曲度、椎间隙宽度)等多个方面均优于常规推拿手法治疗(P<0.05),林氏正骨推拿以“整体疗伤、筋骨并重、调和气血”原则为指导,可以迅速复位病变颈椎,减小对颈椎解剖以及生理结构的损伤,有效缓解局部肌肉压痛。
2.4 牵引治疗
脊柱牵引是临床治疗颈性眩晕的常用方法,其可以降低椎间盘压力,减轻脊髓、神经根、血管受压,限制颈部关节活动,消除颈部软组织痉挛,减弱交感神经刺激,改善肩颈部炎性水肿,还原曲折椎动脉,但此种方法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临床通常与推拿、针灸、中药等联合使用,来提升颈部眩晕治疗效果[14]。祝志强[15]等学者对310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单一牵引手法治疗,治疗组予以牵引治疗+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得出:治疗前CVSFAS评分组间比较不具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CVSF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提升,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推拿、牵引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更为有效,可以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3 小结
本文分别从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两个方面对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进行阐述,目前对于西医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少,手术存在一定的创伤性,且在无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因此临床治疗多以中医为主,中医辨证施治和针灸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病症具有显著优势,同时可结合针灸、推拿等技术,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