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本科生班导师制实施的路径研究

2021-11-27马锦萍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学业

马锦萍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高校本科生班导师制起源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14 世纪的英国这两所大学开创了导师制的先河,初衷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使高等教育育人成果多元化。高校班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关系”。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20世纪末日益扩大,为确保高校育人效果,高校本科生班导师制陆续应运而生,那么,如何有效发挥班导师在教育管理的作用,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亟待优化的问题。

一、新时代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践行高校导师制的政策依据

(一)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三全育人”的论述。习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党的十九大以来,高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及教师要教书育人。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中指出要改革教师评价,推进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习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陶行知先生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教师通过聚焦学生,科学把握大学生的特点,遵循学生成才规律,摒弃“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可实现“千姿百态”的教育效果,实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功效。

(三)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强调要配备学业导师。2019 年10 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强调要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专任教师育人优势,配齐配强学业导师,建设师生交流活动专门场所。建立健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安排符合条件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和学业生涯规划,着力开创全员育人工作新局面,构建“三全育人”新模式,切实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为什么要践行班导师制的现实情况分析

对本科生设立班导师(也称育人导师),班导师是指专门负责本科生的生涯辅导、学业指导、创新引导的专任教师。设立班导师原则上要做到“两个全覆盖”,即:所有专任教师都要担任班导师,所有本科生都要配备班导师。实施班导师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班导师、辅导员、任课教师“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相互联动、相互协同。

那么,高校践行班导师要想达到上述的“两个全覆盖”,形成“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在实际过程中会遇到现实阻力,具体现状情况有:

(一)生师比增大: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招,导致在校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光靠高校辅导员的育人力量远远达不到育人效果,必须要调动起教师资源,让学生和教师充分沟通,弥补辅导员、班主任育人力量有限的短板。

(二)重教学科研轻思想育人: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多,精力、时间有限,导致许多教师重教学科研轻思想育人,缺乏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业、生活、职业等生涯规划的教育引领。

(三)缺乏对班导师的系统培训: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是相辅相成的,班导师好多都是专业任课老师,专业积累厚,但是在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生涯引领等方面缺乏工作经验和学习经历,导致班导师在与学生沟通中会流于形式,育人效果不能走深走实。

(四)尚未建立严格规范的奖惩制度:推行班导师制但是班导师制落实得怎么样,需要有明确的奖惩制度,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可行性强的奖惩制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班导师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实际工作得不到强有力的执行和预期期望。

三、高校本科生班导师的工作职责

班导师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通过经常性的与学生谈心谈话,同时要注意班导师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区别所在。结合工作实际,班导师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生涯辅导,担任好生涯导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品质教育;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开展情绪疏导、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重点做好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疏导工作;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二)学业指导,担任好学业导师。介绍专业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社会需求等方面的知识,增进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认同,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形成优良学风。

(三)创新引导,担任好创新导师。充分认识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意识,鼓励、支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写作、申请专利等各类创新活动,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知识和经验指导,引导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

四、高校本科生班导师制实施的路径

(一)思想上要提高认识,加强班导师育人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资源,要成为“育人者”,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履行育人之责、产生育人之效,实现育人无不尽责。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与人才培养相辅相成,所以教师要将立德树人覆盖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育人无处不在。

(二)高校教师教学科研教育任务多,所以教师担任班导师工作量要合理,否则达不到预期育人目标,还使教师压力加大。对此,可以借助软件平台例如钉钉平台,当班导师对学生开展学业等交流指导以后,学生在钉钉平台中提交谈心谈话日志,每周定期收集下载班导师与学生交流的次数,确定合理的基本工作量。

(三)制定合理的考核奖惩机制,可以设置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对于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执行“一票否决制”直接取消班导师资格。每年在考核为合格的班导师中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优秀育人导师”评选,并进行表彰奖励。

(四)学院新媒体或者宣传栏等应增设相应专栏及时宣传班导师的优秀事迹以提升班导师的影响力,价值感,提升班导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优秀育人导师的强磁场效应,构建理论教育、品牌活动、正向激励有机融合的教职工教育体系,促进教职工综合素质与能力全面提升。

(五)学院可每月召开不同专业班导师工作交流会,大家分享交流学生案例,分享借鉴工作方法;也要加强班导师的培训、培养,使班导师打开育人思维,思路更宽阔,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六)推进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协同联动,充分挖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干部等多个岗位的育人要素,共唱协同育人“合奏曲”,汇聚协同育人的智慧和力量。

五、结语

高校本科生班导师制作为顺应新时代新形势下逐渐成熟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在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也要结合自身办学治学特点,进一步推进班导师制度的建设,落实好班导师奖惩政策,与辅导员、班主任协同育人,教学相长,真正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使青年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学业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阐释、构成与超越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业预警模型构建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