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氯沙坦钾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评价

2021-11-27翁晨曦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8期
关键词:氯沙坦酚酸丹参

翁晨曦

福能集团总医院内科,福建福州 350025

糖尿病(DM)患者特有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肾病(DN),经流行病学显示,此病在终末期肾病中的患病率为26.3%,仅次于慢性肾炎,老年群体中较常见,分析原因与机体抵抗力弱、各器官功能减退有关[1]。此病是导致DM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分析病理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脏高灌注及细胞外基质堆积等因素,导致机体出现肾小球硬化,呈弥漫性及结节性,患病后呈高血压、水肿及蛋白尿等临床症状[2]。研究表明,DN发病机制较复杂,可能是多因素参与、作用结果,机体被炎性细胞浸润、则引起持续慢性炎症反应,若疾病进入蛋白尿期,则不可逆转病理改变,导致疾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如何制定治疗措施,成为相关领域所关注焦点[3]。早期控制蛋白尿,对控制疾病进展有积极作用。孙胜奎等[4]证实,目前尚无治疗此病的特效药,仅借助控糖、调脂及降压等方式延缓病情,其中氯沙坦钾为较常见用药,其属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用药后可减轻蛋白尿、对肾脏加以保护,但单一用药疗效欠佳、也易发生不良反应影响疾病转归,未获得患者青睐认可。鉴于此,该文于2020年2月—2021年5月选取该院收治的84例老年DN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DN患者行2者用药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84例老年D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分组法分为两组。联合组(42例):男女比例22:20,年龄60~82岁,均值(70.15±5.38)岁;DM病程2~10年,平均(5.58±1.14)年;BMI值19~26 kg/m2,均值(23.54±0.28)kg/m2;收 缩 压 均 值(126.18±4.26)mmHg;舒张压 均 值(78.43±5.12)mmHg;空 腹 血 糖 均 值(9.35±2.26)mmol/L;糖化血红蛋白均值(8.41±1.55)%;教育背景:初中及以下16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12例。西医组(42例):男女比例24:18,年龄61~84岁,均值(70.29±5.42)岁;DM病程3~11年,平均(5.62±1.21)年;BMI值18~25 kg/m2,均值(23.42±0.17)kg/m2;教育背景: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10例;收缩压均值(127.25±4.38)mmHg;舒张 压均值(78.56±5.24)mmHg;空腹血糖均值(9.41±2.35)mmol/L;糖化血红蛋白均值(8.41±1.5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知情、对“知情同意书”签字确认,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标准”相符[5];②中医诊断与“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相符,辨证属气虚血瘀证。

纳入标准:①与中西医诊断标准相符;②年龄≥60岁、病程≥2年;③24 h尿蛋白150 mg~2 g;④既往无高血压病史;⑤中途退出研究。

排除标准:①重要器官异常者;②伴肾病综合征、糖尿病酮症及高血压肾病者;③伴疼痛、创伤及感染等;④用药禁忌证者;⑤近期感染性疾病者;⑥心衰、恶性高血压引起尿白蛋白增加者;⑦半年内出现酮症酸中毒、心脑血管事件;⑧精神病史者;⑨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对象入组后均接受调脂、降糖、降压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疗法。

西医组(氯沙坦钾):患者单次服用50 mg氯沙坦钾(国药准字J20130148;规格50 mg×7片),1次/d,根据血压波动、调整用药剂量。

联合组(氯沙坦钾+丹参多酚酸盐):氯沙坦钾用药剂量、方式同西医组,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国药准字Z20050248)治疗,单次静脉滴200 mg丹参多酚酸盐,1次/d。

两组持续用药时间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

①肾功能: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待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AU680)检测患者SCr、CysC,留取空腹中段尿4 mL作为尿液标本,检测24 h Upro、GFR,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6]。

②中医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涉及腰膝酸软、大便秘结、头晕目眩及口干纳呆,各维度评分范围0~3分,得分越低越好。

③炎症因子:采集患者空腹2 mL静脉血,离心待检,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严格按试剂盒说明操作,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8]。

④治疗效果: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症状消退,24 h内尿蛋白减少>60%;有效:症状减缓、24 h内尿蛋白减少30%~60%;无效:症状未改善或疾病加重[9],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42×100.00%。

⑤不良反应:记录两组发生头晕、乏力及胃肠反应的例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肾功能对比

用药前两组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SCr、CysC、24 h Upro值下降,GFR值升高,且联合组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肾功能比较(x±s)

2.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用药前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腰膝酸软、大便秘结、头晕目眩及口干纳呆评分下降,且联合组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x±s),分]

续表1

续表2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对比

用药前两组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IL-6、TNF-α、hs-CRP指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x±s)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与西医组比较,联合组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研究发现,DN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慢性并发症,老年群体中较常见,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诱因,涉及病因复杂,可能与氧化应激、血流动力学异常及糖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10-11]。具体分析发现:机体长期呈高血糖状态,易对活性氧簇产生刺激性,导致机体内蓄积大量的活性氧簇,不同程度的损害分子及细胞[12]。且高糖环境易形成糖基化终末产物,自身氧化葡萄糖、增高多元醇通路及活化蛋白激酶C等,增加机体内活性氧簇产生、诱导细胞经基底膜脱落,减少肾小球内足细胞数目,导致机体对增殖再生的修复能力较缺乏,未能对基底膜有效覆盖,直接破坏肾小球滤过膜的完整性,引起患者呈蛋白尿症状,因此切实提供对症药物治疗有积极作用[13-14]。

有文献报道,氯沙坦钾+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DN患者具有可行性[15],分析发现:①前者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经口服用药可改善肾功能、控制血压波动,具体分析药理机制为:用药后与血管平滑肌、肾脏AT1选择性结合,对血管紧张素Ⅱ发挥拮抗效果,舒张肾小球、将球小动脉压降低,减少机体渗出微量白蛋白,减缓患者不适症状,但单纯用药疗效欠佳,也易引起不良反应、影响疾病转归,临床应用受限[16]。

②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属“肾病”“消渴”范畴,《素问.奇病论》记载:“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逆流,转为消渴”,分析病机是:劳作太过、情志不畅禀赋不足、多食肥甘、水湿潴留导致脾失健运、浊毒内生而患病,故需以解毒祛瘀、清热利湿治疗为主[17]。临床较常用中成药为丹参多酚酸盐,其属中药丹参的重要组成成分,丹参乙酸镁为有效成分,具通脉、活血化瘀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此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较强,用药后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改善血液流变,对血脂代谢、内皮细胞功能加以调节,降低蛋白尿、对肾脏起到保护机制[18-19]。

该研究示:①与西医组比较,联合组SCr、CysC、24 h Upro值更低,GFR值更高(P<0.05),分析发现:肾功能指标可指导医师综合判断病情及疗效,其中SCr属毒性物质,对肾功能损害程度可直观反映,因此联合用药可相辅相成,增强肾脏排出毒素的能力,对改善肾功能有积极作用[20]。

②与西医组比较,联合组腰膝酸软、大便秘结、头晕目眩及口干纳呆评分更低(P<0.05),因此联合用药可发挥各自优势,减缓不适症状、严格控制疾病进展,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效果较理想[21]。

③与西医组比较,联合组IL-6、TNF-α、hs-CRP值更低(P<0.05),分析发现:老年DN发病过程中,慢性炎性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患病后因组织代谢过快、有大量过氧化物产生,诱导机体出现慢性炎症,其中IL-6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释放氧自由基、导致肾小球微血管发生病变;hs-CRP经炎症、诱导机体发生氧化,对肾小球内皮细胞造成损害,使肾小球血管通透性增加,与肾损伤有直接联系,且TNF-α促进机体合成白细胞,有大量氧化物、蛋白水解物释放,继而引起肾损伤,因此提供联合用药可协同辅助、共同增强抗炎机制,改善机体炎性反应,缩短疗程、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效果较理想。④与西医组比较,联合组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文与张海娟等[22]文献相似,因此联合用药可充分发挥药效、保证用药安全,缩短疗程、利于促进疾病转归,具有实践价值。

综上所述,老年DN患者行丹参多酚酸盐+氯沙坦钾治疗可改善氧化应激指标、增强抗炎效果,减缓肾组织损害、增强抗炎机制,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改善肾功能、发挥改善预后的作用,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氯沙坦酚酸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氯沙坦和赖诺普利降压、降尿酸作用的临床观察
氯沙坦对糖尿病雄性大鼠早期骨质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