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生化检验指标的效果研究

2021-11-27刘利芹程实翁华峰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8期
关键词:肾小球生化肾病

刘利芹,程实,翁华峰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医院检验科,福建莆田 351144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科疾病,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常见度[1]。在患病初期,患者并不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随着病情进展,加之血糖升高,将会对患者其他器官功能损害严重,进而引发相关并发症[2]。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属于微血管并发症,近年来,该疾病患者数量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将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3]。当患者患有糖尿病肾病后,早期呈现可逆性病变情况,但是因为临床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展到肾功能衰竭[4]。因此,强调临床应切实落实糖尿病肾病诊断工作,通过提供早期诊断,能够帮助患者及时接受治疗,确保患者疾病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优化患者生存质量[5]。近年来,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化检验指标应用较为广泛,并且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患者接受度较高[6]。相关研究表明,作为检测指标,通过将生化检验指标有效应用到临床中,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糖尿病肾病诊断,应用价值良好[7]。该文分别于该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40名健康体检者以及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对两组生化检验指标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n=40)性别为男:女=26:14名,年龄35~72岁,均值(52.63±4.15)岁;学历为小学:3例;中学:16例;大专:12例;本科及以上:9例。观察组(n=40)性别为男:女=27:13例,年龄36~72岁,均值(52.96±4.18)岁;学历为小学:4例;中学:17例;大专:12例;本科及以上:7例。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8]:①与2021版《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诊断标准相符,确诊为糖尿病肾病;②患者依从性良好,自愿参与研究;③家属、患者对研究内容均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④该文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9]:①病历资料不完整;②对检查配合度较低;③合并严重精神疾病;④合并肝脏功能障碍;⑤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⑦认知障碍,无法正常沟通。

1.2 方法

在清晨空腹取两组肘部静脉血,放置到干燥管、EDTA抗凝血管,规格为5、2 mL,其中,干燥管放置环境为室温,放置时间为20 min,经5 min离心处理后,将CysC、Cr分离出来。EDTA抗凝血管可完成HbAlc、CRP检测工作,取两组患者5 mL晨尿,完成MAU检测。不同生化指标检测方法不同,CRP、CysC、HbAlc、Cr、MAU应用方法分别为免疫比浊法、免疫透射比浊法、色谱法、酶比色法以及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

1.3 观察指标

在研究过程中,应委派专业医务人员负责记录两组CRP(C反应蛋白)、CysC(血清检测胱抑素)、HbAlc(糖化血红蛋白)、Cr(血肌酐)、MAU(尿微量白蛋白)等生化检验指标水平,并做好统计工作,并另外委派医务人员记录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检验指标阳性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观察组CRP为(8.63±1.34)mg/L、CysC为(1.88±0.36)mg/L、HbAlc为(7.83±0.27)%、Cr为(132.67±5.25)μmol/L、MAU(22.34±5.41)mg/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x±s)

2.2 两组患者生化检验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CRP、CysC、HbAlc、Cr、MAU阳性率分别为77.50%、67.50%、62.50%、85.00%、80.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化检验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受到环境、遗传作用影响,个体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情况,进而导致个体代谢紊乱,引发糖尿病,其属于一种慢性代谢综合征,主要呈现高血糖的特点。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患者可占据90%以上。而糖尿病肾病属于微血管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危害较大,将会导致患者出现结节性肾小球硬化,进而形成终末期肾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肾小球主要起到机械、电荷屏障作用,其中,前者具有大分子物质通过阻挡能力,而后者主要具有正电物质粒子通过阻止能力。因此,无论患者出现哪一个屏障障碍,均会造成肾小球滤过障碍,导致患者肾小球通透性增强,进而增加患者红细胞、白蛋白滤过。当患者处于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主要呈现尿白蛋白升高情况,而在进入到疾病中晚期后,患者多呈现肾小球严重病变情况,造成患者肾脏功能受损。相关文献中提到,在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过程中,患者还会出现肾功能损害、高血压等症状,进入病情晚期后,患者多呈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症状,进而导致患者死亡。与该文研究具有一致性。另外,糖尿病肾病还会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导致患者死亡概率增加。

具体而言,近年来,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占比较高,属于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0]。目前,在终末期肾脏病中,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第二位原因[11]。糖尿病肾病属于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具有遗传性,在该疾病中,慢性高血糖属于重要原因[12]。该疾病发病多处于糖尿病病情加重阶段,主要与肾小球硬化、肾小管损伤有关。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主要呈现家族聚集性,发病存在遗传性,并且在基因异常的情况下,同样会增加患者糖尿病肾病发病风险。该疾病多伴随代谢紊乱情况,当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后,与其他肾脏疾病相比,该疾病治疗更加困难,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将会直接引发患者肾功能衰竭,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严重。有研究证实,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10年以上病程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患者发病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四肢麻木、手脚冰冷等,并以出现蛋白尿为典型症状。目前,临床对于糖尿病肾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仅能够通过药物治疗方式延缓患者病情进展,优化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早发现、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实现疾病预防,在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进而降低患者疾病病死率。因此,要求临床应合理选择相应的生化检验指标,完成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工作,确保患者治疗及时性。

在我国,以往就已经有学者关注到生化检验指标对于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重要意义,认为通过选取CRP、CysC、HbAlc、Cr、MAU等生化检验指标,可有效实现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确保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接受住院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进一步保障治疗安全性。同时,有学者取CRP、CysC作为生化检验指标,对相同数量的健康体检人群以及糖尿病肾病人群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对比健康体检人群,糖尿病肾病人群CRP、CysC指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有效证实了CRP、Cys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作用[13]。另外还有学者取HbAlc、Cr、MAU指标进行研究,该学者在院内分别取30例健康人群以及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两组患者提供HbAlc、Cr、MAU检查项目,并展开对比,结果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HbAlc、Cr、MAU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14]。由此可见,HbAlc、Cr、MAU、CRP、CysC等生化检验指标,均能够实现对糖尿病肾病的有效诊断,并且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而在该文研究中,观察组CRP为(8.63±1.34)mg/L、CysC为(1.88±0.36)mg/L、HbAlc为(7.83±0.27)%、Cr为(132.67±5.25)μmol/L、MAU(22.34±5.41)mg/L高于对照组CRP(1.84±0.53)mg/L、CysC(0.81±0.27)mg/L、HbAlc(5.04±0.45)%、Cr(75.48±5.03)μmol/L、MAU(11.12±3.11)mg/L,观察组CRP、CysC、HbAlc、Cr、MAU阳性率分别为77.50%、67.50%、62.50%、85.00%、80.00%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通过应用生化检验指标,诊断效果良好,总体而言,该文研究与以往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之处。究其原因,在临床检验工作中,CRP属于常见指标,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多被应用到血液生化检查、血常规检查中,该指标对患者体内炎性反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对患者机体炎症感染程度进行反映,使炎性因子刺激血管,进而分泌、释放血管内内皮因子,促进肾小球细胞增长,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15]。在增加肾小球通透性的情况下,将会生成粘附因子,并进一步生成其他化学物质,导致蛋白质合成量逐渐增加。而受到蛋白水解酶、超氧化物影响,将会对人体肾脏组织损伤严重[16]。另外,当出现糖尿病后,将会增加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导致患者CRP增长。因此,可将CRP作为糖尿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诊断准确率较高[17]。而CysC属于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具有非糖基化的特点,经肾小球,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能够对CysC进行降解、重吸收,可有效对肾小球滤过功能进行反映。因此,该指标属于一种特异性指标,可用于糖尿病早期诊断[18]。HbAlc属于综合性蛋白,通过观察HbAlc指标,能够判断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并且整个检测过程不会受到体内血红蛋白含量影响,因此,HbAlc指标也属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Cr同样能够对肾小球滤过功能进行反映,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在Cr清除率下降的情况下,Cr水平将会呈现增长趋势,这说明如果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严重,患者将会出现Cr水平提高情况。借助MAU,可对患者尿液白蛋白情况进行评估,并且能够对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进行反映。白蛋白属于正常蛋白质,当处于生理条件下,经检测,尿液中白蛋白含量较少。但是在肾脏血管病变的情况下,将会导致肾脏滤过蛋白质功能出现变化,进而使少数蛋白质进入到尿液中。因此,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属于重要征象。

综上所述,通过将生化检验指标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早期诊断手段,临床价值较高,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有效实现对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在控制患者病情方面优势显著,可有效优化患者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肾小球生化肾病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中医怎样治肾病?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重女轻男”的肾病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