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校应急管理问题研究述评

2021-11-27于晓欢唐燕

魅力中国 2021年38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研究

于晓欢 唐燕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 065201)

高校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稳定直接关系国家的稳定,在世界疫情肆虐的今日,有必要对我国高等院校应急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为更好地了解我国应急理论发展情况,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的丰富性、来源的广博性、利用中国知网总库进行文献研究。截止到2021 年8 月18 日,以“高校 应急”为索引词模糊查询期刊论文2500 余篇,为较为全面科学的论述,本文从国家公共管理A 类期刊和其他期刊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综述。

一、国家A 类期刊中相关研究情况

对于高校应急管理研究,发表在国家A 类期刊的论文较少,多集中在2010 年前后,主要研究围绕三方面。

(一)应急管理理论研究中,林琳以社会管理政策创新为目的,以危机应急管理为切入点,探讨了危机应急管理的基本内涵、必要性和改进路径。欧阳桃花等[5]学者对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源、研究脉络进行梳理、基于文本、爬虫、访谈数据,利用情景案例对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体系进行研究,提出政府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以及数字化平台是中国成功控制疫情的“法宝”。

(二)应对高校突发事件方法研究中,结合理论研究、调研、数据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因主要为管理制度、机制缺失,服务缺位、人为失控、尚未健全高效统一的危机干预应急管理体系等,从组织、制度、沟通以及恢复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如冯润民、刘一弘、郭济等[2]等学者认为,应增强以人为本的意识培养、全树立“大校园应急管理”意识,创设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机构、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加强预警、沟通机制、应对能力的训练、心理素质的训练、沟通技巧的训练、加强法制建设、聚集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周边单位、大众传媒、临近社区等力量,走“大社区应急管理”之路。陈光[1]提出强化“第一保障”,捕捉“第一信号”、抢抓“第一时间”等十条高校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路径。

(三)应急管理参与主体研究中,刘丹、王红卫、祁超、王剑等运用Tropos 方法建立应急决策组织的主体组织模型并分析组织配置、协调机制是影响应急决策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应急决策组织应独立于突发事件情景和组织协调机制。高军、姜德照等学者从应急参与主体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辅导员、学生管理科、学工处相关人员应在大学生突发事件萌芽期发挥预测与导向功能、爆发期发挥稳定和协调功能、解决期发挥安抚和育人功能。高校应结合特点编制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建立突发事件的情报信息网络机制、建立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机制等建议。张勤、艾小燕提出加大志愿者在应急服务中的作用,构建突发事件应对协调联动体系,提升应急管理与整个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的质量和水平。

二、其他期刊中相关论文研究情况

高校应急方面研究内容可大体分为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及机制、应急管理中的问题和策略、参与主体、应急能力提升策略、媒体及舆情、学生心理疏导等六类研究内容。

(一)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及机制研究

在所收集的相关文献中,本方面成果最为丰富。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模型分析法,如李玉飞运用调查案例分析法,陈冬运用案例+理论研究法,刘博文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结合疫情防控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分为,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能力评估、校园危机事件法治化管理研究等方面。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中张凯、张一飞、崔小璐、吴建勋等开展了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左红娟提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从精神思想层面引导。张丽建议设立职责明确的应急管理机构、应急管理队伍,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三种途径。刘伟、张万红[4]认为高校应急管理系统分为4 个过程、12 个环节、30 个指标,提出加强风险控制与预警管理、建设突发事件信息与档案平台等措施;应急管理机制研究中郭济、高小平、李程伟、沈容华等提出创新高校舆情工作机制、建立扁平型的信息传递网络,完善日常化应急管理运作机制、将高校应急管理有效纳入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等比较前沿;高校应急能力评估、评价体系建设方面研究中杨斌、熊万玲、杜芳芳、杨瑾、陈伟珂、张力英对高校应急管理全过程进行细分,从事前预防与准备能力维度、事中处置能力维度、事后恢复能力维度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体系设计。校园危机事件法治化管理研究中刘婷等的论文均属于高频引用文献,理论研究贡献大,对我国高校应急管理事业提供了较强的理论支撑。

(二)高校突发事中应急管理中的问题和策略研究

所查阅的文献中关于应急管理中的问题和策略相关论文较多。可分为①实证模型在应急管理中应用;②各类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研究,如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及防控策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及应急策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策略等;③新冠疫情下教学应急的相关研究等。孙斌分析了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林榕[3]认为麦肯锡7S模型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有着内在契合性,故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硬件和软件进行分析,构建突发事件协同治理模式。王磊[7]提出决策者需要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出发,选择科学的逻辑方法和逻辑策略,综合考虑应急决策在逻辑起点建立清晰的视角,对决策进行全面分析,利用情境互动思想,全面掌握事件演化规律,强化科学认识,做出合理判断。罗民超、赵瑛博、李辉鹏、杨春光、姜大伟等分析实验室安全、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以及传染病疫情方面的问题及对策。马佳、姚春美、余丰民等围绕新冠疫情影响下,图书馆采取相应措施,通过网络保障图书文献服务。

(三)高校应急管理中参与主体研究

目前我国治理区域公共危机的模式主要为政府主导、社会主体积极参与,但存在政策法规和实践运行脱钩,政策法规缺乏实践性,合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学者提出要加强后勤应急保障、加强校地防控协同、回应家校多维关切,精准做好高校应急管理常态化等观点。王金贵等以高校实验室安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事发高校—临近高校—政府主管部门”等多元主体协同的实验室应急联动体系,明确了各主体的应急响应职责及相互间的衔接关系,提出多元主体应急响应的联动机制及响应流程。

(四)提高大学生应急能力研究

相关研究主要围绕提高学生应急认知、学生应急急救技能掌握现状、培养、提升策略以及学生应急救援队建设等方面。王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对突发事件的主动认知性不足,提出应该深化宣传和实践演练、锤炼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应急意识。李秀绒、蒙巧怡、袁小平、臧若颖等学者提出要体现“生命教育”的导向,正确引导加强大学生应急技能的培养,通过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参加急救机构、定期举办相关讲座、模拟实训演练、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应急技能的掌握。王少勇认为应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大学生应急救援队是构建平安校园的有利保障,在错综复杂的校园网络安全、校内治安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高校应急过程中媒体及舆情研究

高校作为社会关注重点对象之一,在自媒体时代,对于舆论处理不当将会引起社会关注,给高校带来不利影响。本部分研究多集中在媒体及舆情预警、监管、跟踪机制等。蒲蓬勃、高琳、裴国栋[6]提出建设好、利用好线上线下两支队伍,加强对于网络舆情的监管。以“扑下身子”的姿态、以“厚者仁心”的思想加强与学生沟通。还有学者认为新的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模式和校园网络舆情学生自主监管机制将有效培育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意识;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利用互联网,主动适应信息化,大力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学生舆情研判能力和不良信息识别能力;加强同辈群体教育,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育人功能;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畅通沟通渠道;要建立健全排查、预警、处理、提炼分析以及导向机制;要建立一套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和网络舆情跟踪反馈机制。

(六)应急事件影响下学生心理疏导研究

研究多集中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疏导方法等方面,对于应急事件影响下学生心理疏导研究较少,对于灾后如何干预学生心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心理构建的研究较发达国家研究少。

三、结论

通过对高等院校应急管理方面较具影响力文献的整理、研究发现如下问题,应该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

(一)理论研究欠缺系统性

通过对A 类期刊中相关论文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应急管理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未形成理论体系,涉及领域不全,实证研究的内容较少,对社会贡献度不高。

(二)存在研究盲区

开展应急管理学科的学校发表论文较少,这从侧面说明我国应急管理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较多的研究盲区或者是“灰色地带”值得学者深入研究。如目前对于高校应急管理的内涵、概念、构建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空白。

(三)数据采集困难

研究管理研究一手数据、原始数据的获得存在一定的难度,为研究带来了不小的障碍,今后信息、资料的公开、共享等值得引起社会、相关部分的重视,应为研究提供便利的条件和基础。

(四)灾后人文关怀研究弱于发达国家

应急事件影响下学生心理疏导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灾后、事件后如何干预学生心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恢复正常生活的研究较少。

(五)国家和地方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截至2017 年,关于我国高校应急管理研究的资助,国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立项共计11 项,省级立项15 项,高等学校博士点学位专项科研基金1 项,2018 年应急管理部成立后,数据会有所增多,但相对于传统学科来说,数量仍处于劣势。

通过文献不难看出,经过国内对于高校应急管理体系、机制、多元参与主体、大学生应急能力培养及应急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我国应急管理尚处于起步、初级阶段、今后仍需进一步深层次、多领域、宽视角的开展广泛研究。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应急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