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脱贫时代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2021-11-27张晓雯
张晓雯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1)
新中国成立70 年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集体化、社会化和社区化几个阶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与2020 年“后脱贫时代”的到来,完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尤其是西部农村脱贫攻坚工作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农村电商作为农村连接外部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实现乡村振兴、达到精准扶贫目标的主要手段和有力推手,如在凉山彝区,至2020 年,凉山州所有贫困户脱贫,所有贫困村退出,11 个贫困县实现摘帽。凉山夺取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消除,农村群众圆了脱贫奔小康的梦想。十三五”期间,凉山州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让7.44 万户35.32 万人搬离了贫瘠之地。目前四川凉山地区部分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发展比较迟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影响新农村业态形式接受程度,电商物流配送成为了新兴业态的瓶颈和短板,“不便、不通、不快”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标签[1]。李克强总理于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共同发展,构建健全的农村流通网络,支持快递、物流大力发展。”对此,西部农村地区相关部门也要大力响应中央号召,将发展农村电商经济作为主要任务之一,为加快城乡融合及农村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农村互联网及电商发展现状
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47 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较2020 年3 月增长了8540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为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后疫情时期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GDP)首度突破百亿、完成脱贫攻坚等任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网络扶贫行动模式向纵深发展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带动了边远贫困山区非网民群众的转化速度,在网络覆盖方面,贫困地区通信“最后一公里”被打通,截至2020 年11 月,贫困地区通光纤比例达到98%。在农村电商方面,电子商务进村工作实现了全面覆盖832 个贫困县,并大力支持“互联网+”新业态模式在贫困地区的大力推进,有效增加了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农村电商的发展为我国农村消费模式实现了便利性、多样性,改变传统消费模式的同时促进农村地区商业形态与金融服务模式发生巨大变化[2]。“电商平台+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难卖”的问题,且贫困地区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体系提升了品质,也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有学者研究表示,农村电商通过整合资源配置、制定合适的产业规划标准、促进产业融合和集群以及改变产业生命周期等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优化。目前,西部农村地区电商发展也有一定起色,以甘孜州为例,甘孜州为了全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加快“1+6+N”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建设,在甘孜州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提出了产业富民、交通先行、城乡提升等战略,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并结合自身实际发起冲刺,为电商发展、乡村振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梯度建设贫困地区奠定良好基础,同时通过政府自建及引进大型平台建、培训本地企业等多种方式,完善了服务、物流及配送体系,实现后脱贫时代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现脱贫攻坚后农村电商经济振兴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四川省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全省共有45 个深度贫困县、935 个深度贫困村,共36.4 万名贫困人口。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要做好产业基础设施“七大攻坚行动”,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就业增收、培养本地人才等方面多下功夫,结合农村电商经济振兴发展,构建长效脱贫攻坚机制,注重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及“造血机能”。
(一)农村电商新技术有效推进城乡融合
农村电商新技术充分融合了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提高农村农业生产、流通效率优化等目标,充分整合农产品金融、经营、仓储、物流等多项资源,大大减少了农业产业链之间的其他渠道,结合数字经济技术,改善了西部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落后、经营不良等问题,帮助西部农村地区电商构建农村经济优良发展的系统性框架。同时结合农村网点、农村电商平台、农产品直播等多样化形式带动西部地区农村特色化产业发展,形成农村电商带,增加贫困地区居民就业率,也有效促进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此外,通过结合网络技术对当地农村居民进行素质培训,提升了西部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与生活面貌,依托于新网络、新技术、新媒体促进新兴产业链发展,大大缩短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改善农村经济规模小、局限高的限制,为农村经济水平的快速、高效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二)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乡村振兴
农村经济发展来源之一就是各种农产品的销售,因此需要对销售渠道进行拓宽。随着网络技术及物流运输技术的逐渐发展,通过各种社交、电商、直播等平台的出现,农产品销售平台也渐渐宽泛,使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也变得广阔起来。据2020 年京东大数据统计,2020 年重庆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3.8 倍,位居全国第五,线上农产品销售成为重庆市农村地区的农户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提高了农户生活水平和消费活力[3]。通过农村电商的可持续长期发展,有效转变了农村经济增长形式,通过农村地区电商平台将城乡消费者充分链接,利用大数据进行调节、指导,促进乡村振兴。
(三)农村电商发展为后脱贫时代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乡村振兴为农村地区电商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各地政府加大农村地区政策及资金的扶持力度,社区电商、社交电商已经能够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农村电商之路,在农村地区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有效提高农村地区产业现代化进程。同时结合并运用农村电商平台整合农村农业资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订单生产模式,通过电商平台拓展农村经济市场,形成产出、供应、销售等环节紧密衔接的链条,成为后脱贫时代乡村振兴、农村致富的选择途径之一,为乡村振兴工作发展提供新动能。
三、实现后脱贫时代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结合电商新技术,培养创业型人才
通过利用先进技术支撑,组织西部农村地区富余劳动力进行电商理论知识培训和实战演练,培养具有真知识、真能力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电商人才,结合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政策,采用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农户合作共赢的模式,积极尝试“村集体+合作社+电商平台”的经营模式,也可以采用集团化运行模式,统一种植、收购及销售,实现三方合作伙伴关系,保持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如在高原藏区,2019 年来已经实现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倒排工期、细化责任、加强统筹,确保年底藏区剩余的16 个贫困县、305 个贫困村、4.3 万贫困人口摘帽脱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此外,培养创业型人才,打造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数字化样板,促进智慧农业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形成农产品“产运销”一体化发展。
(二)加速农产品升级,打造品牌化建设
品牌效应是所有产品销售的命脉,同样农产品品牌建设也是农村电商的主要工作。可以推行“商业+种植地+农民”的模式,实现标准化种植与管理,从生产、销售、运输等全流程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化,构建农产品溯源体系,在保证农产品品质的前提下,企业与生产源头保持积极沟通,一方面能够实现种植及生产计划的及时调整,另一方面能够满足购买用户的消费需求,不断补充、丰富农产品的品类和数量,实现一站式购物,增强电商平台客户黏性。此外,通过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加强,使得农业产品品牌 成为无形资产,增加市场影响力,增大产值,实现农产品利润最大化,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平台监督与质量把关,确保农产品电商平台销售 信誉度。
(三)构建电商物流体系,保障服务质量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的闭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进度,道路的通畅不仅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给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20 年我国淘宝村数量超过5000 个,但在交易规模超过一亿元的淘宝村中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等沿海城市,重庆、陕西、贵州等西部地区则排名靠后,究其原因是西部地区农村宽带覆盖率的“数字鸿沟”,此外还有资金紧缺等问题,导致物流成本较高[4]。因此相关部门要予以西部农村地区物流企业金融政策支持,有效弥补当地发展短板,确保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的构建完整度,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四)实现供应链管理,构建一体化模式
结合供应链管理网货下行的物流一体化模式,将电商企业作为农产品生产者及供应者,实现农户线上购物较实体购物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目标,确保农村电商与农户合作共赢。随着云计算、5G 网络、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新技术的涌现,为发展农村电商构建可控、高效的“智慧物流”奠定良好基础,实现物流自动化、智能化与可视化,促进农村电商智能化供需匹配,有效、合理安排资源储备,对农村电商组单及派单智能化、提升运输时效、确保后脱贫时代电商可持续发展提供契机[5]。
四、结语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时代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必须构建稳定的营销环境,并结合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形成电商企业+农户生产+政府支持的闭环模式,形成各方助力的聚集效应,与此同时,也需要有意愿投身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积极参与进来,帮助西部农村地区在后脱贫时代下实现农村电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水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