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代汉语课程思政

2021-11-27方艳霞

魅力中国 2021年38期
关键词:信陵君古代汉语虚心

方艳霞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一、古代汉语教学现状

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重视字词和语法等理论知识的讲授,如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宾语前置、被动句、介词、连词、古今字等,而忽略了学生精神品格的熏陶。随着课程思政这一概念的提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传承,古代汉语课程也必须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古代汉语文选不仅蕴含着古人的处世哲学,而且能让学生学习古人的优良品质,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因此,通过文选进行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显得尤为重要。

二、挖掘文选中的思政元素

(一)为人处事的哲理

例如在《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可以让学生学到做事尽职尽责,不推脱责任的道理。子路和冉有将季氏将要攻打颛臾的事情告诉孔子,结果孔子责备他们:“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但是冉有很委屈地说:“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是季氏想要这样做,并不是他和子路想要那样,觉得不是他们的错。孔子又非常生气地教育了他:“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意思就是说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搀扶,将要跌倒却不去扶住,那么哪里用得着那个搀扶的人呢?孔子把季氏比作盲人,把子路和冉有比作搀扶盲人走路的人,批评子路和冉有作为季氏的家臣看到季氏将要做不正确的事却没有加以劝谏反而推脱责任。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学到做事尽职尽责,不要给自己找借口,遇事不要推脱责任。就像教师和家长看到学生犯错,如果不去纠正与制止,就是没有尽到职责。此外,《论语》中还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如《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责备自己多一点,责备别人少一点,就可以远离是非。《论语.学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让学生学到做人要虚心求教的道理,只有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人不讲信用是绝对不行的,可以让学生学到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不然就不配做人,与禽兽无异。《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由此可以让学生明白遇事不要总是埋怨别人,要多反思自己,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与朋友的相处中,不要总是埋怨朋友不了解你,要经常反思自己是否了解朋友、关心朋友,与人为善,宽容待人,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

在《庄子.秋水》一文中,可以让学生学到做人不骄傲自满、知错能改的人生哲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于是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有些洋洋自得。但是当他看到茫茫大海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于是望洋兴叹:“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听说了一百种道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河伯由刚开始的洋洋自得到意识到了自己的贻笑大方,知错能改,并虚心接受海神若的批评。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教导学生为人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贻笑大方,即使做错事也要勇敢面对,勇于改正。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更有强中手,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

在《荀子.天论》一文中,可以让学生学到事在人为、不怨天尤人的人生哲理。荀子在此文中的第二段首先通过一个设问句“治乱,天邪?”来引出议论,然后加以阐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但是“禹以治,桀以乱”,因此得出结论“治乱非天也”。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论证了“治乱非时也”、“治乱非地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国家治理得好还是不好,不是由天决定的,也不是由季节决定的,也不是由土地决定的,那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人即统治者决定的。统治者圣明,国家就能治理得好,反之国家就治理得不好。就像学习一样,大家在同样的教室里,一样的老师教着,为什么有的人学得很好拿国家奖学金,有的人却整天挂科。由此可以让学生明白事在人为的道理。一件事做得好还是不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人本身是否努力决定的,遇事不要总是怨天尤人,而要多反思自己是否尽到最大的努力,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人的努力而寄希望于天。

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一文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到魏公子信陵君不耻下交、虚心求贤的珍贵品质。魏国有一位隐士侯生,七十岁了,家境贫寒,只是一位看守城门的人,身份非常低微,但是信陵君听说他很有才能,于是屈尊拜访他,亲自驾车去迎接他。正是由于信陵君不耻下交的品质打动了侯生,后来才能在看门人侯生以及侯生的朋友屠夫朱亥的帮助下矫杀晋鄙,窃符救赵。信陵君窃符救赵之后担心魏王怪罪自己,于是留在了赵国,受到赵孝成王和平原君的礼遇。在赵国,他又结交了隐士毛公和薛公,其中毛公只是一个赌徒,而薛公只是一个卖酒的店家。正是由于信陵君这种虚心求贤、不耻下交的珍贵品质打动了毛公和薛公,后来在秦国攻打魏国的危急时刻信陵君才能在毛公与薛公的劝谏下回到魏国,与魏王解除嫌隙,并被魏王任命为上将军统兵抗秦。正是由于信陵君屈尊求贤、广交朋友,因此当诸侯听说信陵君为上将军时,才会各遣将率兵救魏,于是信陵君才能率领五国联军大破秦军,却秦存魏,威震天下。

在柳宗元《蝜蝂传》一文中,可以让学生学到做人不能贪得无厌,要懂得知足的人生哲理。文中的蝜蝂是一种喜欢背东西的小虫,在路上遇到东西总是把它捡起来背在背上,最终不堪重负坠地而亡,以此来讽刺那些贪官污吏,指出他们的结局一定会像蝜蝂这种小虫一样自取灭亡。由此,可以让学生懂得贪多必失的道理,即使将来考上公务员当了领导,也要洁身自好、廉洁奉公,不要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二)锲而不舍的品质

在《山海经.精卫填海》一文中,炎帝之少女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化为小鸟,名曰精卫。为了报仇雪恨,决心口衔西山的木石,去填塞大海。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一只小小的鸟,口衔小小的树枝和石头去填塞茫茫大海,得需要多长的时间、多大的毅力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精卫锲而不舍、顽强斗争的精神。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由此可以让学生学习到锲而不舍的高贵品质,生活中很多事情例如考研只有日积月累、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三)虚心纳谏的品格

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赵太后的丈夫赵惠文王死后,其子赵孝成王年幼,于是由赵太后理政,赵国局势不稳,秦国趁机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但是齐国却提出一个条件“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赵太后疼爱自己的小儿子长安君,坚决不答应这一条件,并且言辞激烈“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在这危急关头,左师触龙去游说太后,提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观点,发出“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的疑问,用亲切而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去打动太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在大义与利害面前,赵太后虚心接受了触龙的意见,答应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让其有功于国,齐国才出兵帮助了赵国,使赵国渡过了一场危机。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赵太后没有接受触龙的游说,后果会怎么样?由此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赵太后虚心纳谏为大局考虑的优良品质。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齐威王听取了邹忌的建议,决定广开言路,并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正是由于齐威王虚心纳谏、开张圣听,并积极改革弊政,齐国才能够强盛起来,威震诸侯,使得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由此可以让学生学习到齐威王虚心纳谏的优良品德。只有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发愤图强的精神

在《苏秦始将连横》一文中,苏秦以连横游说秦惠王失败后“黑貂之裘敝,黄金百金尽”,只好去秦而归,形容枯槁,面目黧黑,样子非常狼狈。回到家中,本来想得到家人的安慰,但是“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他感到世态炎凉,认识到只有发愤图强取得成功,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于是头悬梁锥刺股,发奋读书,最终身佩六国相印,以合纵闻名天下。由此可以让学生学习苏秦遇到困难不退缩发愤图强的精神,只有勇于拼搏才能获得成功。

(五)大公无私的情怀

在《吕氏春秋.去私》一文中记载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小故事就是尧舜禅让:尧没有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更加贤明的舜,舜没有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更加贤明的禹。第二个小故事是祁奚荐贤:解狐是祁奚的仇人,但是祁奚却把他举荐给晋平公当南阳的县令。第三个小故事是大师诛子:墨家学派有一位大师,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念及大师年老又没有别的孩子,于是就决定不杀他的儿子,但是大师坚持执行墨家的法规“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依法诛杀了自己心爱的儿子。通过这三个小故事,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人大公无私、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的伟大情怀。在《左传.鞌之战》一文中,晋军将领郤克在激烈的交战中被箭射伤了,血一直流到了鞋上,但是仍然坚持击鼓,没让鼓声停下来。其御者解张从一开始交战时,箭就射穿了他的手和胳膊肘,但是他把箭折断之后依然坚持驾车,并且在得知郤克伤势很重后帮助郤克击鼓。因为他们知道“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古代打仗是靠鼓声来指挥军队的,所以在双方战斗的过程中,鼓声是不能停下的,一旦鼓声停下就代表战争结束。郤克和解张正是知晓这其中利害,才会在受了重伤的情况下继续坚持,同仇敌忾。正是由于他们这种不顾个人生死以国家大局为重的无私情怀,晋军才能大败齐军,取得最终的胜利。现代社会也有很多像尧舜、祁奚、郤克、解张这样大公无私的人,例如不顾个人安危逆行而上的抗疫人员、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消防员等等,这些人都是最大公无私的人,引导学生感受他们的伟大,学习他们的精神,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此外,学生还可以领略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学习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高贵品格……总之,通过古代汉语文选进行课程思政,不仅能够让学生领悟人生的哲理,更能培养学生高贵的品格,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信陵君古代汉语虚心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虚心和心虚
鸡鸣与狗盗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唐雎说信陵君
古代文学审美语素“气”对古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价值
骄傲与谦虚
——读《龟兔赛跑》有感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巧布阵拜师
信陵君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