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德育工作初探

2021-11-27马晓兰

魅力中国 2021年38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心理健康德育

马晓兰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咀头小学,甘肃 和政 731200)

一、基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必要所在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有效补充

在小学阶段进行心理教育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心理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做好对德育工作的有效补充,使其在成长过程中观念和性格得到正确引导。首先从教育方法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教育是良好的补充,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个人,以心理干预和个人谈话为主要教育方法,而德育教育则多是面对集体,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多倾向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采取案例教育法、正面示范法、情感陶冶法等去教育,难以照顾到每一位小学生的状态。其次从教育手段来看,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是说服、激励、批评、锻炼等传统教育手段,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上述教育手段外,还包括心理咨询、角色扮演、心理剧、辩论、测评、反思等,极大程度能够对德育教育工作形成补充。

(二)能够有效驱动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

小学生对于德育教育内容的接受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的接收过程,而是在情感和情绪双重驱使下渐进的接收过程,从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来看,德育教育是要帮助小学生形成知、情、意、行的统一[1],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对其个体知、情、意、行能力的培养过程较为忽略,从大而空且不合实际的角度来对小学生进行说教,从而也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较好填补过程培养的空白,从情感的角度为德育教育的良好完成提供强大的驱动力。相关研究表明,积极的、证明的心理情绪有助于增强人的活力,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并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能够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自我认识和行为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启蒙黄金时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续生活和学习中是否能够以健全的心理状态继续成长。在小学阶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一方面防治出现过高和过低的自我评价,即未来可能导致的自负和自卑等心理缺陷,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面对自身的优势或缺陷,不至于产生自我迷恋或者自我排斥等不良心理现象,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正确道德品质的培养。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如自制力、与人为善、谦虚、持之以恒,并以积极的心态来维护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并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定位不清晰

如要从源头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道德情操,就必须从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入手,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后续德育工作的前提,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应当是“奠基者”、“促进者”和“塑造者”,当时当前德育工作中,却存在部分学校或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的情况,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无视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人心理状态、能力、性格和意志的培养促进作用,仅仅以传统的教育方法开展德育工作,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深究其原因,这是由于这部分教育工作者割裂看待了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联系[2],认为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不同的工作内容,实际上,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目的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和硬件投入不够

德育工作开展效果的良好与否,一方面在于学校是否配备足够的专业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在于相关教师在开展工作时是否最最佳状态进行情感投入。如今现实告诉我们,大部分学校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领域做得远远还不够。大多数学校未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也未搭配以专业的师资开展工作,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教师多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兼任。缺乏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德育工作紧紧关注知识的传授,整体的教学实施过程较为苍白和机械,也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共鸣,丧失了它本来的魅力,降低了小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反而会引起厌学、枯燥、害怕等其他不良情绪,使得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初衷相悖。

(三)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教学方式较为老化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育,在开展教育时教师应当以实践和体验教育为主,只有这样才可以打造鲜活生动的德育课堂,较好地完成德育工作。但是目前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并没有较好地丰富和创新教育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开展生动的教学实践,而是多采取理论的空洞说教来开展德育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这类现象一方面会影响小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认知,会认为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传统的灌输教育并没有任何不同,进而对后续工作开展形成抵触甚至是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也没有发挥心理健康在整体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充分挖掘小学生的主观能洞悉,并将之转化为自觉的、积极的社会道德行为。

(四)忽视了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家庭教育的作用,应当说家庭教育在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甚至比学校教育的效果要更好。目前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对家庭教育部分不够重视的情况,具体体现为学校和家长之间一是缺乏平等、快捷、良好的沟通平台,学校和家长之间沟通的程度不足。二是部分家庭存在溺爱或是关爱不到位的情况,家庭教育的缺失也会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造成阻碍,同时也会让学生养成诸多不良习惯。这就要求学校和家长通力合作,共享教育情况和理念,共同打造适宜小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保障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基于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小学德育工作的路径

(一)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后续开展的基石,需要学校从两个层次做起:学校层面上,需要校领导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其摆在和学科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把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列入考核指标,建立健全两项工作的考核指标体系,提升全校对于小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视程度;教师层面上,也应当贯彻“教育育人”的理念,即教书,更要育人,一是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身作则,打造良好的班级风气,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铺下良好的土壤,二是要德育课堂和实践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比重,针对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入可以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内容,以达到塑造小学生健全的人格的目的[3]。

(二)加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

如今,负责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校内部门或是政教处,或是学生处,上述部门的具体工作一般较为复杂,除了负责学生的德育工作之外,还一般兼职学校的诸多管理工作,因此加强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首先要从组织机构上建立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学校部门,并配备些许心理咨询室。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批具备专业心理知识或是具备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的教师,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上去了,才会在德育工作中运用专业的心理教育手段来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从而促进德育教育的效果。最后,学习还应当投入一定资源去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无缝衔接,只有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了良性互动,将德育工作的开展才会有的放矢。

(三)丰富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丰富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工作,首先教师可以从改善课程入手,讲堂、团体合作等形式融入课堂的教学中,结合当前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如考试心理、学习心理、家庭问题等,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小学生消除可能出现的厌学情绪等负面情绪。其次,在课堂外的实践活动方面,教师和学校可以以心理广播、心理板报、心理剧团等形式来鼓励小学生参与其中,缓解可能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心理咨询和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消除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纠正已有的不健康行为,调节潜在的心理障碍,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认识正确的道德行为,从而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

(四)发挥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小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作用不言而喻,父母的处事方式、文化水平高低以及家庭的氛围良好与否都能对小学生心理的成长造成深远影响。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是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搭建供家长和学校沟通交流的平台,保证家长和学校能够及时共享学生的发展状态[4]。二是要重点关注家长的心理辅导,学校可以一方面适时对家长进行心理辅导,端正家长的教育理念,指导家庭完成环境建设,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气氛,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以配合学校更好地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而非强迫,只有树立了正面的父母形象,孩子的情感和行为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

结束语:

教书育人,育人为先,在孩子成长启蒙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将足够的精力放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上,并以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前提,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丰富和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发挥家庭教育应有的作用和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未来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心理健康德育
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务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研究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小学大德育工作模式的实践研究
多维度助推幼儿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