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小学英语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
2021-11-27张文静
张文静
(长江大学 教育与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趋势的紧密连结,以及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首要地位,大多数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活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国际媒体和网络平台也以英语为主,流畅的英语口语以及写作技巧,成为当代年轻人应当具备的能力。有鉴于此,中日两国为了增加国际竞争力和提高教育质量,皆致力于改善本国的英语教育政策。
本研究整理各国英语教育政策变化,分析中国和日本小学英语教育政策异同之处,从七大面向切入进行分析,例如起始年龄、授课时数、教科书、教学方法,国内与国外师资等,参考日本英语政策的优缺点,反思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现况,从中得到启示。
二、中日两国小学英语政策比较
(一)小学英语课程起始年龄
我国自1978 年起从小学三年级实行英语课程,但部分地区因师资不足而未全面落实,直至2001 年的新课纲再度推动,在全国小学三年级实行英语课程,允许各地区依据特殊情况自行设定目标,学校也可自行决定教学内容,实际上已开发地区在小学教英语行之有年[1],例如经济发展较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均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授课[2]。
日本从2011年开始,“外国语活动”(Foreign Language Activity)才纳入日本国小高年级之课程,但该课程是活动型课程,并非一门专门学科。日本正式实施“新课程”这一最新课程教育改革是为了配合 2020 年东京奥运,规定小学五、六年级上“外国语”,“外国语”成为一门正式学科,而三、四年级仍上非正式学科的“外国语活动”[3]。
(二)小学英语课程授课时数
我国小学英语课每周两堂课,一堂40 分钟[4],试算一学年约47 小时,总时数为188 小时。小学英语课因城乡差距而有时数上的差异,城市学校时数较多,乡村学校时数较少[1]。
从2020 年开始,日本因应东京奥运,为提升英语能力而实施教育改革之“新课程”,由于日本小学三、四年级上的“外国语活动”课程不算是正式学科,故本研究不将日本小学英语课时数时列入计算,而五、六年级的“外国语”从2020 年开始成为一正式学科,一学年时数为52.5 小时,两学年合计为105 小时。
(三)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方法
我国在2011 年的课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通过创造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例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虽然我国课纲提倡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但与教室内实际的教学有落差,仍然以教师主导的传统教学居多,学生进行活动的时间较少,活动缺乏多样性、具娱乐效果而没有达成学习目标[1]。同时,教学方法也因地区经济发展有所差异,例如北京和上海的顶尖学校开始用英语教数学和自然。
2020 年“新课程”上路后,日本小学中年级学生上“外国语活动”,学习重心放在“听”与“说”两方面:由于中年级学生首次接触英语,学生在“听”方面希望能做到理解缓慢、清楚且简单、熟悉的句子,在发音练习的部分,学生要能够认出字母并能够说出字母的读音与发音;“说”的部分,学生要能够表达感谢、问候他人与给出简单的指示,但不应流于机械化对答。日本小学高年级学生上“外国语”,在“听”的部分,学生要能够概述短篇故事,并且能够掌握重点;由于日语与英语书写顺序不同,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种文字之间的差异,并熟悉英语书写方法[3]
(四)小学英语师资队伍
我国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中等师范学校以上学历,若不具备则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7]。截至2009年,约有一半的英语教师为非英语系毕业,或是从别的科任转任英语教师[1]。我国英语教师类型有两种:一为英语专业教师,在某一间学校任教,或是往返于不同学校授课;另一种为具有教师资格,且有基础的英语知识的教师,但没有正式的英语能力认证[4]。更详细的规定视民间机构或地方政府而定,例如Teach Away 要求外师的国籍必须是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以便申请签证。
日本的小学英语课,即“外国语活动”,主要仍由班级导师授课。由于班导师最清楚班级内学生学习情形,故协同教学时可与外国语教学助教(Assistant Language Teachers,ALT)以及本地人力资源进行团队教学。有些学校由英语专科教师授课,也有学校佐以外国语教学助教(ALT)协助教学,即聘用外籍英语教师配合授课[8]。
(五)小学英语教科书
我国较常被选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Primary English 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Standard English[11]。我国英语教材四大编写原则包括:1.思想性原则:教材要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精髓和中外文化异同,也要引导学生提升文化鉴别能力。2.科学性原则:教材编排应循序渐进,视不同阶段和不同语言程度的学生的需要做调整.3.趣味性原则:设计生动活泼、互动性较强的活动,提升学习兴趣与动机。4.灵活性原则:考虑地区差异,内容和教学方法应有弹性。
(六)未来英语教育政策规划
我国目前欲将英语教育向下延伸至小学各年级,但教师人数依然不足,需要一个更全面的师培计划[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0 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师资不足的改善办法,纲要提出以下发展方向:1.缩小区域差距: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设置方面倾向乡村优先。2.提高教育质量:严格执行师资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3.减轻国小生课业负担:不得以升学率将地区与学校排名、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
日本一般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上“外国语言活动”,增进听力与发音的学习。小学五、六年级课程重点放在小学阶段学习的一致性,包括培养勇于尝试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态度。日本小学阶段英语教育改革仍将培养基础英语能力放在首位[16]。在教育资源方面,日本推动了“未来教室”与 EdTech(利用数字科技),帮助学生培养创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启示
(一)采取多元英语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运用为目标
日本很早意识到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弊端,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改革,从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再到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做出了切合实际的改进。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的是指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以趣味性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小就学会主动学习。
(二)广泛运用 AI 智能科技,缩短城乡差距
日本投资许多人力、物力到AI 人工智能科技方面,将其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希冀透过AI 人工智能与行动载具之搭配,更进一步精进或创新教学方法,使偏乡学校也有机会提升学习成果,藉由普及科技缩短偏乡的英语教学落差。
(三)建立更健全的英语师资培训系统
建立健全的师资培训系统需拟定更严谨的国内英语师资认证,也需给予全英语授课研习或学程的在职训练。日本在英语教师的国外进修上投入很大,特别是每年计划派一定数量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出国进修。我国英语教师出国进修的机会很少,中小学教师就更不必说,因此中国有必要加大投入力度。
(四)更严谨的外籍师资遴选制度
为了确保外籍教师教学质量,需要在外籍英语教师聘用方面有着明确的目标和选拔标准,同时借助外籍教师培训国内英语教师。借鉴日本的经验,我国教育部在未来引进外籍师资的行政作业上,可以建立一套评鉴制度,委任专责机构规划,推广相关事务,完善外籍师资遴选制度。
四、结论
纵观中日两国小学英语教育政策,不难发现两国在政策规划上有共同点。中日两国皆使用以沟通为导向的教学法作为教学的核心理念。中国提出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导向,强调学生能以英语完成任务为目标,日本也强调英语的沟通能力,听、说、读、写并重。两国相异则体现在小学课程起始年龄及小学英语授课时数。日本小学英语课的起始年龄为小学五年级,中国则是由小学三年级开始教授英语课程,在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三个地区从小学一年级实施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