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探索
——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

2021-11-27李如占

魅力中国 2021年38期
关键词:四史思政课思政

李如占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 绍兴 312088)

一、前言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学习教育。2020 年12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大学阶段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1]当前,各高校掀起了“四史”学习教育的热潮。大学生群体,是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对象。在高校中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的应有之意。

2019 年,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其中“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要求“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深刻阐释了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方法论,也为高职院校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重要指引。

二、把握统一性要求,明确融入方向

发挥融合优势,实现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党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青年学生大学阶段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段,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的关键作用十分凸显。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建立起思想政治理论和“四史”内容的关联性,用思政原理增加“四史”的深度,用“四史”内容丰富思政课的厚度,充分发挥二者的融合优势,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明确方向要求,方能行稳致远。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须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遵照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宣传部、教育部等关于“四史”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明确要求是高职院校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方向指引,是确保“四史”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具体来讲要重点把握以下学习教育要求:“一条主线”,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一面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三大规律”,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个基本道理”,使学生“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2]“两知目标”,达成使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目标,培育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

三、立足高职实际,实现多样化融入

高职院校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须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实际:一是高职思政课与本科相比,课程少了两门;二是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大多实行“1.5+0.5”或“2+1”的模式(学生在校时间为一年半或者两年,其余时间为校外实习阶段);三是学生“四史”基础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四是高职学生学习方式偏好,更偏好实践学习、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学习等。从高职院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注重融入的多样性。结合我们的实践探索,这里的“多样性”包含内容整合、方法策略和考核评价的多样。

(一)结合地域文化,注重因地制宜

挖掘地域文化中的红色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地方优秀的文化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感受、接受和理解。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地方优秀历史文化,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师将学生身边的“四史”教学资源融入思政课堂。我校所在的绍兴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红色教育资源十分丰富,有周恩来纪念馆、鲁迅故里、俞秀松烈士陵园及故居、秋瑾故居、枫桥经验陈列馆等。我们积极将绍兴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思政课的教学中。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将周恩来、俞秀松、秋瑾、鲁迅等不同历史时期前辈的先进事迹、思想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具有地域特色“四史”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够提升思政课的活力和实效性;同时,丰富史料的运用进一步充实了思政课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与本科院校相比少两门课的“不足”。

(二)多元方法策略,直面学生实际

从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方式偏好等方面的实际出发,不断推进教学的改革创新。

首先,充分发挥思政课堂教学的作用。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课堂是关键。课前、课中、课后注重多元方法策略的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课前,每专题教学均设置自主调研环节,例如“我所了解的党史故事”收集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中,采用案例分析、视频观摩、讨论、演讲、辩论赛等多种方法组织课堂,例如在学习“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相关内容的时候,组织学生朗诵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课后,设置素质拓展环节,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专业,布置课后拓展任务,例如汽车专业的学生利用钣金、喷漆等专业技术开展“汽车作品大赛”,形成了“红船”“辽宁号”“解放牌汽车”等模型作品,通过团队合作、动手操作学习,实现厚德强技并重的效果。

其次,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根据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依托思政类社团、班级实践团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立足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等开展实践活动,例如“走进美丽乡村”“社区‘四史’知识宣讲”“致敬革命先烈”等。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培育情感,进而内化为理想信念和行动。

再次,利用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思政的优势,建立“四史”学习园地专题网站、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院思政微平台等,制作和推送学生喜爱、易接受、易传播的作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期待。总之,立足高职学生的实际,因时制宜、因材施教,通过多元方法策略的选择,在学生群体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三)多维考核评价,达成以评促学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根据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期末的表现,从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养提升的维度展开。过程性评价占 60%,立足于对整个教学全过程数据的采集,线上学习数据和线下表现得分相结合,教师评分和学生互评得分兼顾;结果性评价占 40%,由期末测试分数和学生的实践作品得分构成。

考核评价注重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在“四史”教育的实践中勇于“亮剑”错误思潮,及时纠正学生的思想认识误区,坚持真理批驳谬误,塑造正确的历史观;注重评价数据的分析,根据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提升“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达成以评促学。

四、结语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既把握统一性要求,明确融入方向,又立足高职实际,实现多样化融入。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统一性离不开多样性,脱离了多样性的教学融入,单一和僵化无法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多样性也离不开统一性,只有坚持统一性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才能保障方向而行稳致远,杜绝走入误区。因此,在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中,统一性和多样性都要得到有效实现,关键在于二者相统一。

猜你喜欢

四史思政课思政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四史”教育——我们这样组织少先队活动
“诵读学传”是“四史”教育的好方法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