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教育背景下《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探析

2021-11-27张婷

魅力中国 2021年38期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点基础

张婷

(自贡开放大学,四川 自贡 643010)

一、课程介绍

《管理学基础》课程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交叉学科,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主要涉及开放教育的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物业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方向)、市场营销(市场开发与营销方向)等专业,在毕业学分中占4 个学分。

开放教育使用的教材是由王绪军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基础》(第4 版)。教材共设五篇十三章,主要内容: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计划工作、目标管理、战略管理、决策、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备、领导理论与领导艺术、激励、沟通、控制基础和控制系统与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延伸和进化,也是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习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开放教育的学生呈现年轻化趋势,大部分学生的年龄分布于20-35 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社会认知,且正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尤为重要。

在进行《管理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革命精神、企业家精神等“基因式”的融入教学内容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小、落细、落实,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价值引领,让他们向往进步、追求美好,提升社会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促使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从目前情况来看,开放教育的教育模式中,存在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分散、教师缺乏相关意识等问题,所以课程思政的理念还不深入。

三、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一)缺乏建立完整课程体系的条件

目前,全国高校都在掀起课程思政的浪潮,开放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家开放大学也在推进部分专业的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但是由于开放教育由一个总部、多个教学点构成,教学点分布在全国各地,国家开放大学只能通过竞赛的形式推进各教学点的课程思政建设,因此同一个专业的教师缺乏沟通和交流,很难建立起完整的课程体系。

(二)授课教师缺乏“课程思政”的融合意识

《管理学基础》课程作为经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教师在上课时往往注重教授管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认为讲好专业知识才是分内之事,既没有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当中,更没有在管理学基础课程里面去深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所以在提出“课程思政”教育时,教师往往比较迷茫,不清楚自己所承担的课程究竟是思政课还是专业课;同时担心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思政建设、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导致课程内容本末倒置。因此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三)专业师资力量提量提质较难

开放教育的教师所学专业分散,在一个教学点中,同一个专业的教师比较少,很难为一个科目成立专门的教研组;同时各教学点的教师又分布在不同的区域,组成不同教学点的教研团队的机会少,所以互相沟通学习的机会匮乏。同时由于开放教育教师一岗多责,很多专业教师都沉浸在管理事务当中,教师获得拓展学习的机会较少,因此专业教师缺乏相关的思政教育知识,难以有效的挖掘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

四、《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要点

(一)建立起教师沟通的桥梁

开放教育分布于全国各地,在各教学点中汇聚了大量优秀的教师,但是由于缺乏沟通渠道,导致教师们信息交流不畅,国家开放大学应建立相同专业教师的沟通渠道,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加强沟通和交流。在必要的情况下,组织线下培训,以此通过团队的力量开发《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建立起属于开放教育《管理学基础》的课程体系。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课程思政的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因素,因此要完成课程思政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提高以下能力。一是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能力;二是提升教学能力。

1.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能力。作为一名经管类教师,首先要研读教材、熟悉教材、把握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深挖课程当中的思政元素。其次要拓展自己的思维,通过自学和学校培训等方式,储备多学科知识,具备跨学科、宽视野的复合性和创新思维。再次,对青年教师加强理论指导,以老带新的方式引导青年教师进行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方面的理论研究。结合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开放教育《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

2.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在挖掘思政元素之后,还需要有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思政教育在学生看来是枯燥的理论学习,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还需要教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与教材内容融合,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则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研究、总结、实践和磨炼。

(三)课程思政建设方向

1.西方和东方相融合,提升课程的延展性

西方的工业革命起源早于东方,因此西方的现代管理思想更早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和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等,其调查研究都来源于西方的工厂或者企业,因此我们使用的《管理学基础》教材,大部分的内容和价值判断都来源于西方学者的观点。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在我国的国土上,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教育家、理论家、政治家、军事家和企业家,比如孔子、成吉思汗、毛泽东、彭德怀、任正非等都是优秀的管理者,他们的管理方法和技巧蕴含了优秀的管理思想,其思想对我们管理个人和组织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西方的现代管理思想和东方的管理案例相融合,有助于让同学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

2.教学与经历相融合,提升课程的趣味性

在《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把教学的内容限定在书本上,或者延展一部分案例。根据课程性质,教师们在上课时往往列举一些与企业生产和企业管理相关的案例,无形中使同学们感到管理是管理者的事情,导致学生的代入感不强、学习兴趣不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拓宽思维,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经历相融合,增强课程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比如将美食介绍、家庭教育、旅游攻略等相关案例融入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从学习知识转换到技能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回味无穷”,终身受益。

2.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提升课程的实效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疲劳感觉和滋生厌学情绪。教师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比如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启发等方法,围绕学生兴趣和需求有的放矢开展教学。

课程结束后,结合课堂内容布置一些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实践能力。比如让同学们做职业规划、旅游攻略,记录时间使用情况、决策思路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管理学基础》课程之后,能够把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实践结合到一起,学会自我管理,为未来的人生之路打好基础。

五、结语

新时代赋予高校新的时代使命,即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可实现从文化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到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同向同行。通过以开放教育视角下的《管理学基础》课程进行研究,力求探索出“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的路径,切实提升建设的有效性,为党和国家培养“又红又专”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管理学教学点基础
科研仪器平台管理现状与建议——基于管理学理论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经济管理学教学的创新途径探索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