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城乡规划专业美育探究

2021-11-27黄熙苏蜜娥

魅力中国 2021年38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美育途径

黄熙 苏蜜娥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背景下,为了克服唯专业技能教育的弊端,必须推进美育进高职素质教育,树立美育地位,让所有科目、课程、项目活动参与率全覆盖,让更多的教师、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美、感受到美、从而更好地认识美、传承美,在实践中、探索中不断开拓出美育的新篇章、新天地,为促进高职、高职城乡规划专业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搭建良好支撑平台添砖加瓦。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面对高职城乡规划专业这一特殊群体特点,以及这个群体即将面临或已面临的素质提升的诸多困扰,我们要做出必要的相应措施,探究美育教育的积极意义,争取为社会输送合格、优秀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一、树立正确的“美育”观

树立正确的“美育”观,为美育助一臂之力是全社会每个人应尽的职责。树立正确的“美育”观,才能更好地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提升学生、人才综合素养能力。

(一)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美育”观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美育”工作者,首先要有正确的美育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履行好美育的职责,任重道远。随着时代的发展,强调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美育不再仅仅是与德育,智育,体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是更具特殊的使命。“广义的美育,指的是全部教育科目中的一个方面,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科目。”。实践告诉我们,美育是培养社会人才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一个具备美育能力素质的人,这样才能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有效地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正确地把美育纳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一千个哲学家眼中,有一千个哲学。”只有树立正确的美育观,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受教育者也要树立正确的“美育”观

只有树立正确的“美育”观,才能主动自觉接受美育。不仅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美育”观,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也要树立正确的“美育”观,这样才能确保美育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得以顺畅进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课堂是课程思政育人的主渠道,是美育的主载体,是学生领悟正确世界观、完善人格形成的主阵地。在日益剧烈的职场竞争、形形色色的社会诱惑下,美育的滋养作用显得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不能只是重视专业技能方面的突出和成长,而忽略美育方面的滋养吸收,要重视美育的积极作用,树立正确的美育观,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富有审美情怀的现代社会建设人才。

二、健全“美育”途径

美育的途径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动态的。现如今,高职城乡规划专业的“美育”途径有待于深度融合,有待于健全。

(一)“美育”应课程全覆盖。“2019 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旨在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美育体系。”。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城乡规划专业,不仅要把“美育”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而且要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美育体系,健全美育途径,努力使“美育”全课程覆盖。首先,打造美育课程全覆盖,不要片面地认为美育实施的途径只有音乐、美术、美学、文学等课程学科,美育应该在每个专业课程学科里。其次,杜绝把美育当作某个课程的附加、顺带,要做到课程、美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再次,根据课程教育目标,实施课程美育环节全覆盖。充分运用课程思政的“三全”教育理念,全覆盖的进行美育教育,把美学知识、美学观念和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课程各个环节中传授给学生,力求做到“美育”全程化。并且,要让它们发挥应有的良好作用,做到在每一个课程环节里,像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般那样,滋润课堂每个角落的每一个心灵,孕育出更多有趣的灵魂,成就人才的百花齐放。只有“美育”课程全覆盖,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城乡规划专业建设人才。拥有良好美育熏陶,健全的人格和高品质的个人素养的规划人才,才能在新时代的建设潮流中,为社会更好地去创造美、发现美和欣赏美;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建设日常活动中,更有能力去传承美——在乡村振兴建设中保护好传统美、把传统美传承下去。

(二)“美育”应是所有人而不只是少数部分人的事。社会的全面进步,离不开美育。“今天的美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美育”步入全民共建新时代,城乡规划专业的美育不能只是少部分人的事,而是需要人人共同关注、参与和交流、共建。只有全员人人重视美育,认同美育的影响作用,美育才能真正地扎根、发展,继而造福未来的建设人才。高职城乡规划专业是工科专业,从传统课程设置来看,大多课程主要侧重智育教育,“为学生诗意人生奠基”的美育比重却相抵缺乏,距全员全覆盖的普及美育还有一定差距,很多高职院校的美育认识尚有局限,认为是部分人的事,加之由于各种职业资格考试、技术证书考试等,几乎占据了教师和学生的所有时间,使他们已疲惫不堪,更无暇顾及美育教育。

目前,有不少专家学者致力于高职城乡规划专业美育的课题研究,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对美育的认识,帮助专业发展,为专业在未来能有更好的提升空间,能更好地为社会输送更高标准的建设人才。

美育会影响人的一生,美育的健全发展,仅仅依靠少部分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三)“美育”应落到实处。“我们长期倡导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可能除了个别学校以外,美育推进得最为乏力,这种现象至少在大学表现得比较明显。”为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城乡规划专业的美育应从抽象的概念走到实处,只有落地生根、发芽成长,才能开花结果。

美育重在落到实处,高职城乡规划专业不仅要切切实实地把美育的载体充分地调动起来,还要想办法把美育的开展工作活动质量提高起来。加强美育教育落到实处,提升教学水平,是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的保障。希望通过“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高职城乡规划专业能真正地把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并且制定相关具体指标,认真落实美育的意义和内容。从师资建设、从美育课程的覆盖率、从学生受教育的比例、质量、从美育的倡导力度等方面入手,做出考量和排查,查漏补缺,力求“把原有的做到优,把原来没有的空缺争取填补上”,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真正地把美育落到实实在在的实处,让新时代的高职城乡规划专业在未来发展中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创造更有价值意义的财富。

(四)应拓展“美育”新篇章。“美育”无处不在,美育有很多途径,城乡规划专业不能只是把它们局限在某几门课程、某几个活动中。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不同时代、地域的美育途径会有一些区别,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能看到,美育的途径总是在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的扩土开疆。

课堂教学不是实施美育的唯一途径。受偏重智育发展为主的教育模式影响,加之传统的理工科院校技能型的办学特色的原因,许多美育途径往往被各种充斥的智育、技能培养无形的挤压,本该是丰富多彩的美育途径变得微乎其微。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美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其核心地位也在各大院校遍地开花。高职城乡规划专业的美育途径,应在原有的基础上,给美育途径做出可行性的改观、改善,杜绝只是以一种生疏的概念形式存在在课堂上,把严重缺失的美育课程建设、充实起来,深度挖掘美育多种渠道,制定系统化的美育体系,这样才能构建出良好的美育环境,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让受教育者得以深刻领略,经久不忘。美育的熏陶能塑造高雅的灵魂,高雅的情趣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城乡规划专业要打破狭隘的美育途径,拓展美育新篇章,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才是发展的根本。

三、推行“美育”发展

高尔基有一句名言:“美是未来的伦理学”,可见美育的地位。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的奠基者蔡元培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并提出了“美育救国”论。不论从国家发展的需要还是从高职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特点来看,推行“美育”发展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教育要从单一的实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转化为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整体入学成绩显然偏低,学生整体“素质”略显不足。中国传统的教育实践证明,美育是一条育人的捷径,美育以每个不同阶段、不同目标培养人的内驱动力、独立性、想象力和创造力。重视美育育人功能,用美育的教化功能使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是时下城乡规划专业刻不容缓的任务。

课程思政给予“美育”肥沃的土壤,推进“美育”建设发展,用“美育”引导学生向善向美,学会洁身自好,分清是非,远离低级趣味,懂得追求真正的时尚,做一个既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又拥有高雅情怀的有用之人,懂得放眼世界,学会在时代潮流中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自己。

结语:美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美育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对其内涵和外延的阐述需要时代的力量。课程思政背景下,时代给予高职城乡规划专业一个广阔的“美育”领域,深厚的美育发展空间和一个正确的发展指导方向。

目前,虽然高职城乡规划专业的美育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师资、设备不足,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等问题。但我们相信,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量的课题研究以及实践探索,终将会使我们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属于高职城乡规划专业特色的美育体系,从而为推动美育的发展助一臂之力,为培养出更多适合国情发展需要的人才务实教学发展。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美育途径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论公民美育
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运用探究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