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1-11-27曾奇龙
曾奇龙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夹湖学校,江西 赣州 341700)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初中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包括着历史事件和对历史人物的学习,同时也蕴含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实现高效率的完成历史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成绩,就必须充分地考虑到,怎样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历史教学当中,文本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述,初中历史小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对宣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加了很多渠道,同时也在教育领域中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将传统文化很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往往会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情感体验,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让学生们观看视频,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刻的理解,同时教师和家长以及学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是把初中历史学科当成考试的目标,没有用心钻研课本中的精华,致使学生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在讲解历史传统文化课程时,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无法从根本上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创设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情景并将它引入课堂是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的。历史学习的知识是较为久远的,学生仅靠抽象思维,有时是很难理解的,要尽可能引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情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以多种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活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创造条件。创设历史情景的方法很多,如可通过与本课有关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歌曲、音乐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景氛围。
例如在学习《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课时,老师就可以创设一个”清宫戏”的教学情景,选择几位位学生扮演乾隆皇帝、阿哥以及格格等,让学生仿若穿越时空,来到了繁荣昌盛的乾隆时代,并且引导让学生运用自己所知的清朝有关的事物,来体现自己所处时代的特色。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学生不仅过足了演员的瘾,而且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那个时代中的传统文化,更容易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提高教师文化修养
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首先,需要教师能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教师在讲解这节课程之前,要对初中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地发掘教材内容,通过课前搜集相关题材的历史人物,拓展一些历史事件,然后将这些延伸出来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详细地讲解给学生,使学生们充分地理解并掌握,这样才能够让初中生们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的知识点,从而才能够有效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心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解《百家争鸣局面》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看课外书籍或者相关的影视素材,实地拜访历史人物遗迹或者相关的传统文化交流会,然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再通过在课上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解给学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有五种原因,主要分为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科技原因,文化原因,学术自由原因,通过延伸这几方面原因来详细的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点,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们容易产生好奇心理,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新历史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接触传统文化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只是照搬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由于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死板,容易让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单纯地依靠对教材内容上的讲解,也无法从根本上全面的了解历史事件,以及人物全貌。为了完善教学方法,教师要学会及时的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有效的历史创新教学方法有效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在课堂中深度的分析历史事件,以及各种人文素养,或者历史人物的品质和为人处世方法,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与我们现实生活如此接近,这样才更有利于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中。
例如,在讲解《五四运动》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电影《我的1919》和《建党伟业》或者《开天辟地》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观看影片,对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各种五四运动的不同事件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那一代中国人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以及为了振兴中华的奋不顾身勇气。通过观看完影视资料,再代入到课本学习中,让学生们解答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有哪些方面,预留一些时间让学生们思考,通过学生们进行独立的思考,能够深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巨大的转变,以及促使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用创设传统文化情景把学生引入历史课堂后,就要组织学生结合学案,引导学生接触传统文化,通过自学梳理一下课文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的基础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自学解决。自主学习并不是不需要教师指导的学习,不是不需要合作交流的学习;对自主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小组成员可以讨论、相互理解、交流、检查,这个过程实际也就是所谓“兵教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室内巡视,给予相应的指导。小组不能解决留待下一环节,由其他小组帮助或教师引导解决。看似简单的“学案引导,自主学习”,实质上就是学生对本课知识梳理的过程对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掌握基础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举办一次《历史与现在》的交流会,学生可以从家居风格、生活习惯等方式来寻找生活中的历史痕迹。学生可以新中式的家具风格与明清时期的圈椅的相似之处,也可以从美式风格的家具、壁画等感受欧洲艺术的风情,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中国传统民族节日的起源,例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背后的历史故事。通过构建丰富、有趣的生活化课堂,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枯燥的教学形式,学生不用拘泥于历史教材,可以挣脱教材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来扩展自己的历史视野,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的源泉就是发现了历史对现代生活的深远影响,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更加了解加深传统文化。
(四)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增加历史课外实践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在思想和学识上受到了局限性,通过教材中内容根本无法提升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同时也要面临中考的升学压力,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身心上的放松,在不耽误学生学习时间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课外历史书籍的学习,比如,在讲解《文艺复兴运动》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推荐有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著作,比如,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或者薄伽丘《十日谈》,拉伯雷《巨人传》以及蒙田《随笔集》等等,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历史书籍,不仅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同时也开拓的学生们的视野。同时学生在学完《抗日战争的胜利》这节课后,组织学生们去参加历史陵园的扫墓活动,可以徒步的感受红军远征路的艰辛,课后让学生们搜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这样会让学生更加能够感受到英雄人物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从而更好的促使学生宣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德。
学生在完成课内历史知识积累后,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增加历史课外实践,鼓励学生进入合作交流探究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可针对本课教学中重点、难点进一步突破。也可结合现实进行探究,如“热点聚焦”、“以史为鉴”。此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知识拓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应精心选题,也可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探究,或布置学生课后延伸,写作历史小论文、人物传记等。
(五)当堂练习,巩固提高,及时总结,收获反思。
当堂练习指的是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利用学案中的课堂练习、小测、竞赛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传统文化通过运用达到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的作用。
总结反思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与进步。在要求教师自己反思的时候,也要求学生反思。看到自己的收获,为自己喝彩和自豪;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漏洞,以便查缺补漏,自我提升;记下自己的不足,寻求解决的办法,让自己未来的学习更加顺利。总之,总结反思是师生课后都必须做、坚持做的一件事情。
例如:在讲解解放战争时期“民主运动高涨”这一史实时,采取了四步设问的方式提炼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爱国情怀,第一“造成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包括哪些重大事件?其高潮是什么”、第二“造成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三“你对‘高涨’两字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能用其他词,诸如‘爆发’、‘形成’等来代替它吗”、第四“为什么说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成为反对蒋介石统治的第二条战线”。通过四步的设问以及老师的及时步点拨、引导,不断的使学生的思维深入,最终能够得出正确结论,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这种提问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学习当中的各种困难问题。
总结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则可“以史鉴今”。例如对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如巨鹿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进行分析,即可得出这样规律性认识:战争中往往正义者得人心者胜,社会形态制度优越者胜,经济上技术先进者胜,智者勇者胜,反之则败。这可在实际战争中供借鉴,也可助你预测战争的成败,思维的灵活性也由此得以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历史课堂中,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地增加历史相关知识的内容,同时也要将授课的方式进行创新,同时也要相应的增加学生对课外历史知识的延伸,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方式在课堂上的运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也能够深刻的感悟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教师教学质量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