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班干部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21-11-27戚学霞
戚学霞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城关学区后寨子小学,甘肃 和政 731200)
班干部对班级学习氛围和班级秩序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其言行举止对其他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为了给全体学生营造和谐有序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可以结合当前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班干部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因此,为了丰富学生生活,培养更多的社会管理人才,班干部的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在班级管理中,对班级干部的配置和指导是非常关键的,班干部不仅是班主任开展班级活动的重要小助手,同时,班干部岗位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征
与低年级学生相比,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其生长发育阶段也在逐步过渡到青春期。在理解和自我意识方面,他们比低年级学生要高得多。当他们发现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能还会存在叛徒思想。因此,班主任需要关注小学高年级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变化,并结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制定班级管理模式,它可以确保学生能够在班级管理中很好地度过这段时期。
(一)自我意识萌发具备更独立的思维
随着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事物也有自己的看法,更愿意融入集体,得到同学和集体的认可,并且有更强的独立意识和希望有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可,并有更强的荣誉感和羞耻感。他们希望表达自己,希望得到别人更多的关注。
(二)情绪不稳定
在逐渐过渡到青春期的过程中,小学高年级生往往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特别是活泼好动的学生更容易有这种情绪倾向。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控制能力差,表达能力弱,容易造成一些不可弥补的后果,如学生之间因纠纷而发生暴力、与老师发生冲突、离家出走等一系列行为,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学生情绪的不稳定。
(三)分辨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
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辨别是非的基础,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不够的。尤其是当代网络社会背景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广泛,不在仅仅局限于学校,网络和媒体的信息不仅提供了便利,还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这一时期由于分辨能力较为缺乏,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就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各种不利的影响。
二、小学高年级班干部管理的问题和成因
(一)应付了事
小学高年级班干部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一些班干部缺乏责任感。处理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务敷衍了事,对自己工作之外的事情更是不管不顾。这使得班级松散,缺乏凝聚力。这样的班干部管理不会对其他学生产生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阻碍了班级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以上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学校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设。培养奉献精神和集体意识。班主任可以从多个角度对班干部建立考核机制,从而监督班干部的班级管理工作。
(二)独自裁断
高年级小学生其生长发育在逐步过渡到青春期。他们心智不成熟。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他们不能全面恰当地处理,或者在处理班级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极端的方式。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会给班级管理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还会助长班干部的一些不良管理习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班干部缺乏自我控制和约束。因此,在选择班干部时,班主任应该选择更心智成熟的学生作为班干部。此外,班主任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选拔班干部,充分考虑班干部的民主和性别平衡等因素,选拔一些具有较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较高威信的班干部。
(三)枯燥僵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班干部管理模式僵化,缺乏创新。这种枯燥僵化、缺乏创新精神的班干部管理模式,其管理效果也很不理想。在管理过程中,班干部只起着向学生传递任务的作用,这也使得他们的管理能力无法提高,固有的思维无法改变,最终会给他们今后的工作造成很大的障碍。要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班主任必须在任命制度上有所突破,班干部要有新思路,就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同时,班干部必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断地创新管理模式,通过自主管理、柔性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四)管理班级过程中,有头无尾现象明显
小学高年级班干部管理过程中,一定会面临很多的问题。但是作为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缺乏承受压力和坚持的能力,当班干部在管理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心理上受到挫败也很容易放弃管理工作,进而使班级管理出现有头无尾的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班干部缺乏方法和耐心,半途而废。同时,在班级管理中,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意识,使班级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班主任的问题是,他们过于信任学生,对班干部的工作缺乏关注,其他学生们集体意识比较缺乏,对班干部工作中的困难没有正确认识。因此,班干部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来自三方,即班主任、学生们和班干部自身。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全体师生需要保持不懈的精神,班主任应该带头以身作则,班干部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持之以恒。学生要做的是积极配合班干部的工作,增强集体意识,杜绝半途而废。在此基础上,班干部才能做到有始有终,保证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班干部管理模式的实践分析
(一)建设科学合理的班干部队伍
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模式之前,需要调查班级学生的人数、个性和爱好,明确班级干部的任职条件,如集体服务意识强、辨别是非能力强、工作能力强等,有高度的组织意识和责任感。班级管理的心理和爱好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班主任可以进一步了解所有学生的综合情况。在班主任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情况后,班主任可以通过匿名选择让学生自由投票,将认为能胜任班干部职位的学生写在纸上,然后随机选择两名学生,将投票结果显示在黑板上,结合班主任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选出投票率最高、表现优异的学生为班干部。班干部名单确定后,班主任必须及时明确不同班干部的职责,使班干部在今后维护班级秩序中切实履行职责,确保班级秩序得到充分维护。
(二)班干部按照班级公约进行管理
在实施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首先应制定一种科学合理、全面的班级公约,班级公约主要是指班级所有学生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班级管理中有着较强的制约作用。过去班主任制定班级公约时,其制定原则是基于当前的情况,当出现问题时,在进行相关的改进和完善。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更加被动,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对班级公约了解不够,导致违反班级秩序,致使班级秩序的维护无法正常进行。因此,为了确保所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积极接受班干部的管理,班主任可以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公约的建设中,让他们匿名在纸上写下几条建议,然后选择两名学生进行记录和朗读,并将其显示在黑板上。当有很多关于班级管理的建议时,学生可以在朗读过程中投票,并选择投票最多的班级制度。然后班主任根据班级现状进行改进,并向学生解释班级公约对班级秩序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接受班干部的管理,实时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实施轮换班干部管理模式
虽然班干部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因此,班主任应在小学高年级中实行班干部管理模式,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促进全体学生从被动管理中转变为自主管理。班主任在每个月底向所有学生发送反馈表,让学生对其他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进行反馈。教师将综合分析本月表现反馈表,根据学生的错误重新选择适合不同班干部的学生,并为每个班干部选择三名候选人。班主任开始在班干部名单中投票,最后得票最多的学生成为班干部。当学生在担任班干部的期间,教师也可以根据班干部的管理专长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如果音乐组织能力强,学生可以从体育委员转到音乐委员,以此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此外,惩罚机制也是必要的,例如,如果文艺班干部每周迟到几次,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制作和设计两周的板报内容进行惩罚,这不仅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而且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兴趣,使班级秩序得到良好发展。此外,班主任在制定奖罚措施时,也要积极采取奖励措施,每月评选优秀班干部,对优秀班干部颁发奖励证书,鼓励全体学生以积极负责的态度进行班级维护管理。
四、班干部管理模式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不能过于依赖制度作用
任何管理模式在运行过程中都必须有相应的运行制度。班级活动的主要群体是学生,如果学生不能配合执行,那么在严格的制度也是无效的。因此,认为所有学生的行为都可以归纳为制度化的轨道,实施奖惩机制来管理好班级是错误的。例如,许多教师严格管理班级,忽视情感教育,学生正常健康的心理素质无法形成,即使制度在严格,但班级上也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
(二)不能丢失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有些班主任认为有了班干部管理模式,就没有必要在过度关注班级管理。然而班干部管理只有在班主任主导的条件下才能取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班主任和班干部的共同作用。班主任起主导作用,同时重视班干部的主体能动性。在建立班级管理制度时,在班主任掌握大方向的基础上,实行班干部管理模式,让班级干部真正发挥自己的管理潜力。
总之,在制定小学高年级班干部管理模式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班干部队伍,结合当前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按照班级公约进行管理。定期对班干部任命阶段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优势,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制定学生可以接受的班级管理模式,推动班级朝着积极健康发展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