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涂层球囊的拘禁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术中边支保护作用及对血流情况的影响分析
2021-11-27李绪洪
李绪洪
(普宁市人民医院,广东 普宁5153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在PCI中可见10.25%-20.16%冠心病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临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手术较精细,术中对边支血管保护难度较高,术中丢失边支的风险较高,还可增加心肌梗死发生风险[1]。有研究表示,应用拘禁球囊技术(JBT)的单支架可更好保护边支,降低围术期风险,在提高远期疗效方面也有一定作用[2]。既往JBT使用的为普通球囊(CB),边支扩张后仍有较高再狭窄率,故本研究对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在JBT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时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对边支血管进行处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
纳入标准:(1)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2)边支在2.00-2.75mm间;(3)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左室射血分数<40%者;(2)有治疗禁忌证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精神、智力、言语、沟通等方面障碍者;(5)中途退出研究或失访者。
1.2 方法
两组均行PCI治疗,对照组行传统边支处理,观察组用DCB在JBT条件下处理边支,观察组PCI步骤如下:(1)分别置入两条导丝于病变主支及边支血管远端;(2)先应用CB对病变行预处理,使用传统或半顺应性球囊,球囊/血管直径比率0.8-1.0,应用适中压力(8-14atm),防治夹层,若扩张不充分,可考虑应用非顺应性球囊或切割球囊、棘突球囊、双导丝球囊实施充分扩张,尽可能缩小残余狭窄;(3)送入DCB于边支血管,定位精准后以7-8atm扩张球囊扩张45-60s,使药物充分释放,在球囊收缩后保留在血管内;(4)送入药物支架于主支内,保证边支球囊近端超出主支2mm,边支球囊远端覆盖分叉口;(5)使主支支架与边支球囊对吻扩张;(6)将边支球囊撤除,对主支球囊进行膨胀(压力12-14atm);(7)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若主支处理良好则将导丝撤除,若存在边支闭塞或夹层,则从主支传入导丝至边支,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
对照组较观察组省略了第三步骤,其余步骤一致。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一般资料;记录两组术前、术后主支及边支病变的血管最小管径(MLD);记录两组术中、术后主支及边支TIMI血流分级;记录两组术后边支闭塞、夹层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
2.2 两组主支、边支的MLD比较
术前,两组主支及边支的ML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观察组主支及边支的ML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主支、边支的MLD比较(±s,cm)
表2 两组主支、边支的MLD比较(±s,cm)
?
2.3 两组主支及边支血流情况比较
两组术中、术后的主支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边支TIMI血流3级占比分别为70.00%、82.00%,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主支及边支血流情况比较[n(%)]
2.4 两组边支闭塞、夹层发生情况
观察组术后边支闭塞1例,夹层1例,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术后边支闭塞4例,夹层5例,发生率为18.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25)。
3 讨论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临床处理较困难,容易造成边支闭塞或夹层,从而出现远期边支丢失[3]。既往临床多应用不同技术对边支进行保护,其中拘禁导丝技术(JWT)为在边支中预埋保护导丝的方法,但有研究表示JWT难以较好保护边支[4]。JBT为另一种应用预埋球囊保护边支的技术,球囊物理空间较大,导丝发挥保护作用,保护边支血管技术即主支血管置入支架,边支预留用于导丝保护。该导丝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球囊扩张向冠脉血管壁释放抗增殖药物,抑制血管内膜增生,JBT可减轻主支支架释放后造成的主支斑块超边支移位,从而降低边支急性闭塞风险[5]。
JBT在保护边支中效果理想,但既往边支保护球囊多应用CB,难以有效对血管内皮增生、增殖进行抑制,容易引发血管再狭窄,影响远期疗效,故临床应积极探寻更加安全有效的球囊。DCB可有效弥补CB缺陷,其作用原理为向冠状动脉血管壁释放抗增殖药物紫杉醇,从而对血管内膜增生进行抑制,有效解决术后再狭窄问题[6]。有研究表示,应用DCB处理冠状动脉分支病变可减少晚期管腔丢失,维持边支血管长期通畅,分析原因可能为DCB可将有促使血管壁负性重构作用的紫杉醇均匀送至病变处[7]。此外应用DCB处理分叉病变由于使用了主动保护的JBT技术,可节省主支支架释放后处理边支的步骤,有助于降低边支闭塞及夹层的风险,提高处理成功率。本次研究应用MLD作为介入治疗即刻疗效指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即刻边支MLD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用DCB在JBT条件下处理边支可取得较好近期疗效,可较好保护边支。观察组术后边支闭塞或夹层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术中、术后边支TIMI血流3级占比均较对照组高,提示上述处理可有效改善边支血流情况,提高术中及术后边支TIMI血流,从而降低边支闭塞或夹层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用DCB在JBT条件下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效果理想,可保护边支血管,改善血流情况,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