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健康及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

2021-11-27陈冰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20期
关键词:负性肾病依从性

陈冰冰

(泉州市中医院,福建 泉州362000)

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果患者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其并发症发生风险较大,主要包括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以及慢性肾脏疾病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发生肾功能衰竭,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因此对该疾病患者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实现对血压水平、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这样才能促进患者恢复。但是受到疾病因素影响,患者存在严重负面情绪,遵医行为不佳,依从性较差,常规护理无法满足患者护理需求。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及行为,缓解和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恢复[2]。基于此,本研究对认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健康及遵医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病理学诊断;(2)均为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严重免疫系统病症;(2)合并恶性肿瘤病症;(3)具有严重精神、意识障碍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内容为生命体征监测、环境护理、饮食指导等基础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在上述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模式,详细内容如下:

(1)初步建立信任。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基于对其病情的了解,耐心倾听主诉,多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消极情绪及行为,引导患者说出内心想法。

(2)了解负性想法。结合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提炼认知,通过解释、假设、讨论等方式对不良情绪及行为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对负面心理状态的不合理性、非逻辑性及非客观性进行分析。

(3)重建认知。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面对疾病和治疗的态度,使患者能够了解到负性情绪对病情康复的影响,能够通过合乎逻辑的认知取代错误的认知。除此之外,因为不同患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及家庭环境存在差异,其心理活动也各不相同,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个性化认知行为干预,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其建立正确认知。

(4)行为干预。指导患者对体重进行合理控制,结合制定的食谱饮食。对盐分和水分的摄入量进行合理控制,对尿量进行计算,合理调整饮水量,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尽量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食物。嘱咐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患者出院后定期对其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嘱咐患者按时按量用药。指导患者缓解负性情绪的方法,可以通过肌肉放松法、注意力转移法(读书、听音乐等)自我调节消极情绪。另外,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其心血管功能。如散步、太极拳、慢跑等。指导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但是避免过于劳累。保证患者每日睡眠充足,如果存在睡眠障碍情况,需要适当给予患者适量促睡眠药物。

1.3 观察指标

(1)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认知情况进行评估,通过本院自制的认知状态评价调查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可分为清楚(≥60分)和不清楚(<60分);(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通过本院自制的依从性评估量表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可分为依从(≥80分)和不依从(<80分)。(3)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情况,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焦虑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n(%)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0 30年龄(岁)58.03±5.02 58.95±5.13 0.583 0.501病程(年)5.12±2.03 5.28±2.65 0.851 0.379

2.2 两组患者认知情况及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认知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认知情况及治疗依从性对比[n(%)]

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s,分)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0 30干预前59.03±8.52 58.98±8.41 1.053 0.142干预后33.12±8.02*41.52±8.93*7.953 0.004干预前57.53±8.94 57.85±8.07 1.124 0.253干预后33.02±8.15*48.58±5.07*10.994<0.001 SAS SDS

3 讨 论

高血压和糖尿病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高血压的表现为血压水平升高,糖尿病的表现为血糖水平升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也在不断升高。糖尿病病情可逐渐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对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导致患者各项器官负荷承受增加,存在功能性衰退,疾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患者出现蛋白尿则不可逆,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风险,临床需加以重视。

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控制治疗,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有效改善患者肾脏功能,使用降血糖、降压药物稳定患者血压、血糖水平,使患者心脑血管、肾脏等功能得到有效改善[3-4]。另外在治疗阶段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认知行为干预是心理干预模式的一种,认知和行为存在密切关系,二者互相影响,认知对情绪行为产生有决定性作用,情绪改变对认知有直接影响[4]。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将两组患者认知情况和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过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原因为对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沟通和交流能够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不良行为,并对患者负性情绪与行为进行分析和纠正,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提高面对疾病和治疗的信息,有助于消除其不良情绪,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5]。另外认知行为干预注重对患者认知以及行为方面的纠正,通过健康宣教等相关措施使患者认识到积极接受治疗的重要性,能够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有助于促进其恢复,同时对其行为加以纠正,有效提高其自我护理水平,强化其遵医行为[6]。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强化其遵医行为,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采纳。

猜你喜欢

负性肾病依从性
糖尿病背后的“隐形杀手”——糖尿病肾病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