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渐进式康复护理指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康复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2021-11-27杨淑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20期
关键词:渐进式心功能康复

杨淑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人民医院,福建 龙岩361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闭塞或狭窄引发心肌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的病症,患者常伴有呼吸急促、昏厥、疲倦等症状,具有发病率高、起病急、预后差的特点。目前临床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够使相关梗死血管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疗效确切[1]。在临床治疗期间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升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渐进式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能够通过分阶段结合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服务,促进患者良好恢复[2]。为了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本文就渐进式康复护理指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康复及预后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经心电图检查确诊;(2)发病至入院时间<12h;(3)患者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功能不全;(2)恶性肿瘤;(3)合并其他心源性疾病;(4)沟通障碍;(5)精神异常;(6)运动肢体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介绍注意事项、术后指导患者展开低强度行走训练等内容。

1.2.2 观察组 在上述基础上采用渐进式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第一阶段,术后24h使其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术后第2d由护士协助患者展开卧床训练,指导患者展开伸臂、屈肘运动,控制前屈<30°,后伸<15°,小范围展开肩关节活动;由护士指导患者展开上肢、肘关节、腕关节被动练习,包括外展、外旋、伸展、内旋等,上午9点练习5次,下午4点练习10次,晚上8点练习7次,每日共进行3组锻炼。训练期间为患者说明渐进式康复护理的益处、方法等,使患者了解到坚持配合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患者良好恢复的重要性,解除患者内心疑虑。

(2)第二阶段,术后第3d指导患者展开床旁活动6-10min,划船式活动6-10min,借助上下肢训练器指导患者展开循环阻力-单一阻力训练,逐步扩大至全身肌群,按照劳累分级(RPE),每日至少消耗2 METs,能量消耗每日增长1-2 METs,直至10METs为止。

(3)第三阶段,术后6-10d展开加强运动,上午指导患者进行床旁行走锻炼,10-15min/次,2次/d;下午指导患者展开8级台阶练习,每次训练往复3-5次,再根据患者耐受度依次递增,此阶段能量消耗控制>11 METs/d,且患者自觉疲劳度>13级时即可停止训练。术后15d控制运动训练能量消耗度>13 METs/d,自觉疲劳度等级>15级,切忌运动过度劳累。

(4)肌肉放松渐进训练,该项训练贯穿患者的整个康复锻炼阶段,使患者展开各个肌群放松练习,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训练时指导患者放松肌肉,吸气维持6-10s,期间头颈部、胸肌、四肢、腹部等逐步用力收缩肌肉,再在3s内完成呼气,放松周身肌肉,6-8组/次,每组间隔时间2min,交替练习,2次/d,肌肉放松锻炼持续至三阶段康复计划完成。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2)参照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进行评价,各量表包含20项,每项用4级评分法评为0-3分,求取总分,换算成百分制,SDS、SAS分界值分别为53分、50分,得分越高表明负面情绪越严重[4]。(3)根据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电图检测结果,记录心功能指标变化,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按照健康调查简表(SF-36)[5]评价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八个维度、36条,每条按照预设评分赋值,求取总分,得分转化为百分制,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至SPSS23.0,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χ2值P值例数(n)42 42男27 26女15 16年龄(岁)52.39±6.47 52.16±6.28 0.165 0.435体质量指数(kg/m2)24.08±2.47 23.64±2.38 0.831 0.204Ⅱ级13 10Ⅲ级23 25 0.543 0.291Ⅳ级6 7性别0.051 0.827 NYHA心功能分级

2.2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s,分)

表2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s,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2 42护理前52.09±7.53 51.26±7.48 0.507 0.307护理后32.18±6.29*37.51±5.32*4.193<0.001护理前54.28±8.37 53.04±7.26 0.725 0.235护理后33.18±5.29*36.42±6.37*2.536 0.007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2.3 两组心功能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对比(±s)

表3 两组心功能对比(±s)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2 42护理前37.35±6.58 37.51±5.49 0.121 0.452护理后46.37±3.62*43.58±4.79*3.012 0.002护理前58.52±5.64 58.26±5.37 0.216 0.415护理后49.25±4.19*51.48±3.26*2.722 0.004护理前65.74±6.28 65.19±6.53 0.393 0.348护理后50.18±5.27*53.69±5.42*3.009 0.002 LVEF(%) LVESD(mm) LVEDD(mm)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2 42护理前62.09±11.45 61.58±10.37 0.214 0.416护理后83.27±9.05*72.54±9.18*5.394<0.001

3 讨 论

传统护理模式中护士大多遵医嘱指导患者展开康复锻炼,未能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展开相应的康复训练指导,缺乏针对性,影响患者康复效果。渐进式康复护理能够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对患者展开护理服务,缓解患者相关症状,有利于患者心脏功能良好恢复[6-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的LVEF明显升高,LVESD、LVEDD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心脏功能康复效果更加明显。分析后可知,采用渐进式康复护理能够通过三阶段心脏康复训练,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并通过有氧运动增加心肌细胞氧代谢能力,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神经张力,加强血流灌注和循环,提高机体心肌供氧量,改善心功能。

本文中护理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升,其中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负面情绪、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佳。研究后发现,应用渐进式康复护理能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训练强度,避免患者因训练强度过度而增加心脏负担,使患者在适度锻炼中稳步、有序地改善心功能,扩张动脉血管,配合肌肉放松渐进训练能够改善患者肢体疲软情况,使患者在逐步恢复中树立康复信心,缓解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渐进式康复护理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

猜你喜欢

渐进式心功能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小学作文“渐进式”教学法初探
高职院校“渐进式+导师制”毕业论文设计创新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