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究

2021-11-27苏文斌保山学院

艺术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思政情感音乐

□苏文斌 保山学院

随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颁布,在美育教育中融入素质教育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美育教育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对人的素质、素养进行培养方面,因此,思政教育的融合成为一个必然趋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应加强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美育教育中,促进思政教育和美育教育共同发展[1]。基于此,高校音乐教师需要加强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将音乐学科和思政教育融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和综合素质,培育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现状

(一)音乐课时较少

在音乐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如此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观念,达成思政教育的目标。但是,由于受到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现在很多高校仍然秉承着应试教育的理念,认为音乐课程不是重点考核的课程,因此在进行课程安排时不会过多重视音乐课程,仅仅安排一周一节甚至2周一节的课时,这样十分不利于教师的思政教学的开展。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很多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采用的都是固定的形式,一般是先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遍曲目,之后带领学生学习曲调,然后让学生尝试演唱,如此便结束了教学,甚至对于一些鉴赏类的音乐,教师也只是简单地播放两遍便跳过。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可能使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排斥、厌倦心理,十分不利于教师思政教育的实施和落实。

(三)忽视思政的融入

由于课程思政理念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大多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不够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将课程思政教育停留在表面层次,并没有真正落实在实际教育中,即便有的音乐教师认识到了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没有将其融入教学中,只是偶尔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理论知识的教学。这样的课程,无法真正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和价值。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音乐素质教学的策略

随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发布和落实,各个学校都逐渐开始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加强对艺术类课程的建设,特别是对于音乐学科,学校纷纷开始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音乐教学中,在不断地拓展和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能力的同时,要求音乐学科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帮助学生在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政水平[2]。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的融合提供帮助。

(一)营造音乐氛围,优化思政音乐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环境能够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度,从而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提升教学的效果[3]。特别是对于音乐这样的视听类课程,环境的影响价值则更加明显。因此,教师在思考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音乐课堂时,可以尝试从营造音乐氛围的角度入手,通过良好的音乐氛围和音乐环境,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思政精神和音乐魅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在创建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音乐教学环境时,可以从校园环境建设的角度入手,优化思政教学的音乐环境,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例如,学校可以在平时不定期组织一些音乐类型的教学活动,借助这样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来营造良好的音乐校园氛围和思政音乐教学环境,如组织音乐合唱活动、音乐节趣味比赛、音乐剧演绎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和接触更多类型的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后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打好基础。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多种主题的音乐,如在大课间、放学时播放不同主题、不同风格、不同背景的音乐,从而让学生接触更多风格的音乐,使学生在受到音乐熏陶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吸收能力和纳新能力。在开展课堂思政教育时,教师也要注重对音乐氛围的营造,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播放一些背景音乐,结合思政教学的主题,选择相应风格的音乐进行展示,以帮助学生净化心灵,促进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深入挖掘教材,培养综合素质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依据教材的内容和信息为学生设计教学方案的,可见教材的重要性[4]。课程思政视角下,音乐课堂同样离不开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教材现有内容进行挖掘,充分利用其中的思政知识,并据此来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接受课程思政教育,以提升教学的效果,实现教学目标。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关注音乐教材中的知识点,还要注重将教材和思政知识进行融合,为学生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让思政教育和音乐课堂实现很好的融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5]。例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部分内容时,教师便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这篇音乐和黄河有关,但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黄河,因此对这首曲目的共鸣程度较低,没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笔者结合这篇曲目的背景故事和风格,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些和抗日主题有关的视频及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壮烈场景,并产生和作品之间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借助这篇曲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三)利用学科特点,深化情感体验

将思政教育融入音乐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渗透思政理念,还需要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采用合适的融合方式,从而实现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利用多样性特点,激发学生情感

在借助音乐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时,教师可以适时地为学生设计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音乐激发内心的情感,感受其中的思政理念,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例如,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曲调的风格和创作背景来思考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思想和品德[6]。例如,《苏武牧羊》这首曲目是通过一些曲调的变化及歌词的内涵来展现当地人们的民族精神和习俗特色的,表现了苏武被匈奴人扣押后宁死不屈、坚决不降的精神。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民族的角度设计一些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对当地人们的敬佩之情,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效果。

2.利用综合性特点,强化情感体验

每个音乐作品都包含了丰富的语言内涵、语境魅力,都是对情感和精神的综合呈现。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联想。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解读,以帮助学生全面地学习和体会音乐的魅力。在这个过程里,学生能够获得思想感染,丰富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高校音乐《春江花月夜》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进行综合的解读。这是一个古典的音乐曲目,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背景故事、音乐曲调特点等进行讲解来帮助学生进行综合解读,以培养学生对山水等景色的热爱,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又如,在教授《十面埋伏》时,教师可以对这首歌所讲述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感受当下的历史情感等。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重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我们要加强对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视,在音乐课堂中融合思政教育,以帮助学生获得道德品质成长,在提升音乐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情感音乐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