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宏州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及亮点特色

2021-11-27

创造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叶猴德宏

郭 山

“德宏”,系傣语,意即“怒江下游的地方”。德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我国唯一属于伊洛瓦底江水系流域的热带区域,是我国距印度洋孟加拉湾最近的、受西南季风影响最大的地区。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动植物物种丰富,加之高山峡谷和盆地相间,形成了从热带到温带的众多生境类型。

一、德宏州基本情况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 部,地 处 东 经 97°31′~98°43′,北 纬23°50′~25°20′之间,属南亚热带气候,平均海拔800~1300米,年均气温18.4℃~20.3℃,年降雨量1436~1709毫米,年日照时间2281~2453小时。德宏区位优势独特,东和东北与保山市龙陵县、腾冲市相邻,西、北、南三面与缅甸接壤。东西最大横距12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70千米,辖区面积11526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的2.9%,其中山区占88%、坝区占12%。境内最高海拔在盈江县大娘山(3404.6米),最低海拔在盈江县那邦镇(210米),立体气候较为明显,优异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德宏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有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素有“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和“鸟类物种博物馆”的美称,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二、德宏州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

德宏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全州森林面积76.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8.78%;境内记录有高等植物339科1908属6033种,种类占全国植物种数的22.3%、云南植物种数的33.5%;记录有陆生和水生脊椎动物725种,占全国总数的11.51%。在全国范围内,每5种高等植物中,就有一种可见于德宏,每10种陆生和水生脊椎动物中,就有一种可见于德宏。德宏既有热带、温带物种间的流通,又有东西不同季风气候环境下的物种过渡变化,因此造就了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德宏被誉为自然生态界的“中国亚马孙”,有“走进中国亚马孙,看遍天下珍稀鸟”的说法。德宏现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7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45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种类达72种。德宏现有鸟类716种,占了全中国的一半。菲氏叶猴中国最大种群在德宏;我国境内首次在野外拍摄到的灰腹角雉在德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最南记录点在德宏;中国科学家首次对一种长臂猿进行命名的天行长臂猿在德宏;线尾燕、花冠皱盔犀鸟、斑翅惊鸟、大长嘴地鹅等鸟种第一次在中国的正式记录点在德宏。

德宏在植物地理上位于泛北极植物区与古热带植物区以及东喜马拉雅植物区与滇缅泰植物区的结合部位,在动物地理上处于古北界与印度—马来亚界的过渡带,本区在地质历史上没有受到第四纪冰河期的影响,是许多古老生物类群的避难所,保存了许多古老原始的动植物种类,是我国印缅热带生物地理区系资源最集中、最典型的区域,是我国唯一属于伊洛瓦底江水系流域的热带区域,距印度洋孟加拉湾最近的、受西南季风影响最大的地区,是我国大陆水热条件最优越的区域。年均气温18.4℃,年降雨量1436~1709毫米。这里高山峡谷和盆地相间,形成了跨越从热带到温带众多的生境类型,可划分为8个植被类型,18个植被亚型,47个群系,61个群落,是我国森林资源宝库的“黄金十字带”,是名副其实的“云南野生动植物王国王冠上的明珠”。

德宏是中国唯一分布有5种犀鸟的地方;是菲氏叶猴全国最大种群的栖息地;是黄嘴河燕鸥在中国最后的家园;是全国西南桦、石斛和竹种资源收集保存最多的地区。近年来,德宏州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以来,全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最优质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着力在保护生态环境上下苦功、做实事、求实效,美丽生态德宏建设卓有成效。德宏建立有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大盈江—瑞丽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陇川县国家森林公园等9个自然保护地。近年来,开展了中国首个以地州为单位的“自然影像中国·美丽生态德宏”全方位自然生态摄影年拍摄活动,成立了全国首支自然生态保护志愿者服务队,实施了珍稀野生动物智慧24小时在线监测建设项目,开展了天行长臂猿、菲氏叶猴、黄嘴河燕鸥种群数量、生境监测,搭建了鸣叫监听监测平台。实施了“绿盾2018”“全国保护地大检查”“自然保护区违规违法行为整治”“绿剑2018”“保护亚洲小爪水獭”“禁捕渔”“打击乱捕滥猎和非法经营候鸟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同时还与英国BBC、央视《自然的力量》栏目、《森林与人类》杂志、云山保护组织(大理白族自治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中心)、嘉道理中国保育部、香港观鸟协会、大理观鸟协会、北京巧女基金会、猫盟等合作,共同推进德宏生态保护宣传工作。

三、德宏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亮点

(一)中国犀鸟谷

犀鸟谷辖区总面积49588.05亩,属典型的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植被,海拔在240~1700米之间,海拔梯度较大,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德宏有记录鸟类716种,占云南省的71%,占全国的51%。鸟类资源:目前,全国有1445种鸟类,德宏境内就有716种,盈江县共记录鸟种710种以上,被誉为“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中国犀鸟谷”分布有500余种。旗舰物种——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豚尾猴、熊猴、菲氏叶猴、蜂猴、灰孔雀雉、圆鼻巨蜥、伊江巨蜥、印度穿山甲、眼镜王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黑熊、猕猴、水鹿、花冠皱盔犀鸟、双角犀鸟、冠斑犀鸟、原鸡、白鹇、黑鹇等。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盈江凤仙花、阿萨姆娑罗双、篦齿苏铁、萼翅藤、云南蓝果树、东京龙脑香。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鹿角蕨、四树木、西南紫薇、千果榄仁、董棕、五种桫椤(白桫椤、桫椤、毛叶黑桫椤、大叶黑桫椤、中华桫椤)、滇藏榄、观音坐莲等。

犀鸟谷石梯村依托丰富的鸟类资源,采取“政府+协会+合作社”的模式,建设观鸟特色村寨、规范鸟类监测点、规定生态休养期、开展鸟类跨国联合保护,举办“国际观鸟节”,形成“观鸟旅游”大环境。鼓励群众到鸟类监测点当志愿者,当“鸟导”,从事餐饮、住宿等服务,每年接待观鸟游客2万多人次。

(二)大娘山:天行长臂猿栖息地

大娘山海拔3404.6米,是德宏州境内的第一高峰。于2011年被划入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藤枣、长蕊木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滇桐、水青树、十齿花、贡山厚朴、观音坐莲、桫椤、云南梧桐。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天行长臂猿、熊猴、红鬣羚、云猫、林麝、豚尾猴、云豹、熊猴、灰叶猴、蜂猴、白鹇、灰腹角雉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鬣羚、云猫、猕猴、黄喉貂、狐狸、黑熊、毛冠鹿、小熊猫、巨松鼠等。2017年2月在大娘山首次拍到我国境内第一张野外灰腹角雉(国家一级)的宝贵照片,目前大娘山分布的天行长臂猿有24群,73至77只。

(三)那邦:热带雨林龙脑香群落

那邦全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7℃,年降水量2655毫米,是我国印-缅热带生物地理区系资源最集中、最典型的区域,受西南季风影响,水热条件极其丰富,区内典型的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好,分布有我国纬度最北、面积最大的龙脑香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特别是分布着许多独特的伊洛瓦底江水系的珍稀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萼翅藤、东京龙脑香、藤枣,二级保护植物阿萨姆娑罗双、千果榄仁、鹿角蕨、桫椤、董棕、合果木等在该区域也有广泛分布;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居民在该区域种植了柚木和云南石梓等高端用材林600余亩,为研究其价值提供了场所。大娘山分布有国家珍稀植物萼翅藤、东京龙脑香、鹿角蕨、四数木、西南紫薇、千果榄仁、董棕、五种桫椤(白桫椤、桫椤、毛叶黑桫椤、大叶黑桫椤、中华桫椤)、观音坐莲、斜翼、大叶风吹楠、藤枣、小叶红光树、尖叶铁青树、缅无忧花、大果藤黄等。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豚尾猴、熊猴、菲氏叶猴、亚洲小爪水獭、蜂猴、孔雀雉、圆鼻巨蜥、伊江巨蜥、中华穿山甲、眼镜王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猕猴、水鹿、花冠皱盔犀鸟、双角犀鸟、冠斑犀鸟、原鸡、白鹇、黑鹇等。榕树王:属于铜壁关老刀弄寨,属于保护区试验区。为桑科榕属高山榕,树冠覆盖面积9.2亩,300多枝气根,入土长成新树干的就有168根,树龄约300多年,每年仍有10多条气根在增加,是我国目前发现最大的榕树,因此被誉为“华夏榕树王”。繁育基地:为加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拯救和人工繁育,鉴于那邦老象坪子得天独厚的水热条件,2016年管护局在那邦老象坪子开始建设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人工繁育和近地就地基地,2020年在中央预算内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完成基地扩建,建成遮阴滴灌苗圃4亩、育苗实验室1间,并有序开展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人工繁育工作。截至目前,已繁育有东京龙脑香、滇藏榄、千果榄仁等20多种濒危保护植物,共计14000余株,用于生态修复6600株,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繁育成效显著,物种基因得到有效保护。基地的建设得到州、县政府及各部门高度重视,先后迎来州、县各级各部门领导的亲临指导,并对基地开展的工作给予了认可。其中在《云南日报》推出的“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接续奋斗 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系列报道中,基地建设被以“小基地发挥大作用”为题写入全州工作亮点。

(四)云南盈江国家级湿地公园:守护中国最后的河燕鸥保护与繁育案例

大盈江发源于腾冲北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她带着横断山脉刚毅的性格和厚实的情感,在山间奔流进入盈江境内,经由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流出国境,汇入伊洛瓦底江,注入印度洋。国内全长204.5千米,盈江县境内长145.5千米。盈江县的傣族村寨大多分布于大盈江两岸,翠竹掩隐、风光秀美的平坝上,这也是大盈江两岸季雨林保存完好的原因之一。这里是我国数十种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有四籽柳群落、高榕群落、柳叶润楠群落、四蕊朴群落等典型的植物群落,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地位。其中滇桐属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物种,统计资料显示,滇桐在我国种群数量仅存30余株,属高度濒危的植物物种。调查资料显示,生活在大盈江流域的野生动物多达228种,其中就有野灰鹤、黄嘴河燕鸥、黑颈鹭鸱、黑翅鸢等代表的数十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每到秋冬来临,就有数不清的候鸟来到这里越冬,其中就有赤麻鸭、普通秋沙鸭、白鹭、苍鹭、牛背鹭、大白鹭等,分布在大盈江流域的动物还有眼镜蛇等。

(五)套餐式绿色防控技术德宏跨境生态安全研究与推广应用:中缅合作项目

一直以来绿色防控都是各自为战、没有组合成取长补短的套餐技术,也没有持之以恒的实施技术,所以绿色防控效果差,不得不大量使用农药才能保证农业经济作物产量。实施套餐式多技术协同德宏跨境地区生态安全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的总目标是整合传统技术、研发新技术,提高绿色防控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消除农残危害,确保德宏跨境地区生态安全,具体目标有五个:一是强化突出胡蜂、鸟、变色龙等多种天敌动物在绿色防控中的作用,转变生物防控技术没有创新和效果不理想的状况。二是将以胡蜂等多种天敌动物为主导的新生物防控技术和间栽防控技术、诱导防控技术、气候防控技术等组合成技术套餐,对跨境迁飞害虫实施持之以恒的协同防控,将害虫消灭在初发阶段,达到少用农药,有虫不成灾的绿色防控效果。三是制定套餐式多技术协同绿色防控技术标准,编写技术手册,培训技术员,创建跨境地区绿色防控手机网络公众号。构建跨境地区害虫状况、天敌动物状况、气候变化状况三类信息实时监测、预警大数据系统。四是创建以天敌动物的经济效益、绿色产品经济效益、国家绿色防控项目经费、政府相关政策支撑的“森防部门+企业+农户”模式的可持续实施套餐式多技术协同绿色防控项目的示范区。

(六)全国菲氏叶猴最大种群栖息地:芒市

2018年1月,自然生态摄影师郑山河在芒市发现300余只菲氏叶猴,后经中科院昆明动植物研究所2018年开展的芒市菲氏叶猴栖息地科学考察报告显示:该区域菲氏叶猴共计5群320只左右,是目前国内在单一地区发现的最大菲氏叶猴种群。目前已在芒市镇河心场菲氏叶猴栖息地安装网络高清摄像头、热成像双光谱网络云台摄像机和 “德宏州野生动物智慧在线观测”监控摄像机。同时,芒市积极争取社会公益性组织对芒市菲氏叶猴保护的支持。2019年6月,芒市菲氏叶猴保护地低碳生态示范村项目启动,该项目由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捐资200万元建设,主要开展树种改造、林下经济发展、节能减排技能技术培训等工作,项目实施将有效提升芒市菲氏叶猴保护地村民自发保护意识及降低村民生活、生产发展对森林资源的依赖。

(七)古老生物的避难所:瑞丽

我国唯一属于伊洛瓦底江水系流域的热带区域,是我国距印度洋孟加拉湾最近的、受西南季风影响最大的地区,也是我国大陆水热条件最优越的区域。全州最高海拔3404.6米,最低海拔210米,垂直高差达3194.6米,不同的海拔形成不同的森林分布带,生态垂直分布带明显,立体气候显著,加之高山峡谷和盆地相间,形成了跨越从热带到温带众多的生境类型,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物种类群,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区内还分布有中国纬度最北、连片面积最大的龙脑香热带雨林。全州境内记录有高等野生植物339科1908属6033种,其中:原生植物有5349种,引种栽培植物684种,高等植物占全国总数2.7万种的22.3%,占云南省1.8万种的33.5%。目前已累计引种保护高等植物1000余种,其中迁地保护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60余种;引种珍稀、濒危、特有植物400余种;收集保护以蕨类为主的喜荫植物100余种;引种竹种400余种;扩繁珍稀、濒危、特有植物10万余株,特别是对极小种群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萼翅藤、云南省一级保护植物滇藏榄进行迁地保护和成功扩繁,有效地保护了当地极小种群物种。

(八)德宏珍稀野生动物智慧在线观测系统及“网上动物园”建设

智慧在线观测项目建设包括监控前端、后端设备、软件平台、系统集成。项目在芒市河心场建成了2个菲氏叶猴信息采集点、盈江犀鸟谷建成了4个犀鸟信息采集点、盈江支那香柏建成了4个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信息采集点,共建成10个信息采集点,每个采集点2个机位,共20个机位。在德宏传媒集团国际互联网德宏新闻中心机房配备了服务器、硬盘录像机、视频剪辑电脑等系统后端设备。在州委、州政府、国际互联网德宏新闻中心、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盈江县政府会议室建设了系统观测显示大屏。系统后台运行维护由项目承建单位云南北纬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安排专人负责。系统通过前端高清监控、超远距离传输、智慧观测平台的建设,经反复调试,系统连续拍摄到了双角犀鸟、冠斑犀鸟、花冠皱盔犀鸟、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菲氏叶猴、红腿小隼、灰孔雀雉、原鸡、赤麂、巨松鼠等野生动物的影像资料。实现了对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冠斑犀鸟、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菲氏叶猴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系统还满足了特定用户通过“掌上德宏”APP平台隔空实景观看德宏州旗舰物种野外活动的美丽动人画面,开辟新的生态教育和宣传新平台。系统建成后,受到国家、省、州相关部门的重视,先后接入了中央电视台、秘境之眼、云南省林业厅林业视频整合共享平台及德宏州森林公安局情指中心,均实现了在线观测。

2018年11月23日,德宏州珍稀野生动物智慧在线观测系统正式上线。系统的运行,有利于保护区内旗舰物种的全面观察和深入研究,从而掌握其生存状况、出行规律。为保护区开展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及其他珍稀野生动物的监测、保护和深入科学研究提供条件。系统上线以来,共剪辑野生动物精彩活动视频268个,其中高黎贡白眉长臂猿20个、菲式叶猴45个、双角犀鸟33个、花冠皱盔犀鸟38个、冠斑犀鸟27个、大皇冠啄木鸟31个、红腿小隼47个、其他动物27个。系统拍摄成果连续接受央视、《云南日报》、德宏电视台的采访,并在《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等平台播放。项目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为“一部手机游云南”德宏网页和“魅力中国城”竞演提供珍贵的影像和图片资料,有力促进美丽生态德宏宣传,大力提升德宏知名度。系统的正式上线,对德宏州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互联网﹢保护区管理与研究”、美丽生态德宏宣传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九)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热带区域的最西部,与缅甸接壤,是中国唯一具有伊洛瓦底江水系热带生物区系的地区。保护区内有云南娑罗双、盈江龙脑香等标志性热带雨林植被,以及菲氏叶猴、天行长臂猿、犀鸟等热带动物。由于未受到第四纪冰河期的影响,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成了许多古老生物类群的避难所。在全国范围内,每5种高等植物中,就有1种可见于该区,每10种陆生和水生脊椎动物中,就有1种可见于此。这里被誉为“中国的亚马孙”,有“走进中国亚马孙,看遍天下珍稀鸟”的说法。保护区现有鸟类716种,占全国的一半,这里是中国唯一能观测到5种犀鸟的地方,是中国菲氏叶猴最大种群栖息地,也是人类最近的远房亲戚——数量不足100只的天行长臂猿生活的乐土。保护好这一区域的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境,对拯救和发展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叶猴德宏
德宏 生态摄影“朝圣地”
叶猴与树懒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中缅胞波情 共饮一江水 德宏中缅胞波狂欢节
悬崖上的伊甸园
值得期待的未来
白头叶猴喀斯特石山的精灵
世锦“宝贝”白头叶猴
叶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