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尼斯商人》中的语言艺术探析

2021-11-27叶翠菊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夏洛克

叶翠菊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莎士比亚在创作《威尼斯商人》的过程中,深受英国现实社会环境的影响。此时英国经济繁荣发展,戏剧的整体基调较为乐观、开朗、向上,是融合友谊、爱情的高度赞扬,表达出作者希望以人文主义思想来解决英国社会的现实矛盾。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与其故事情节和语言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莎士比亚与《威尼斯商人》简介

(一)莎士比亚简介

莎士比亚也被称之为莎翁,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产生的巨人,同时是伟大的戏剧天才、诗人。莎士比亚1564年4月出生于一个小镇上的富裕家庭,早期莎士比亚曾在剧院工作,做过打杂和演员,伴随剧团到各地演出担任配角,后来做起编剧。最初莎士比亚是和别人合作,共同对旧剧本进行改造,在不断累积经验后开始独立艺术创作。莎士比亚的艺术创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作的主要是歌剧、历史剧和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正是在此时期诞生。莎士比亚的作品以饱满乐观为主,融入了人文主义思想,即便是悲剧题材,同样有一定的喜剧色彩。第二阶段,莎士比亚经历了英国社会矛盾突起,逐渐意识到自身人文主义思想与现实社会的巨大差距,思想由乐观转为忧郁,创造了《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等一系列悲剧作品,此时期所创作的作品更契合英国现实社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第三阶段是莎士比亚创作神话剧阶段,此时期作品通常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充满浪漫主义思想。例如,《暴风雨》则是此时期最为杰出的代表作品。莎士比亚所创造的戏剧,不仅情节内容十分丰富,且艺术结构严谨,人物塑造十分多面性,形成了富有鲜明特征和丰满情感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的作品,语言艺术魅力极大,词汇运用高达17 000多个,巧妙地将文学语言与民间语言相结合,更增添了人物形象的生动性,更突破了悲剧与喜剧的界限,让两者相互混合,让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真实的人物形象,从而使莎士比亚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二)《威尼斯商人》简介

《威尼斯商人》创作于16世纪,此时英国由伊丽莎白女王统治,资本主义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状态,社会逐渐趋于稳定,经济十分繁荣。然而16世纪末期,英国社会矛盾等问题逐渐凸显,由于城市与农村贫富差距得不到缓解,且有扩大趋势,底层人民群众的生活十分贫苦。此时英国自然灾害频发,底层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莎士比亚逐渐认识到自身人文主义思想,与英国现实社会之间的巨大差距。因此,《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诞生,是对英国当时社会现象的揭示。这部作品的叙述主要围绕两条逻辑主线:第一条是鲍西娅择偶;第二条是鲍西娅与夏洛克法庭中的辩论。故事讲述的是安东尼奥在自己朋友巴萨尼奥向鲍西娅求婚的过程中,为了帮助他不惜借高利贷,用自己的商船作为抵押,所签署的合同同样十分狠毒,如果安东尼奥无法按照约定还钱,将被割下一磅肉。然而天不遂人愿,安东尼奥的商船在海上行驶的过程中接连出现诸多事故,没有办法按照约定期限偿还高利贷。债主夏洛克将安东尼奥告上法庭,要求他履行合同割下一磅肉。此时安东尼奥束手无策,面临着危急关头,而自己朋友的未婚妻假扮律师,在法庭中与夏洛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逐一将夏洛克的阴谋破解,挽救了安东尼奥。而夏洛克也由于没有获得成功赔掉财产,最终鲍西娅与巴萨尼奥完成了婚礼。这部作品中,作者针对不同的人物性格,运用了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诸多修辞手法,这进一步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让作品阅读更加流畅且具有语言艺术。

二、《威尼斯商人》的语言艺术解读

(一)激起矛盾,体现人物性格

《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是围绕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矛盾而展开的,作为主要冲突揭示了故事发展的高潮,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签署了割肉协议,之后在法庭中双方展开了激烈交锋。鲍西娅在与夏洛克的争辩过程中,尝试了诸多方法均获得失败,只能继续在庭审中与夏洛克争辩,这时鲍西娅让安东尼奥将自己的胸膛裸露出来,此时夏洛克早已经迫不及待,他朝着安东尼奥的胸膛大喊,希望能够立刻在他胸口上切一磅肉,这样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事实上,夏洛克这种邪恶的想法仅仅是想要取了安东尼奥的性命,在法庭中他也同样没有丝毫掩饰。这时的夏洛克已经被自己的邪恶冲昏了头脑,在法庭中大喊道“这位法官是丹尼尔啊”“多么优秀的青年啊”“这是一位公平正义的好法官啊”“别再浪费时间了,请赶紧宣判吧”。接连5次的高声呐喊并赞美鲍西娅,实质上是想将其迷惑,继而实现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面对无法规劝的夏洛克,鲍西娅只能说“根据契约,他身上的一磅肉的确是你的,法庭也会为你主持公道”。此时夏洛克开始更加疯狂,在法庭中肆无忌惮的大喊大叫“好啊,请准备开始吧”。夏洛克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在挑衅鲍西娅与法官,同时也切断了自己的退路。鲍西娅缓缓地对夏洛克说“慢着,契约中没有允许你取她的一滴血,只写明一磅肉,请你准备动手割肉吧,但是不允许留一滴血,肉也不准超过或不足一磅,否则按照法律,你的财产将全部充公!”此时的夏洛克才开始逐渐理性,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退让着说“我愿意接受三倍数的还款,放了那基督徒吧!”面对鲍西娅的步步紧逼,最终夏洛克不得已又说,或者只要拿回本金即可,放过我吧。鲍西娅坚持说,只允许夏洛克取一磅肉,不会给他一分钱,夏洛克见此慌忙想要撤诉。见此状,鲍西娅阐明“按照本地法律,异邦者想要杀害公民,证据确凿,将没收其一半财产给受害者,另一半充公,并听从公爵的审判,你赶紧跪下向公爵求饶吧!”这些对话中体现出鲍西娅在面对危机时的冷静、淡定与机智,同时更散发着人性主义光辉,是一位具备诸多优点的女性形象。而夏洛克,通过语言艺术揭示出他肮脏的内心与贪婪的形象,两人之间所运用的不同语言风格,鲜明的对比彰显出不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二)制造气氛,推动故事发展

《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中,生动形象的人物刻画,加之不同语言艺术彰显不同人物性格特征,巧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读者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首先,在戏剧刚开始,人物语言的运用则刻意的渲染了紧张的氛围,似乎为这个舞台蒙上了一层黑布,同时亦为后续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了铺垫作用。最初面对安东尼奥与夏洛克,公爵是希望能够两人达成和解,所以一直试图为两人进行调解,但夏洛克始终坚定地拒绝,连公爵都十分愤怒,并且说“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慈悲心和怜悯心的恶汉。”两人对峙的过程中,尽管安东尼奥的朋友说愿意偿还夏洛克三倍数的欠款,但他仍然不同意。公爵尝试规劝夏洛克,可他却用基督徒虐待奴隶的说法,让公爵不得不停止。此时的安东尼奥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面对夏洛克的种种怨恨,只能选择接受。而夏洛克也逐渐露出了自己凶狠的另一面,认为割下安东尼奥一磅肉,只不过是拿走一块毫无价值的腐肉而已,他如此残忍,揭开了自己悲剧结局的帷幕。其次,运用语言艺术描写出当时审判场已经相对混乱的局面,这也将整个戏剧推向了高潮,借助人物语言描写,似乎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紧张着期待接下来的情节如何发展。巴萨尼奥询问夏洛克为什么如此用力磨刀,而夏洛克的回答充满了杀气,十分恶狠地说将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此时安东尼奥的朋友十分愤怒,破口大骂“你这个万恶不赦的狗,你怎么不怕死后下地狱?你活在这个世上,真是老天无眼啊!”夏洛克见此并不心软,还十分有力地回击道“除非你能将我这一张契约上的印章骂掉。”此时的夏洛克已经做好了动手的准备,他想要安东尼奥的性命已经人尽皆知,正是在鲍西娅的指引,以及安东尼奥朋友的咒骂下,夏洛克完全暴露了自己所有的企图,整个审判场面如同一场暴风雨,十分混乱地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最后,最终戏剧结尾部分的语言是欢快而美满的,安东尼奥的朋友们似乎已经感到绝望,而夏洛克此时认为自己已经胜利,开始露出胜利的喜悦神情。但此时机智的鲍西娅打破了这种局面,他对夏洛克割下一磅肉的要求,让夏洛克彻底陷入了被动。鲍西娅以犀利且让人意外的语言,打破了紧张而混乱的法庭氛围,让夏洛克失去了所有的财产。戏剧的结尾,描绘出夏洛克失去所有的窘态,运用语言艺术体现出喜剧色彩。

(三)借助修辞,形成论辩气势

《威尼斯商人》创作的过程中,作者莎士比亚所运用的创作手法和语言艺术十分别出心裁。在进行戏剧人物刻画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文学作品常用的修辞手法,例如反问、对比、比拟、比喻、排比等。为更好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同时亦体现出个人语言情感上的表现能力,引导读者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了解人物的真实思想,对不同的人物形象形成了不同的感受,或是喜欢或是憎恨,作品的可看度大大提高。例如在法庭中,安东尼奥的朋友试图劝夏洛克与安东尼奥和解,关于劝说的语言描写“请千万不要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置之死地。”“初次的无意冒犯,请不要再使其萌芽成仇恨的树苗。”面对这样的劝说,夏洛克甚至更为愤怒,在法庭中大喊道“开什么玩笑呢?你自己说说,你愿意被毒蛇咬两次吗”。作者莎士比亚关于夏洛克语言的描写,则运用了比喻手法,不仅回击了对方的要求,同时似乎增添了自己复仇的合理性,让人无言以对。然而事实上,夏洛克自己才是自己比喻中那条毒蛇,十分凶狠残忍,别人只能接受他的愤怒,没有丝毫办法应对。在朋友劝诫夏洛克,但遭到拒绝后,安东尼奥说“你现在和这个犹太人讲道理,就犹如站在沙滩上,让大海的浪涛降低他咆哮的威力,责问豺狼虎豹为什么害得母羊因为失去它的孩子而哀啼,又好像是叫那山上的松柏树,在受到风儿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晃脑,发出飒飒的声音。如果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这个犹太人心肠变软,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找到比这个心肠还软的东西了!”这里作者对安东尼奥语言的描写,同样连续运用了修辞手法,用各种比喻来形容夏洛克铁石心肠,这残忍并不会因为别人劝说而心软。这段台词在阅读的过程中,因为莎士比亚语言艺术,并不会感觉晦涩难懂,而十分顺畅地将夏洛克的残忍形象描绘出来。作者在《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如此多的比喻修辞手法,每一处均刚好落在实处,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彰显出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

三、结语

莎士比亚在戏剧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运用了十分独特的语言艺术,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悟语言诗化的特点,感受语言艺术魅力所营造出的境界及带给读者的享受。《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喜剧作品,通过他的语言艺术描写,能够鲜明的感受每一个不同人物特点,鲍西娅的机智聪慧、夏洛克得残忍狠毒、安东尼奥的软弱无能,让每个人物形象均如此鲜活。另外,作者多样化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读者充满阅读兴趣,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和故事情节如何发展,在阅读中感悟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夏洛克
危机中如何展现领导力
谁杀了镇长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论《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忧郁的经济根源
看穿假象
快车上的讹诈
浅析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电影《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美
致命的渎职
夏洛克·福尔摩斯怎样改变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