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我国经济现代化分水岭:动因、问题与前景

2021-11-27王少泉马喜梅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分水岭助推现代化

王少泉,马喜梅,3

1.云南师范大学 历史与行政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云南 昆明 650504;3.云南行政学院 民族和文化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99

改革开放后我国持续推进经济现代化进程,基于量变催生两次质变,即分别在1992年及近年催生我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两个分水岭: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数字经济建设。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来看,我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两个分水岭的宏观动因是:宏观环境出现明显变化,必须推进经济现代化进程以适应宏观环境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新需求。第一个分水岭的微观动因主要有:经济思想的演进(创立邓小平经济思想);国内现实需求推动;外部环境的影响。第二个分水岭的宏观动因主要是:经济思想的演进(创立习近平经济思想);我国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诸多变革的推动。我国经济现代化第二个分水岭演进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某些地方领导者尚未认识到身处分水岭之中、推进分水岭演进的重要意义;某些地方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不佳,难以有效助推分水岭演进;推进分水岭演进过程中缺乏学术支撑。这些问题归因于多个方面: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有待优化;数字经济建设机制建设有待强化;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待强化。

从国内外学界现有研究来看,一些研究者撰文分析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意义、挑战和途径等,如:韦弗(Weaver M A D)指出,中国构建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对诸如投资等领域产生了显著影响[1]。刘伟指出,这一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2]。胡亚莲指出,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相关论述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与创新[3]。在我国推进数字经济建设面临的问题、问题的成因及推进途径等问题上,吴晓怡和张雅静指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排名方面,我国排名全球第二,但在数字化基础设施、人才创新能力方面落后于一些西方国家[4]。

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分水岭展开分析能够发现:两个分水岭与我国经济建设的理念、目标及制度这三者共同形成的框架密切相关,两个分水岭形成过程中展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哲理;推进我国经济现代化第二个分水岭的过程中存在少量问题,这些问题归因于多个方面;第二个分水岭的前景美好,实施一些举措能够有效推进这一分水岭的进一步演进。

一、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我国经济现代化的两个分水岭

(一)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第一个分水岭

1.情况概述

邓小平南巡(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期间,在讲话中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18日)正式提出建立这一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第一个分水岭。催生这一分水岭面临的难度极大:此前从无任何国家构建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的一大成功创举,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最重要内容,这有效助推了我国的经济现代化进程。第一个分水岭并非在没有根基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此前,我国已经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十余年,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诸多成绩,为这一分水岭的出现奠定坚实基础。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来看: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现代化进程在快速推进,这是“变是唯一的不变”的直观展现;经济现代化并非匀速推进,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的诸多举措,是我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量变。第一分水岭则是我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质变;第一个分水岭的出现,是宏观环境、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个分水岭呈现期间,邓小平经济思想正式成型,助推了分水岭的演进;第一个分水岭的影响力时长约为20年,即中共十四大召开直到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前——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在这一时期针对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了很多观点,有效助推我国的经济现代化进程。但从本质上来看,这些观点都是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框架,因此都归属于第一个分水岭时期;第一个分水岭呈现期,我国当时的经济建设理念得到有效践行、经济建设目标得以实现,尤其是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框架,为第二个分水岭的出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2.宏观动因和微观动因

宏观动因是:宏观环境出现明显变化,必须推进经济现代化进程以适应宏观环境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新需求。

微观动因主要有:首先,经济思想的演进。改革开放之前的较长时间内,第一代领导集体大多认为构建并运行计划经济体制能够有效助推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之后,第二代领导集体认识到在新环境中有必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逐渐催生邓小平经济思想,这一经济思想的出现及践行助推了我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第一个分水岭的出现。

其次,国内现实需求的推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商品经济获得一定发展,经济领域出现对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明显需求,这些需求的出现有效助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进而在我国生成一种“路径依赖”状态,即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为一种宏观态势,最终催生我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第一个分水岭。

再次,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基于本国实际情况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并不意味着这一过程完全没有受到任何外部影响。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国家全面推进民营化运动,苏东国家也在“剧变”之后用市场经济体制替代计划经济体制,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推进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催生第一个分水岭具有一定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外部环境与第一个分水岭这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第二个分水岭

1.情况概述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某些领域甚至出现显著革新。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经济现代化作出诸多重要指示,基于此逐渐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经济思想的大部分内容不再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框架,而是有效革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内容。一方面,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与此前的指导思想存在明显不同,出现了层次上的显著提升;另一方面,21世纪初,我国开始推进数字经济建设,我国的经济活动由此同时存在于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中,这是历史上从未出现的情况。这两大因素共同催生了我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第二个分水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的经济现代化带来诸多益处。如: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使空间对就业的限制明显减弱;更为重要的是数字经济的发展降低了物质积累带来的不公平。

我国经济现代化的两个分水岭存在一些异同。相同点如:都存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推进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都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红利等为根本目标;都形成了新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两种经济思想都为分水岭的演进提供了强有力指导和支撑。一些研究者只重点关注这些相同点,如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进与不断完善,却未能注意到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已经出现第二个分水岭,这主要表现于两个分水岭的不同点之中。

不同点如:分水岭的指导思想、任务及所处宏观环境等明显不同,更为重要的是与催生第一个分水岭的难度相比,催生第二个分水岭的难度相对较小。两个分水岭均是我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但第二个分水岭并非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而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在虚拟空间出现之后将经济领域的活动从实体空间扩展至虚拟空间中并展开相关机制建设等。这一情况也是量变之后出现质变、“变是唯一的不变”的直观展现,也是宏观环境、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整体而言,我国经济现代化的两个分水岭既存在区别也存在联系。两个分水岭的区别是生成第二个分水岭的必要、必须条件。如果不存在区别,那么第二个分水岭就是第一个分水岭的一个部分亦或延续,在第一个分水岭形成的“惯性作用”下继续推进经济现代化进程,即助推第一个分水岭继续发挥影响力。当然,两个分水岭之间是一脉相承的,重要表现是两个分水岭存在一些共同点。最明显的共同点是两者都我国经济现代化这一渐进变革过程中的两次显著革新,即都属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范畴,二者的革新基础及所遵循的原理是相同的。

2.宏观动因和微观动因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来看,我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第二个分水岭的宏观动因是:数字时代来临之后,我国经济活动所处环境明显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解决变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建设从实体空间扩展至虚拟空间中,并展开相关机制建设等。此外,数字时代的来临催生了虚拟空间,诸多原本仅存在于实体空间中的活动扩展到虚拟空间中。经济建设作为一种重要活动,也出现于虚拟空间中(如出现大量网店),由此在虚拟空间中有效强化数字经济建设成为一种现实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在数字时代,我国必须有效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否则必然被数字时代抛弃、落后于诸多(建设数字经济的)国家,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错失崛起机遇。

我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第二个分水岭的微观动因主要有:第一,经济思想的演进。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已经开始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预见到数字建设对我国发展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由此开始推进“数字福建”建设,并于近年开始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数字经济建设是“数字福建”“数字中国”建设十分重要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出现及践行,进一步促使这些因素共同助推了我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第二个分水岭的出现。

第二,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助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改变国内经济结构,推进经济现代化进程。数字经济的运行及发展有赖于数字经济平台的存在及有效运作,数字经济平台的存在及有效运作则有赖于数字技术的有力支撑。近年,我国的数字技术获得快速发展,为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尤其是有效支持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及扩大,进而助推我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第二个分水岭的出现。

第三,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诸多变革助推经济现代化进程。20世纪末,我国与诸多西方国家同步进入数字时代,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存在一些劣势。如:我国的非网民占比较大,2020年我国非网民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比约为33%,意味着这些非网民难以参与数字经济发展,极有可能成为被数字时代“抛弃”的群体。这个被“抛弃”的“部分”会阻滞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鉴于此,我国各级政府在党委领导下实施诸多举措降低非网民占比、优化数字经济的发展环境及运行机制等,助推第二个分水岭的出现。

第四,第一个分水岭夯实第二个分水岭的出现基础。第二个分水岭出现于第一个分水岭构建的基础之上,尤其是第一个分水岭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框架,使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不必继续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是可以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致力于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如:针对数字时代全面来临这一变化,切实发展数字经济,我国的经济“版块”由此从仅有实体经济演进为同时拥有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两大版块,并助力第二个分水岭的出现。

二、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我国经济现代化第二个分水岭的问题及成因

(一)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我国经济现代化第二个分水岭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我国经济现代化第二个分水岭的一些问题阻滞了这一分水岭的全面“扩张”,即导致分水岭未能全面发挥其张力。主要问题是:

首先,某些地方领导者尚未认识到自己身处分水岭之中、推进分水岭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场合强调指出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有效助推我国经济现代化第二个分水岭的演进。但是某些地方领导者尚未认识到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现代化第二个分水岭之中,依然秉持上一个分水岭中形成的诸多理念,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也就未能有效助推我国经济现代化第二个分水岭的演进。与这种情况密切相关的是:一些地方领导者尚未认识到推进分水岭演进的重要意义,在这些领导者看来,推进我国经济现代化第二个分水岭并非地方政府或基层政府应该考虑的事情,更没有认识到推进这一分水岭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情况下,这些地方领导者通常不会主动、积极地实施诸多举措助推第二个分水岭的演进,对分水岭演进形成一定负面影响。

其次,某些地方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不佳,难以有效助推分水岭演进。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人口密集程度等差异较为明显,很大程度上导致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差异明显。如:当前时期我国东部诸多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西部一些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极少数地区甚至依然在“补工业时代经济发展的课”,尚未真正开始发展数字经济。这种不均衡状态必然对我国提升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形成阻滞,不利于分水岭演进。

再次,推进分水岭演进过程中缺乏学术支撑。近年,国内学界明显强化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研究,逐渐展开对数字经济建设的相关研究。一些国外学者也对我国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展开分析,取得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我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些地方政府较为有效地运用这些研究成果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事实上推进了分水岭的演进。但必须注意到:极少有研究者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大历史观对我国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展开研究,即极少有研究者指出我国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实质上催生了我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第二个分水岭。这一情况导致我国一些地方未能有效运用学术成果、基于宏观视角强化数字经济建设,也就难以助力分水岭的演进。

(二)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我国经济现代化第二个分水岭问题的成因

首先,某些地方领导者展开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形而上学观。某些地方领导者在展开经济建设过程中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而非采用联系、变化和全面的观点。从时间维度来看:这些地方领导者明显受到第一个分水岭的影响,但大多未能及时感觉到自己已经身处第二个分水岭之中;这些领导者极有可能关注自己所管地域或领域中的变化,但未能从宏观上观察我国的经济现代化进程,也就未能发现当前已经出现第二个分水岭,推进这一分水岭演进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空间维度来看:这些地方领导者将注意力更多地置于自己所管理的地域或领域,较少关注自己所管地域和领域之外、之上的情况,明显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这些情况催生了我国推进经济现代化第二个分水岭演进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其次,数字经济的发展环境有待优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具体到我国的经济现代化来看,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自然环境尤其是地理环境具有一定影响,即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较难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历史因素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即历史上的欠发达地区(缺乏工业时代的经济支撑)通常较难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建设主体的意识尤其是参与意识具有重要影响,即诸多主体不愿意参与数字经济建设的情况下,难以快速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客体的反作用大小具有一定影响,即客体难以有效反作用于主体的情况下数字经济通常不会快速发展;人才支持强弱具有明显影响,某些地方难以有效吸引数字经济建设人才,也就难以助力当地数字经济发展。我国某些地方或多或少存在这些情况,因而难以有效推进数字经济建设,进而对分水岭的演进形成负面影响。

再次,机制建设有待强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能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具体到数字经济领域来看,数字经济建设机制实质上对塑造数字经济建设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但是这一因素对数字经济建设环境存在影响的其它因素明显不同。如:机制对数字经济建设的情况具有显著影响,即这一因素对数字经济建设、对分水岭演进的影响力明显强于其它因素。第一分水岭出现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实体经济建设机制有效助推我国经济发展,诸多人员(包括众多公务员以及大量研究人员)认为,无须对实体经济建设机制展开变革。由此实体经济建设机制长期有效运行之后生成一种“惯性”,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数字经济建设机制的生成。受这一情况影响,我国少数地方尚未构建数字经济建设机制,一些地方的数字经济建设机制有待强化。这意味着我国一些地方的数字经济建设机制效能较低,难以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也就较难助推分水岭演进。

复次,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尚未有效深化。马克思主义认为变化由量变和质变共同组成,量变累积到一定阶段之后会出现质变。目前,国内学界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宏观上来看依然处于量变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学者极少以宏观视角对我国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展开深入研究。诸多刊物刊发的以数字经济建设为主题的论文多为定量研究;相关学术会议大多也基于中观或微观视角展开讨论,运用大历史观对我国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展开的研究极少;诸多研究者通常以中观或微观视角展开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尽管具有一定价值,但这些研究成果与现实所需(宏观研究)不符,也就较难为分水岭演进提供强有力学术支撑。这导致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者试图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建设时发现难以寻获理论支撑,也就难以助力分水岭的演进。

三、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我国经济现代化第二个分水岭的前景与推进途径

(一)前景

宏观上来看,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一直在推进经济现代化进程,基于量变实现质变,生成邓小平经济思想,在1992年催生第一个分水岭,助推我国经济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出现第一个分水岭之后,我国的经济现代化进程并未停滞,展现了“变是唯一的不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近年,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与这一过程相伴的是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受这些因素共同影响,我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第二次质变即第二个分水岭,我国经济现代化水平再次明显提升,而且第二个分水岭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我国的经济现代化进程。微观上来看,诸多因素会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进而强化我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第二个分水岭。甚至某些重大危机事件也会明显影响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如: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我国产生明显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影响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需求明显增强,数字经济乃至经济现代化的助推力随之增强。

(二)推进途径

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尤其是第二个分水岭的助推途径较多,这些途径共同组成一个整体,以整体形态发挥效能,有效解决这一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矛盾,而且这些途径伴随着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不断加以革新。主要途径有:

首先,消除某些地方领导者展开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形而上学观。有必要借助培训、学习等方式促使这些领导者在展开经济建设过程中拥有联系、变化和全面的观点。使其意识到:当前已经处于我国我国经济现代化第二个分水岭而非第一个分水岭之中;当前的经济现代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各地、各领域的经济建设是第二个分水岭的重要内容。受这种情况影响,这些地方领导者能够在关注自己所管地域或领域中变化的同时,从宏观上观察我国的经济现代化进程;在将注意力置于自己所管理的地域或领域的同时,关注自己所管地域和领域之外、之上的情况,降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一情况的出现率。

其次,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环境有助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进而推进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分水岭的演进。具体举措如:改善自然环境(如在风沙较大地区植树造林),吸引数字企业迁入;减少乃至消除劣势因素的负面影响,基于地方特色发展数字经济;强化数字经济建设主体的相关意识尤其是参与意识;强化数字经济建设客体的反作用,使这些客体能够有效反作用于主体,助推数字经济发展进而助力分水岭演进;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强化人才支持,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再次,强化数字经济建设机制。数字经济建设机制良好与否对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必须在党委领导下切实优化数字经济建设机制。具体举措如:强化宣传教育,使公务员尤其是部分领导者认识到优化数字经济建设机制的重要意义,助力分水岭的演进;制定或革新相关法律法规,夯实数字经济建设机制的法律基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切实了解各地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等,基于此因地制宜地构建或完善数字经济建设机制;完善数字经济主体的运行规范、强化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协同机制。

复次,强化学术研究。国内学界对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尤其是要关注跨学科研究,从多学科、多视角切入,切实探究经济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等,而非囿于经济学领域。具体举措如:设置这一领域的专项课题,汇集研究人员的智慧深入分析我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第二个分水岭的各方面情况;以这一分水岭为研究主题召开学术会议,借助会议平台催生研究者之间的思想碰撞,基于此强化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鼓励学术刊物征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催生这一领域的良好研究氛围。

猜你喜欢

分水岭助推现代化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挖掘灵渠文化 助推灵渠申遗
加速打击犯罪 多维助推复工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选 择
健全五种机制 助推人才兴检
合阳“两团一队”助推乡村振兴
人生有哪些分水岭
基于形态学重建和极大值标记的分水岭分割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