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企业教育扶贫品牌模式分析
2021-11-27曲楠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研究中心
文/曲楠(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研究中心)
一、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国家电投集团在对口扶贫地区调查研究发现,传统帮扶手段下,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及学生接受的经济资助和物资捐赠较多,但其他帮扶资源与手段较为匮乏,学生在学习、心理、本地就业等方面困难突出,校长教师需要持续赋能,拓宽视野。因此,从2017年10月开始,国家电投策划实施“远方助学”项目,包括“一对一”帮扶、“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送教上门”。在实施“远方助学”中发现,贫困地区乡村优秀企业较少,留不住人才,空心化严重,自我造血功能缺乏。经过一年多调研,国家电投于2019年9月策划实施“远方乡创”项目,培养乡村创业企业家,为脱贫攻坚提供沃土。
(一)“一对一”精准帮扶情况
截至2020年底,国家电投“一对一”帮扶学生960名,其中:2017年100人;2018年362人,2019年498人。学生分布在陕西延川250人、青海贵南250人、四川美姑150人、河南商城100人、湖南武冈50人及贵州库区160人。
(二)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情况
截至2020年底,国家电投培训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共992名,校长214名,骨干教师778名。其中:2018年校长培训1期99人、骨干教师培训4期200人;2019年校长培训2期115人、骨干教师培训5期578人。
(三)乡创企业家培训情况
截至2020年底,国家电投共举办“远方乡创”企业家训练营6期,培训企业家256名。企业家主要来自江西省、甘肃省、云南省、浙江省、陕西省、湖南省等,主营业务为特色种养殖、农业服务、文旅服务、电商物流。组织1期“企业家资源对接会”,推动多个项目落地。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顶层设计,创新组织保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持规划先行。国家电投党组定期研究扶贫工作,安排部署教育扶贫,及时把会议精神传达到集团所属各单位,凝聚共识。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多次在会议上指出:努力打造教育扶贫品牌,丰富帮扶内涵,多措并举推动扶贫工作。“远方公益”纳入《国家电投‘十三五’扶贫援助规划(2018-2020年)》,明确行动方向。
二是加强统筹协调,落实组织保障。国家电投扶贫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国家电投分管教育培训工作的党组副书记统筹部署,国家电投分管扶贫工作的副总经理决策推动,国家电投发展部归口管理,人资部和纪检监察组、战略部、党建部、计财部监督指导,国家电投党校(以下简称“党校”)组织策划,党校“远方公益”项目组负责实施。
三是注重系统策划,融合党性教育。国家电投党校把员工和学员参与“远方公益”作为党性锻炼的重要载体。
(二)激发内生动力,创新扶贫扶智
1.精准结对,志智双扶。“远方助学”项目以品行端正、学业优秀、家庭困难,且未获得其他公益助学金的高二学生为帮扶对象,为受助学生配对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导师,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如果考上大学,发放“中榜”奖学金,并持续“一对一”精准帮扶至大学毕业。
2.日常关爱,跟踪辅导。导师通过微信、电话等,对受助学生的学习、心理、高考志愿填报等关心辅导,鼓励学生坚定信心,积极进取,努力改变命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远方助学”项目组与青海贵南、陕西延川、四川美姑、河南商城等帮扶地区教育局、受助学生多渠道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学习、家庭情况,向489名学生提前发放本年度助学金,解燃眉之急。
3.组织实践,促进就业。定期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企业参观等形式,帮助受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能力素质,坚定目标方向。国家电投各省市企业为其提供实习机会,支持就业,帮助快速适应社会。
4.赋能教育,改善生态。坚持强化使命与提升能力相结合,开展乡村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培训,为贫困地区的本地教育力量赋能。实施“国家电投远方大讲堂”送教上门,在国家电投“领道”平台网络直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三)系统策划组织,创新创业培训
一是集中培训,提升素质。严格审核通过公开招募和推荐报名学员的参训资格,开展创业潜质评估,确保学员质量。“远方乡创”企业家训练营设置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产业政策、乡创最佳实践、商业创业通识、农商模式前沿5大课程模块,激发创业思维、丰富创业知识、传承创业经验、实现创业赋能。聘请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希望集团、顺鑫农业、本来生活网等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担任讲师。
二是搭建平台,对接资源。训前,调研学员创业痛点和资源需求,分析梳理,整合相关资源形成清单,有针对性设计课程,聘请专家授课。训中,学员与授课专家、导师、学员、标杆企业等开展资源对接,解决创业资源需求。目前,已经整合政府及中央企事业单位8家、高校10家、公益机构12家、三农优秀企业20家以及多位企业家导师、投资人、专家等创业资源。网络对接平台建设完成,促进资源快速对接。
三是商业计划,孵化项目。学员培训时带来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在培训班上研讨优化。学员根据标杆农企调研资源名录,开展调研考察,借鉴经验,在导师指导下完善商业计划书。组织投资人、三农公司高管对学员商业计划书进行评审,投资优秀项目或对接合作机会,助力创业项目落地,实现赋能企业家、赋能乡村创业项目、赋能乡村产业,激发多种乡创模式,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四是产业融合,持续发展。国家电投已探索形成“绿电+生态+扶贫”精准扶贫新路子,积极吸引学员创业融合国家电投的产业发展。针对学员提交商业计划涉及综合智慧能源之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如乡村清洁能源生产(光伏、风电等)、生物质发电、智慧储能、节能建筑、生态农业等领域,国家电投优先提供资金、技术、品牌等资源支持与合作,带动创业,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效果分析
(一)“远方助学”项目效果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存在需求和改进事项,主要为:一是希望开展更多社会实践和实习就业咨询;二是希望奖学金设定多样化;三是适当放宽助学金申请条件;四是定期举行与资助人见面座谈会。
对大学生资助分析原因分析如下:参与调研学生,56.41%为刚参加完高考学生,43.59%大学生,其中:大学一年级学生占比30.26%,大学二年级学生占比11.54%,三年级学生占比1.79%。首先,学生面临高考升学和大学学习压力,对社会实践、实习就业咨询有更多需求。其次,国家电投奖金学一次性奖励考上大学的高三学生,考上大学之后每年发放助学金。上大学后学生自我认知增强,希望领到奖学金。再次,国家电投助学金要求学生所在家庭是建档贫困户,且未获其他相关助学金资助,条件严格。虽然这些学生获得了助学金,但身边还有学生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也期望获得助学金。最后,学生们融入社会意愿增强,国家电投“一对一”精准帮扶要求导师们加强日常关心关爱。多数学生没有与资助人见面,主要通过电话或微信沟通,因此有定期座谈需求。
(二)“远方乡创”企业家培训效果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存在需求和改进事项,主要为:一是乡创企业对资金、市场需求较大,期望设立项目孵化资金、支持产品打开市场等;二是国家电投把产业发展与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探索建立“培训—平台—市场—项目—投资—发展”模式,需要持续整合资源,优化完善模式,助力发展壮大,赋能当地经济,带动贫困人员就业增加收入,防止脱贫返贫,促进乡村振兴。原因分析如下:第一,乡创企业在创业阶段面临实际困难,如资金、市场、技术、产品等方面。如何整合更多社会资源建立投资孵化机制,帮助创业企业成功,既非常有意义,但挑战也不小。第二,国家电投作为一家中央企业,整合社会资源,把教育扶贫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探索扶贫新模式,是一种全新做法,需要不断探索。
四、对策与建议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随着“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国家电投教育扶贫进一步抓实做细,充分整合资源,为防止脱贫后返贫、乡村振兴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教育扶贫“十四五”专项规划
一是合理规划目标任务。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远方助学”和“远方乡创”不同类型帮扶需求,深入调研分析评估。未来五年,国家电投规划实施“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持续帮扶“一对一”学生,培养乡创企业家和创业者;聚集乡创企业家群体创业效应,吸引优秀返乡创业人才;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实现脱贫振兴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是科学完善帮扶模式。国家电投教育扶贫在实践探索中创新发展,要进一步围绕帮扶效果,持续开展调查研究,要考虑“十四五”期间可能出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如何与具体目标有机融合,创新帮扶模式,实现最大帮扶效果,在专项规划中描绘蓝图,指引实践。
三是研究优化实施路径。在“十四五”期间,一方面,“一对一”精准帮扶的大学生面临毕业进入社会或者考入硕士学习阶段,如何系统化开展好企业实习,实现“一对一”个性实习帮扶,要研究将国家电投员工个人发展计划培养模式应用学生实习。另一方面,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随着“十四五”期间教育发展目标而变化,要建立与之适应的培训体系。同时,乡村企业家培训需求差异较大,如何建立起既满足共性需求又实现个性需求的培训体系,要创新调研分析,优化实施路径。
(二)完善相关机制,更加系统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一是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基于教育扶贫各个项目之间的差异,在现有项目管理机制基础上,应独立制定单个项目管理机制,更利于具体项目策划、实施、评价和改进,更利于项目管理人员的培养和良好实践经验传承,更利于在总结改进上推进项目的创新发展。
二是建立科学研究机制。要实现教育扶贫各项目下的具体目标,项目管理人员按照策划方案去实施推进是基础,还应加强前瞻性和基础性的研究,特别是如何构建起教育扶贫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例如:如何更好引导“一对一”帮扶学生进入社会后参与教育扶贫?如何更充分发挥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在教育扶贫中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乡村企业家优势资源支持乡村振兴?建立科学研究机制,将研究成果在项目转化应用,提升项目效果。
三是改进系统帮扶机制。要根据教育扶贫各项目间的具体需求,构建个性化系统帮扶机制。“一对一”精准帮扶的日常关心关爱,在“一对一”基础上,还应建立团队帮扶和定期跟踪机制,这样可避免因帮扶人员变动等因素,导致部分学生因心理等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帮助。研究完善资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实习机制,利用国家电投各省区域公司优势,制定标准手册和组织方案,发挥参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对接,各方协作,促进融合。
(三)融合产业发展,探索建立教育扶贫的新模式
一是加强产业融合,建立个性合作共赢模式。国家电投正在大力发展综合智慧能源之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发挥乡创企业家熟悉本地资源优势,将国家电投综合智慧能源产业发展与乡创企业有机融合,根据乡创企业的优势,吸收其参与市场开发、技术实施、项目运营,建立合作共赢模式,带动乡创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乡村振兴。
二是整合扶贫资源,持续创新实现最大效果。一方面,整合国家电投的扶贫资源,以教育扶贫为牵引,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电商扶贫等为手段,持续发展为目标,探索建立国家电投“远方公益”基金,致力于教育扶贫振兴和生态能源建设。通过公益基金开展扶贫,动员吸引集团公司内外党员领导干部参与,实现效果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成立“远方乡创”企业家联盟,构建对接“平台”,创新扶贫模式,实现社会资源与具体扶贫项目的高效对接,实现社会资源参与扶贫的便捷化和价值化。
三是探索循环生态,赋予教育扶贫发展新动能。按照公益项目的科学运营规律,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研究探索建立教育扶贫持续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培训-平台-市场-项目-投资-发展”模式,打通各个环节,建立各阶段的资源支持体系,建立示范项目,获得利润后再投入教育扶贫,实现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