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让儿童逐步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2021-11-27杨恩泽
杨恩泽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阅读能力并不是人先天具备的,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初依赖于家庭中父母对儿童的阅读辅导与教育。如何在家庭中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孩子的阅读方式,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成长、发展特点进行量身定制。对成年人而言,游戏和阅读似乎是截然不同而且很难有交集的事情,但是从儿童的角度而言,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和工作,游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甚至任何情境下都能够进行,所以游戏化的阅读是儿童的需要而且完全可以实现。对大人而言,游戏是工作劳累之外的休闲,所以,要让亲子共读更加有趣,首先需要大人们改变对游戏和阅读的成人化的态度才行。用劳伦斯·科恩的话说就是和孩子调到同一频道[1]。
一、与儿童一起以游戏的方式演绎绘本内容
和很多小朋友一样,上幼儿园之前我的孩子就开始拿着一个手机大小里边存有大量的儿歌、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诗歌、国学经典的故事机自个儿把玩。刚开始是我们帮他打开故事机让它随机播放,后来,孩子自己掌握按键的功能之后便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调换,我们发现他最喜欢的是童话故事。突然有一天,他给我们一个惊喜:几乎一字不差地给我们讲述了《狮子和老鼠》——这超过了他给我们唱第一首儿歌让我们带来的感动和惊奇。从此以后,一遍又一遍听孩子给我们讲述他已经掌握的故事成为我和孩子爸爸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为了让讲故事更加有趣,调皮的爸爸还加入了一些游戏的成分:游戏规则是宝宝、爸爸、妈妈轮流讲一遍或者其中一段故事。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爸爸有时候会故意讲错,这时候孩子会非常认真地予以纠正。我也如法炮制,孩子总是乐此不疲。
但是,一天孩子在和我们玩《狮子和老鼠》的讲故事游戏时突然问道,“妈妈,‘圈套’是什么?”我尽最大努力给孩子进行了解释,但是我发现孩子还是似懂非懂。后来孩子又问我“挣扎”“感激涕零”等一些词汇的意思,我才突然意识到我们之前只让孩子听故事和讲故事明显存在弊端:孩子没有通过图像和文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相关的词汇。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网上购买的《狮子和老鼠》绘本很快到家。通过给孩子读绘本,一些类似于“圈套”是什么的问题很快解决了。尽管如此,孩子所关心的“挣扎”“感激涕零”等是什么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我们来玩游戏,我和孩子的爸爸商量之后决定要演《狮子和老鼠》的家庭剧。消息一宣布,孩子当仁不让要扮演狮子,爸爸扮演了可怜的小老鼠、我扮演猎人并用长条围巾绑起来做成“圈套”。不出所料,孩子通过体验狮子在故事中的各种遭遇以及观察“老鼠”的行为表现慢慢对“嘶吼”“挣扎”“感激涕零”“支离破碎”等很多陌生的词汇建构了自己的理解——这通过他后来讲故事时候的肢体语言以及在日常对话中对这些词汇的使用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印证。
孩子进入幼儿园不到一个月,老师通知家长们要帮助孩子们准备故事会的节目。除此之外,他还被安排做故事会的主持人。因为这是孩子第一次面对全班小朋友还有他们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们登台讲故事和做主持人,所以我们也是在家做了精心的准备。为了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我们建议孩子给全班小朋友们讲他最拿手的《狮子和老鼠》。在解决了讲什么的问题之后,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如何讲的方面。第一步,我们做了图文并茂的PPT并且配上了音乐;第二步,我们给孩子买了一个玩具话筒让他增加真实感;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了让孩子适应面对陌生观众讲故事,我们设计了新的讲故事游戏,游戏内容是轮流当故事大王和听众。我们练习的重点包括语速与PPT的协调、必要的停顿、神情、语气和肢体语言等。我们特别练习了孩子在讲故事和听他人讲故事时候的基本礼仪与规范(比如鞠躬致谢、认真听、不插话、鼓掌等)。这个游戏也是非常成功的,孩子很好地掌握了当众讲故事的基本技能,并理解了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角色转换。说实话,主持人的练习就更简单了,秘诀仍然是游戏,我们3个人两两搭档上台练习主持人的台词,另外一个做观众负责聆听和鼓掌。
因为在家里进行过游戏化的主持人模拟练习,孩子和他的真正搭档也配合得非常好。做完上半场的主持工作,下半场的故事会孩子第一个上台。我清楚地记得他是蹦蹦跳跳上台从主持人手里接过话筒开始的。他非常清晰而且传神的讲述着他的故事,特别是他模仿狮子的咆哮让在座的小朋友们发出了轻微的叫声,而他模仿小老鼠向狮子求饶的声音又让听众自然而然生出了一丝怜悯。我们注意到,孩子讲故事的过程很好地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
二、以游戏的方式激励儿童由绘本过渡到文字阅读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儿童的阅读逐渐从绘本阅读转向以文字居多的桥梁书等书籍的阅读,书籍中的图画由多到少,文字由少到多,这一转变对儿童的阅读带来较大的影响。从儿童的发展阶段来讲孩子应该具备阅读文字类书籍的能力,但是孩子仍旧表现出对图画阅读的兴趣,而对于文字多图画少的桥梁书则表现出明显的排斥倾向。面对桥梁书儿童的阅读积极性明显减弱,针对这一重大的转变,家长该如何帮助儿童顺利的过渡呢?
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儿童到了小学阶段就应该读桥梁书或者以文字为主的书籍,将绘本统统收起来,不再为儿童提供以图画居多的绘本。此外,还有家长认为,到了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识字量逐渐增加,他们可以自己独立阅读再也不需要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也不需要通过游戏等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并增强孩子对文本内容的体验与理解。家长们惯常使用的方式则是以恩威并施,用物质奖励或者强力迫使孩子被动的阅读,孩子们的阅读体验与效果会大打折扣,这与使孩子从阅读中体验快乐的初衷背道而驰。
针对过渡时期的儿童阅读,家长们该如何去做呢?我们在实践中的做法,首先是选择有趣的书籍,有关儿童们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这样孩子们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阅读整本书。家长们要陪伴孩子进行阅读,用生动的语言伴随着相应甚至夸张的动作以轻松愉快的氛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鼓励孩子参与到阅读中来,在阅读中体悟故事中人物的语言、情感与人生哲理。在孩子逐渐接受桥梁书籍的过程中,家长们还需要继续培养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同时也是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孩子初次尝试独立阅读桥梁书籍时,孩子仍旧面临着畏难情绪,我和孩子的爸爸于是配合起来,互相争抢着阅读,读的一方尽量使语言充满感染力,而听的一方则表现出对书本内容的好奇,同时还要表现出对朗读者的崇拜与赞美之情,会给朗读者点赞抑或是一个拥抱作为奖励,以此激发起孩子强烈阅读的冲动,他也想通过他的阅读得到爸爸妈妈相应的奖励、关爱与肯定。这一做法正是利用了小朋友们天生所具有的争强好胜的心态,做事情喜欢争第一,喜欢得到他人夸赞的特质,同时爸爸妈妈要学会演戏,将阅读当成一个游戏认真去计划,去表演,目的就在于让孩子沉浸于游戏中快乐的阅读。
当孩子真正开始自己阅读文字类书籍的时候,爸爸妈妈则需要做一个认真的听众,当孩子读到奇特的情节时父母需要配合做出一些夸张的表情或发出感叹,这样孩子会感觉到父母在认真地听故事,有一种被尊重的满足感,同时在感叹声中也体会到了自己的阅读所带来的神奇的效果,增添了阅读的愉悦感与成就感。
当然,作为家长不能只停留于孩子看了多少书的环节,还要继续关注锻炼孩子阅读过程中的节奏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等等。在阅读初期我们选择让孩子给我们读,孩子通过有声阅读,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对书籍中字与词语的掌握,对词语、句子的感知能力。在孩子阅读的时候,他对大多数词语还没有一定的认知,首先教孩子学会停顿,不同的词语,不同的标点符号该怎样停顿,通过打节拍的形式教会孩子停顿,这样就避免了孩子一口气读完一个句子,或者在不该断开的词语之间断开,在孩子阅读的时候或者阅读结束之后有针对性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同时对孩子不理解的词语进行解释,解释的时候尽量以游戏的方式并配合肢体动作的表演,这样孩子更喜欢听关于词语抑或成语的讲解,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理解了抽象词语的含义。
三、阅读为儿童成长带来无限能量
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阅读,孩子渐渐喜欢上阅读,喜欢阅读带给他的成就感。有了大量的阅读的积累与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将书籍中的词语、成语运用到合适的情境中,孩子的表达能力相较于同龄孩子稍有突出,这日常阅读赋予他对生活的理解,也是阅读带给孩子成长过程中不经意的收获。同时,孩子对生活中以及社会中发生的事情有了一定的哲理思考,能够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去辩证的认识社会中所发生的公共事件。这些都来自长期的阅读的积累与体悟,书籍中宣扬的爱、正义、真、善、美等理念的种子逐渐植入儿童的心灵。
游戏化的形式在孩子阅读成长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看似沉重、枯燥的阅读任务变得轻松有趣,让孩子不知不觉沉浸于阅读的喜悦中,锻炼了孩子的多种感官能力,在优美的语句中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在形象化的表演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在奇异的故事王国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多元的故事中体会丰富的人生哲理。游戏赋予儿童阅读以自由广阔的世界,不断丰盈着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为孩子进入真实生活体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做好了预演,为孩子储备足够的勇气以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界。
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曾经说过,“游戏是人类在儿童期发展中最高层次的表达,因为它自由地表达了儿童的灵魂。”[2]游戏更是发展自律和提高语言、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工具,由此可见儿童游戏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阅读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为儿童口头与书面语言能力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方面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家长而言,阅读不仅仅意味着幼儿能够认识字词,真正的阅读是能够让幼儿建构文字的含义和故事的意义。作为家长,从培养儿童的前阅读能力或者让儿童为阅读做好准备的角度而言,通过游戏化的听、说、读、演等策略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活动,确实能够让他们拥有一定的词汇量来理解阅读的内容,不失是一种预防和解决幼儿阅读问题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