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调控语言迁移 优化英语翻译教学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3期
关键词:时态母语语法

王 超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一、引言

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学者和学习者最关注一个方面,然后母语的影响使得学生的翻译能力大大受挫。我校的学生在翻译水平上参差不齐,即使经过长时间的英语学习,很多学生仍然无法翻译一段内容完整,表达清晰的英语段落。此现象引起了心理学家和外国研究者的关注,并做了大量的探讨与摸索,得到的结论是这种现象应该归咎于母语的迁移,也就是说母语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翻译能力的提高。在翻译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有效方式,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克服母语负迁移,避免翻译过程中的词汇、造句、语法、篇章、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失误。

二、语言迁移论

20世纪50年代,语言迁移理论被提出以来,最初它并不是一个语言学的概念,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来的。作为学习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Ellis把“迁移”看作“对任务A的学习会影响任务B的学习的一种假设”,并且认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也许是最为重要的概念”。[1]James将Ellis的定义中的“任务A和任务B分别换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那就是语言迁移。[2]迁移指目标与任何其他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已经习得的语言主要指母语。

语言迁移又涉及正迁移与负迁移这两个概念,正负迁移概念由Robert Lado在其著作《跨文化语言学》中提出来。[3]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指母语对目的语学习产生的积极的影响,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则指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消极影响。

Slinker也认为迁移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4]他们认为正迁移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借用母语的学习形式,而正好母语与目的语学习的形式相同,促进了目的语的学习。而负迁移则相反,母语的语言形式不符合目的语或不被目的语使用者所接受,反而是妨碍了学生目的语的学习。

三、英语翻译实践中的常见错误分析

鉴于中西方语言的差异性,由母语所造成的学习迁移现象出现在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如词汇、句型、语法、文化。

(一)词汇的负迁移

从结构上来说,英语是一种屈折性语言,词汇集中了很多的语法功能,如单复数,时态的变化等。中文的词汇大多只是音义的组合,没有词形的变化,语法与其说重视语法规则,其实是更加重视行文的顺序,比如我打你,你打我,仅仅涉及行文的顺序不同,并无其他的语法现象。再如,他吃饭,在英文表达中,“吃”就得根据主语的人称发生曲折变化,是过去吃,现在吃,还是将来吃。

英语中不乏一词多义的现象,一词多义的翻译往往成为理解的障碍。英汉之间并不总是存在一一对应关系。[4]中英分属不同的语系,句式句法安排差异很大。比如:学生在表达一句常见的笑话“给你点颜色看看”的时候,学生通常会翻译成“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很显然这个翻译就是自我造词。另外,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总是会选择他们最常见惯用的单词,如表达“我认为”时,永远都是I think,。表达“因为”时,只知道 “because”,而忽视了“due to”.

学生词性不清,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不知判别。如在翻译在中国传统中,学生写道:in traditional of China,正确的应该是in chinese tradition。

英汉词汇涉及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对等翻译不可能,如红烧狮子头翻译成 “lion’s head” 绝对会吓到外国友人。“相声”“小品”“武术”“天干地支”“铜臭味”等特殊词汇,如不能理解文化差异,生搬硬套是绝对不可取的。

(二)语法结构的负迁移

在语言结构上,英语是树状结构,主干结构突出,即在语言使用中,强调主谓宾,在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时,先把句子中的主语和主要动词这两个树找出来,然后运用关系词以及短语主语和主要动词这两棵树上挂钩。而汉语语言结构简短明快,即使想表达思想复杂的句子,也不会像英语句子那样,盘根错节十分复杂,而是按照逻辑顺序用短句,一句接一句表达出来。学生一旦见到长句子,往往无从下手。

在语法时态和语态上。英汉都有时态这一说法,但表现形式不同,汉语中有专门的词汇表示以前现在将来,而英语有16种时态,其表现形式需要词的变化,变形之多,学生混乱不堪。

英语句子结构复杂,在实际翻译中,指代不清(代词和人称指代不清),句子意思不明确的现象,主谓模糊是明显存在的问题。

例:东周哲人墨子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但这只木鸢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鸢”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Mo-tse is a philosopher in Zhou dynasty,he spent three years,and he made wooden be a wooden kite.Make it soar into the sky.But the wooden kite flew for a day and broke.Mo-tz made the “wooden kite ”was the world’s first kite.It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400 years.

这是笔者在课堂上进行的翻译练习,错误明显。首先时态混乱。第二,主句到底有多少个动词,是否有并列结构。最后,主谓不清,指代不明,到底是木鸢是最早的风筝,还是强调墨子。整个句子毫无逻辑。应改为:

A philosopher in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spent three years making a wooden hawk that could fly in the sky,but it broke down only in one day.That wooden hawk Mo-tse made has a history of over 2400 years,which was claimed to be the first kite in the world.

四、实际翻译中的翻译策略调控

(一)加强词汇的丰富性练习,排除母语的干扰

学生易受汉语影响而写出表达错误或不规范的英语句子,在教学中教师要介绍英汉句法差异,分析学生英语翻译中常见的句法错误,不仅仅是为了翻译句子而进行翻译练习,而是花时间介绍中英语法差异,使他们掌握英语的语法规则,加强句型变化联系,使句子具有正确性和连贯性。

(二)加强文化教学,增强学生文化素养

正如奈达所说:“对于真正的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5]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题背后隐藏的信息是文化信息量不断增加。系统的翻译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本来就严重缺失,一味语法词汇句型讲解而忽视文化,还会使学生本来就不多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三)摆脱传统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英语翻译教学时,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汉语组织整个教学过程,机械地讲解翻译方法、直译、意译等,缺乏目的语的输入训练,不自觉地把母语的干扰带入了课堂。当然,在讲解翻译时遇到的语法问题时,可以适当穿插母语解释,但是作为教师应该记住一个原则,英语课堂的母语使用应该适可而止。

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MOOC搜索英语文章,文化信息,翻译学习视频,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将语言输入转换为语言输出,从而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

五、总结

汉英不同语系使得汉语和英语在语音、词汇、句法结构还有文化习惯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借用母语经验去理解和翻译目的语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中全面地意识到英语学习的双向影响利用相同处促进语言正迁移,从而优化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猜你喜欢

时态母语语法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跟踪导练(二)4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参考答案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现在进行时
易混时态辨析
过去进行时态